全球第四大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SMIC)警告,由于美国祭出出口禁令,深圳新厂可能会面临设备交货延迟问题。
南华早报、日经亚洲评论报导,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长赵海军14日在财报电话会议透露,由中芯及深圳政府合资打造的深圳晶圆代工厂,预料会在未来一年投产。不过,他说,考虑到美国的"实体清单"(Entity List)科技出口禁令,设备或许会延迟一些时候才能投产。
中芯国际2020年12月被美国政府列入贸易实体清单,阻碍该公司在10奈米以下先进製程的研发能力。
赵海军14日透露,中芯供应商正在努力争取出货,但能否取得许可执照,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他说,目前已有许多进展,情况比上一次举办电话会议时要好上许多,但不确定因素仍无法全面排除。
中芯深圳厂将聚焦28奈米以上的传统晶片製程,目标是月产4万片12吋晶圆,预定2022年开始投产。赵海军并未对延迟问题多作说明。
赵海军并预测,当前的晶片供应短缺问题,至少会延续到2021年底。目前中芯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需求强劲,公司产能无法满足客户,另一个则是供应链面临限制,主要是受到公司被加入美国实体清单影响。他坦承,美国的出口禁令,会对中芯先进製程的研发进度造成较高风险。
赵海军并表示,28奈米製程技术有些许不确定性,去年全球还供给过剩30%,今年却涌现大量需求,不同应用处理器、Wi-Fi晶片佔据产能。他说,40奈米製程技术也出现严重供给缺口,主要跟射频IC及微控制器有关。他表示,中芯的产能调整计画非常有弹性。
中芯14日公布第一季(1~3月)净利达1.59亿美元,低于上一季2.57亿美元,但较2020年同期(受疫情爆发影响)高2.5倍。
财报显示,14、28奈米製程对中芯Q1整体晶圆营收占比从上一季的5%上升至6.9%,55奈米、65奈米的占比则季减1.2个百分点至32.8%。
展望Q2,中芯预测营收将介于12.9亿至13.1亿美元,预估区间上缘比2020年同期多40%,也比前季高19%,主要是拜供应短缺促使中芯调涨产品价格之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