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奈米製程有新突破!台大携台积电、MIT 研发二维材料+铋超越硅极限



半导体产业持续朝先进製程迈进,不断追求精密细小的极限挑战,以延续摩尔定律。为此,台大携手台积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发现二维材料结合半金属铋(Bi)能达到极低的电阻,接近量子极限,有助于实现半导体 1 奈米以下的艰鉅挑战;且这项研究已于"自然期刊(Nature)"公开发表。

目前硅基半导体主流製程,已进展至 5 奈米及 3 奈米节点,晶片单位面积能容纳的电晶体数目,也将逼近半导体主流材料"硅"的物理极限,晶片效能无法再逐年显着提升。

因此,随着硅基半导体已逼近物理极限时,全球科学界都在积极寻找其他的可能材料;而一直以来科学界都对二维材料寄予厚望,却苦于无法解决二维材料高电阻、及低电流等问题,以至于取代硅成为新兴半导体材料一事,始终是"只闻楼梯响"。

为此,台大联手台积电、MIT 共同研究,首先由 MIT 团队发现在二维材料搭配半金属铋的电极,能大幅降低电阻并提高传输电流;随后台积电技术研究部门(Corporate Research)将铋沉积製程进行优化,台大团队并运用氦离子束微影系统(Helium-ion beam lithography)将元件通道成功缩小至奈米尺寸,终于获得这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这项跨国合作自 2019 年展开,合作时间长达一年半,包括台大、台积电、麻省理工学院等皆投入研究人力,共同为半导体产业开创新路。

台大电机系暨光电所吴志毅教授说明,这项研究发现,在使用铋为接触电极的关键结构后,二维材料电晶体的效能不但与硅基半导体相当,又有潜力与目前主流的硅基製程技术相容,实有助于未来突破摩尔定律的极限。虽然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该成果能替下世代晶片提供省电、高速等绝佳条件,未来可望投入人工智慧、电动车、疾病预测等新兴科技的应用中,民众都能受惠。

博士沈品均则指出,过去半导体使用三维材料,物理特性与元件结构发展到 3 奈米节点,这次研究改用二维材料,厚度可小于 1 奈米(1~3 层原子厚),更逼近固态半导体材料厚度的极限。而半金属铋的材料特性,能消除与二维半导体接面的能量障碍,且半金属铋沉积时,也不会破坏二维材料的原子结构。

(首图来源:台大)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