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奇美再生水交换首例,一滴水循环从拜託开始



今年 5 月,台湾即将进行首例再生水交换,台积电与奇美实业作为第一批示範厂商,与台南市政府以及南科签署长达 15 年契约,这项空前做法背后,是历经 4 年艰苦沟通而成,而这一切源头,全是来自一句恳切的"拜託"二字开始。

所谓再生水是指一般民间污水处理后成为放流水排出,政府会将放流水回收,多次处理提高水质后再提供给工业用户使用。

台湾再生水厂多数採客製化模式,先确定用水需求再兴建,但层层处理过程耗费成本,让再生水价比自来水高,厂商不见得买单,但目前水情吃紧,如何确保用水成为产业大事,再生水交换模式应运而生。

再生水交换模式仿自碳交易概念,属于法规中的"替代履行"方案。操作模式为台积电使用台南仁德再生水厂 1 万吨额度,转给奇美实业履行,奇美再把自己 1 万吨自来水额度转给台积电使用。

事实上,台积电于 2017 年承诺使用仁德再生水厂的再生水,仁德再生水厂距南科较远,拉管不易,且仁德工业区就在附近,可就近导入区内适合厂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基于对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的考量,台积电决定与奇美实业"换水",同意换水的用户,不须负担较高的再生水费,依然支付自来水费,改用再生水的部分水费差额则由台积电补足。

这样的交换模式衍生出两份契约,一份是台南市政府跟奇美实业签订的用水契约,另一份则是台南市政府与台积电、南部科学园区签订的水源供应交换契约,不过台积电与奇美实业 2 家水费都是付给台南市政府。

再生水交换模式启动,让产业在面临用水短缺窘境时,可以更有效运用水资源,但即将签约的 2 份契约背后,却是各方无数来回、耗费 4 年的沟通历程所获致的成果。

时间倒回 2017 年,台南积极推动再生水厂,时任台南市政府水利局长彭绍博表示,随着台南仁德水资源回收中心污水处理量变大,处理后直接流掉十分可惜,因此规划内部扩厂,建立台南仁德再生水厂,进而思考如何提高厂商用水意愿。

虽然南科园区内半导体大厂是用水大户,也愿意支付较高成本,是再生水潜在需求者,但再生水需要专管输送,当时南市府估计,每公里管线建设成本约新台币 6,000 万元,30 公里外的南科,等于要花上 18 亿元才能用专管输送再生水给园区厂商使用,是一笔庞大费用。

换言之,如果在仁德厂就近找到用户,再透过"交换"方式给南科厂商,政府现省 18 亿元。

彭绍博接受中央社记者採访时回忆,媒合是再生水推动上一大挑战,透过探查企业需求,初期锁定距离仁德再生水厂较近、用水量具一定规模的奇美实业。

彭绍博表示,奇美是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拜会后得知奇美已在规划自己的再生水系统,当时希望奇美再多用一点,因此提出替代履行模式。

但问题是,厂商可以自建自用再生水系统,不仅掌握工程进度也能确保水源,其实不需要"帮忙"南市府;至于如何说服奇美点头,彭绍博直言,就是"拜託"二字。

透过多次拜会与沟通,台南市政府跟奇美实业在 2018 年 7 月成功签署再生水使用意向书。不过,有意愿使用再生水只是第一步,要换水还要符合两方厂商需求才行。

后来这项任务交棒给现任台南市政府水利局长韩荣华。他受访时表示,用水议题牵涉厂商营运,厂商自然也希望釐清相关权益,像是水量、水价、供水稳定性等面向。

举例来说,如果需要扩厂,再生水能否增量;未来水价如果调整,合约如何认定;以及再生水如果供应临时中断,自来水如何补足等,都是沟通中不可免的议题。厂商关切重点不仅止于每天供水,还要确保长期稳定性。

韩荣华表示,为了解决厂商的疑惑,南市府透过现有处理技术加上在奇美设置可储存 24 小时水量的储水槽,两者搭配作为配套机制,"储水槽就像家里设水塔的概念一样,让厂商比较放心"。

韩荣华每月与厂商沟通讨论,他坦言,换水牵涉多方权益,的确比单纯供应一方再生水来得複杂,水利局扮演桥梁角色,要花心思了解各自需求、拉近双方距离,踏稳一步,再迈出下一步。

除了厂商用水权益外,像是储水槽等硬体设备,由于牵涉建造经费,韩荣华直言,有些需求水利局无法单方面决定,必要时也得跟内政部营建署进一步确认经费能否支援。

从 2017 年跟厂商接触至今,背后历经 4 年时间,不过,换水契约最后也还要经过台积电与奇美各自董事会通过,才能白纸黑字成为台湾再生水交换首例。

透过换水案例,不仅有机会让一滴水有更多的循环使用次数,也因为改为提供较近的厂商用水,大幅降低建设成本。

台南仁德再生水厂预计 2023 年底、2024 年初开始供水。韩荣华表示,有了第一次经验后,相信下次推动所需时间可以更快。

(作者:苏思云、张建中;首图来源:台积电)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