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手机硬体圈有点像绝地求生的决赛圈,随着时间推移,圈子越来越窄,而参赛厂商一个接一个淘汰。
曾几何时,厂商新手机发表前,人们总会对新机 CPU 百般猜测,到底会是德州仪器、辉达、英特尔,还是高通、联发科等。随着几家厂商黯然离场,晶片市场变无趣了。主流 SoC 供应商几乎用一只手就能数完:两头争霸的高通、联发科,独树一帜的苹果 A 系列,挣扎中的海思及若即若离的三星猎户座。
一直以来,"晶片决赛圈"都在淘汰厂商,鲜少听闻有后来者入局。晶片技术壁垒越来越高时,还是有一些野心勃勃的厂商想攀上技术高地。有传言称,将打破沉闷气氛的"鲶鱼",很有可能会是 Google。
Google 会是下一个晶片"玩家"?一直以来 Pixel 都被 Android 用户称之为 Google 的"亲儿子"──有原汁原味的 Android 原生系统、领先其他 Andorid 手机抢先体验最新系统,以及由 Google 亲自调教的成像系统。
(Source:Unsplash)
Google 的自研晶片有点像是尼斯湖里的水怪,久闻其声却不见其形。2020 年的 4 月 Axios 的在一篇报导中就有提到,Google 正在与三星合作设计一款代号为 Whitechapel 晶片,且流片成功。
Axios 称 Whitechapel 基于 Arm 指令,为 8 核 CPU,整合 Google 人工智慧、图像处理等技术,将採用三星 5 奈米製程生产。
不过晶片的开发週期要比想像长,流片成功距离投入量产之间可能还要有一年甚至更长间隔,Axios 当时估计 Google 自研晶片还要一年才能搭载于 Pixel 手机,也就是今年很可能推出的 Pixel 6 系列。
2020 年 Google 财政电话会议,Google CEO 桑达尔‧皮查伊也提到将在硬体进行更深入的投资,曾有评论猜测这是自研晶片 Whitechapel 将发表的讯号。
如今一年将到,越来越多关于 Whitechaple 的消息披露。据 9to5Google 最新报导称,Google 今年秋季推出的手机很有可能将搭载代号为 GS101 的自研晶片,"GS"可能就是 Google Silicon 缩写。
9to5Google 报导还提到新晶片很可能搭载于代号为"Raven"和"Oriole"(乌鸦和黄鹂)的两台设备,可能是今秋 Pixel 6 及 Pixel 5a 5G,开发工作是与三星的半导体部门合作。
也就是说,Google 新晶片很可能将会与三星的 Exynos 2100 有些包括软体组件等共享。有评论猜测,Google 将像苹果将自研晶片应用于 Pixel 手机和 ChromeBook 笔电,从晶片层级打通硬体生态。
不过就目前来看 Google 的保密工作还是非常严密,Google 拒绝对上述报导发表评论,更多关于 Whitechaple 的性能表现、晶片架构等资讯依然不得而知。这让人期待 5 月举办的 Google I/O 大会,会不会真有神祕的硬体惊喜在等着我们。
如果 Google 真要另起炉灶,会是 Pixel 系列手机首次抛弃高通晶片,对 Pixel 系列的粉丝而言,也许是个好消息。採用高通旗舰晶片一直是 Pixel 系列手机的传统,但去年 Pixel 5 发生变化,Pixel 5 改採高通终端晶片骁龙 765G 而不是骁龙 865,外界猜测这可能是出于成本考量。
(Source:Unsplash)
旗舰晶片缺乏对 Pixel 5 系列而言确实是不小的遗憾,这意味着与同样定位旗舰的对手相比 Pixel 5 系列性能表现有不小缺点。如果 Google 採用自研晶片,硬体採购成本将大幅降低,新一代 Pixel 可能重新搭载旗舰级晶片,性能表现比 Pixel 5 会有较大提升。
自研晶片,Google 是认真的之前 Pixel 系列手机就搭载不少 Google 自研晶片,Google 对这件事是认真的。Pixel 2 搭载的 Pixel Visual Core(PVC)大家可能比较熟悉。PVC 是 Google 专为图像处理研发的晶片,让 Pixel 2 拍照表现在当时称为最强的单镜头手机。
Pixel 2 打败当时还有一定权威性的 DxOMark 拍照排行榜,以 99 高分超越 iPhone 8 Plus 的 94 分拿下榜首。
PVC 拥有 8 个内核,每秒可 3 兆次运算。PVC 演算力加持下,Pixel 2 能在用户几乎察觉不到的时间内拍出前后景一致清晰的 HDR+ 照片。
▲ HDR+ 一直是 Pixel 系列的影像大招。
与上一代 Pixel 只有自带的 Google Camera App 才能独享 HDR+ 功能不同,PVC 让第三方 App 也能完成 HDR+ 的运算,在任何情况下暗部细节都能得到清晰的呈现,这种软硬体结合的摄影效果在当时是非常惊豔的。
经过 AndroidCentral 的测试发现,PVC 的运行速度要比骁龙 835 的图像处理器快五倍,而能耗只有不到 835 十分之一,AndroidCentral 评为"Pixel 2 摄影镜头的祕密武器"。
而 Pixel 3 系列,Google 研发名为 Titan M 的安全晶片, 保证手机的数据安全。
Titan M 能从 Boot 层面阻断对 Android 系统进行降级和攻击 Bootloader 的行为,并且可以限制恶意程序的解锁次数,防止数据遭篡改和窃取,保护 Android 系统的完整性。
Google 还为第三方应用提供了 Titan M 的 API 接口,例如应用开发者可以将密码存储在 Titan M 中,保证数据的独立与安全。
来到 Pixel 4 时,在前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PVC 晶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 Google 新研发的 Neural Core 晶片,其作用相当于我们更熟悉的 TPU,能透过机器学习高效完成 HDR 合成、语音唤醒、脸部辨识等的运算工作。
在目前最新的 Pixel 5 和 Pixel 4a 系列上,Neural Core 又被 Google 摘掉了,Titan M 则得到保留。Google 称这是因为他们透过优化演算法能让骁龙 765G 发挥出与 Neural Core 相近的运算能力。
不过在 Pixel 5 上,原有的脸部解锁功能也被砍掉了,与前代相比对于神经运算的需求降低了不少,摘掉 Neural Core 的成本来为 5G 等新功能让路也就不难理解。
还好在新的自研 SoC GS101 上,这份遗憾很有可能会得到弥补,根据 XDA 的消息称,GS101 将会整合 TPU 和安全晶片 Titan M,神经核心将会得到回归。
有好端端的高通晶片不用,何必要自己上手?
▲ 联发科在 2020 Q3 SoC 的市场占比超越高通排行第一,海思第三。(Source:Counterpoint)
Counterpoint 公布的 2020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手机 SoC 晶片市场统计报告显示,联发科和高通依然盘踞着 SoC 市场的半壁江山。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销量平平无奇的 Pixel 系列手机即便抛弃高通晶片转向自研晶片,并不会对 Android 阵营的晶片市场造成多大的影响。
也就是说,Google 的入局并不会改变赛场的局面,但对于 Pixel 系列和 Google 的硬体生态而言,自研晶片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换用自研晶片最大的意义不是性能的提升(不要对 Google 暴打高通抱太大的期望),而是延长系统的更新周期,换句话说,就是能用得更久。
与 iOS 长达 6 年以上的系统支援相比,Android 系统的 2-3 年的短更新周期常常饱受用户的诟病。
两年前还是风华正茂的顶级旗舰,两年后只能眼巴巴看着后起之秀更新了新的系统,自己却迟迟等不来更新,这是过去 Android 旗舰的常态。
想要延长系统的更新周期,少不了晶片厂商的协助适配,而将晶片把握在自己手上的话,便可以少去这一中间环节。
XDA 猜测,如果 Pixel 6 换用 Google 的自研晶片,有可能会获得超过 5 年以上的系统更新支援,自研晶片除了会给 Pixel 系列带来革新之外,对于 Google 另一个重要硬体系列 Chromebook 的意义也是重大的。
(Source:pixabay)
根据 Canalys PC 分析统计数据,Chromebook 在 2020 年的需求量创下了历史新高,全年出货量达到了 3,060 万台,并且在 2021 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苹果在去年拿出的 M1 晶片证明了 Arm 架构在桌面级系统上的潜力,高性能 Arm 架构处理器大有取代低功率 X86 晶片的势头,有评论预测 Chromebook 会是下一个发生 Arm 架构更替 X86 的平台。
换用 Arm 架构处理器能为 Chromebook 带来更低的硬体成本、更好的 Android 应用体验、更持久的续航表现,并且体积也能做得更加轻薄,Chrome Unboxed 曾在一篇文章指出 Arm 架构就是 Chrombook 的下一个未来。
Google 自研晶片的出现,可以进一步促进 Android 与 Chrome OS 两个平台的融合,这对于过分依赖云端的 Chrome OS 而言,其软体生态的丰富性将会得到提高。
那么 Google 会藉此推动 PC 端与手机端的生态一体化,赶上苹果甚至超越苹果吗?
与苹果相比,Google 仍然缺乏设计定製版 CPU、GPU 架构的能力,也缺少强大的移动图形处理部门,从 Google 目前的研发能力上看,可能性并不大。
那我们还要对这颗神祕的晶片抱有期待吗?
Google 是少有的能贯通 PC、平板电脑、智慧家居、手机等多硬体生态的厂商之一,从这一点上看,Google 自研晶片的潜力是巨大的。在 M1 过后,这很可能会让晶片市场再一次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