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双 A 罕见涨价,小晶片变通膨风向球



一场史无前例的"晶片荒",如何引发物价上涨的骨牌效应?

最近科技业发生两件很罕见的事:一个是相隔十年,双 A 笔电再次涨价;另一个是,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致信给客户,取消明年的价格折让,等于变相涨价。

这两件事背后,有一个共同推动的因素,就是晶片荒。

笔电加入抢晶片行列
宅经济带动 V 型反转,导致供不应求

宏碁董事长陈俊圣近期受访时表示,包括晶片紧缺、原物料大涨及需求强劲等因素,终端产品售价的调涨难以避免,"随着终端产品售价调涨,通膨已现形,接下通膨的效应恐将带来更大挑战。"

中央银行对通膨两字向来敏感,近期央行的理监事会后记者会,央行总裁杨金龙还特别强调,"台湾通膨展望稳定,央行预估今年台湾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及核心 CPI 年增率分别为 1.07% 及 0.77%。"

为什么陈俊圣、杨金龙,两人理解的通膨,会差异那么大?

因为,宅经济趋势下,晶片引发的 3C 产品涨价,对许多民众、尤其是年轻族群,比传统的油价、交通、饮食涨价,感受更强烈。对物价的感受,也出现分众、世代的差异。

彭博近期一篇报导就点出,晶片因为供给吃紧,价格已上涨了 20%,"几乎各类的产品都会用到晶片,晶片价格应成为通膨的『风向球』之一。"

即将于 6 月出任高通执行长的艾蒙(Cristiano Amon)最近接受採访时表示,他对晶片荒深感忧虑,甚至"夜不能寐"。他认为会发生晶片荒,係因原本疫情让全球需求急坠,但远距商机的快速崛起,带动需求"V 型反弹",使供应链反应不及。

远距商机最大的受惠者之一,就是笔电厂,它们也加入抢晶片的行列,排挤其他晶片的产能,像汽车产业拿不到晶片,只能被迫减产。

晶片的短缺,连家电业也受波及。家电製造商惠而浦全球副总裁艾小明坦言,晶片的短缺已经让汽车公司的生产线摇摇欲坠,以及电子产品製造商的库存紧缩,现在连家电製造商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了。

一家大型 3C 通路商的主管向《商周》表示,家电业者正在酝酿"无感涨价",也就是取消赠品,或是延后旧机型的降价时间,消费者感受不到,实际的荷包却稍稍缩水。

手机也蠢蠢欲动。小米集团总裁王翔最近在一场线上法说会上坦言,由于全球晶片短缺,它们的部分产品可能不得不涨价。

台积电变相涨价示警讯
不只车业,其他电子产品也剉咧等

为何一颗小小的晶片,从手机、笔电、家电甚至到汽车产业无一倖免?

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研究总监杨瑞临解释,晶片无所不在,只要具有"感测"及"控制"功能的东西,都需要用到晶片。

譬如,空气清洁机侦测到细悬浮微粒(PM2.5)浓度增加,而自动开启,就是晶片的功能。其他包括热水壶、微波炉、冷气机、冰箱等,也都需要用到晶片。

尤其现在的家电越加讲究"智慧",对晶片的需求自然也水涨船高。

路透报导指出,晶片荒最初集中在汽车产业,现已蔓延到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包括智慧型手机、冰箱和微波炉等。报导认为,若晶片荒无法缓解,最终将推高终端产品的价格。

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表示,上游晶片紧缺已经传导到下游终端产品的上涨,像网通设备已涨了一轮,现在则轮到笔电,之后包括手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以及家电等,都有可能调涨终端价格。

她举例,联发科下半年推出的旗舰型手机处理器晶片"天玑 2000",单价已明显上涨,相信会反映到未来相关的旗舰型机种售价。

对于晶片製造商龙头发信,取消明年 4 季的晶片价格折让计画,刘佩真认为,台积电这个决定,透露出晶片紧缺今年难以缓解的讯号。

但并非所有品牌商都敢涨价。除了晶片涨价,还有海运运价及原物料的飞涨,通常中上游会将成本转嫁给下游品牌端,下游会先自行吸收成本,避免客户不接受涨价而选择竞品;但若状况持续一整年,品牌商利润被压缩的太窄,终会反映至终端售价。

▲ 疫情爆发以来,市场对晶片的需求从急冻变超热,如今各产业的产能,都因晶片供应不足而受阻。

手机、笔电顺势将成本转嫁顾客
家电类不敢涨,等需求增将会跟涨

刘佩真认为,科技业现在可说是"上肥下瘦",上游的半导体、PCB(印刷电路板)等,可以充分把价格转嫁给下游;但下游不见得有办法转嫁给终端消费者;如果下游没办法转嫁,它们就得自行吸收,使毛利率降低。

手机、笔电的成本结构中,处理器晶片的成本约占 2 成至 3 成,手机、笔电厂要承担的晶片涨价压力,自然也大。但并非所有终端产品,都有涨价的空间,关键是供给减少的同时,需求必须同步提高。

笔电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根据研调机构 TrendForce 统计,去年全球笔电出货量首次超过 2 亿台,成长幅度高达 22.5%,涨幅创历史新高。今年有望更上层楼,估达 2 亿 1,700 万台。

而疫情又转趋严峻,远距的需求迄今方兴未艾,TrendForce 最新报告预估,今年笔电出货量甚至有望超越去年,再创新高。对笔电业者而言,即站在主导价格的卖方市场。

市场需求畅旺,双 A 笔电也就顺势将晶片短缺、原物料、海运运价上涨等提高成本上升的要素,转嫁给消费者端。

高雄科技大学供应链管理系副教授温源凤指出,需求只增 5%,但价格可能增 10%,因为消费者怕抢不到货,又担心现在不买,以后会更贵。这种心理作用催化下,会愿意用较高的价格购买。

然而,晶片价格占家电的成本不比手机、笔电般高,加上家电产业的需求不如笔电强烈,且竞争者多,业者就不敢贸然涨价,担心自己涨、别人没涨,消费者就会跳槽。

但即便如此,市场需求变化让人捉摸不定,如果今年夏季气温飙高,冷气需求大增,晶片荒造成冷气出货不顺,供需快速失衡,终端价格也有可能上涨。

国际数据资讯(IDC)智慧终端系统研究副总监严兰欣指出,晶片紧缺对终端产品涨价的压力确实存在,像是过往家电使用低阶的晶片,但现在家电几乎都有智慧控制的功能,家电变聪明后,所需的晶片数也越多,位阶也越高,受晶片荒的影响也越大。

她并分析,观察手机是否涨价,可以看旗舰机的售价。新的旗舰机定价会延续上一个旗舰机的定价,差异不会太大,如果新的旗舰机比上一代贵了一、两千元,代表手机厂涨价了。

另外,手机商也会暂缓产品的规格升级,以间接降低成本。

台湾经济研究院资深分析师邱昰芳表示,从最近发表的手机可以观察到,除了 4G 升级到 5G,规格没有太大提升,因为晶片的成本已大幅提高,手机品牌商必须控制其他零组件的成本,否则难以维持利润。

民众更关心,晶片短缺引发笔电、手机、游戏机等齐涨,蛰伏的通膨巨兽,会不会破笼而出?

晶片像石油带来恶性通膨?
对消费指数影响有限,但消费者感受大

环顾历史,1970 年代石油供给吃紧,造成恶性通膨,其后引发经济衰退。那么,晶片对物价的影响,会如同石油吗?

答案是:不会。

首先,油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交通费、电价,这些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频繁消费,价格影响大;但民众买手机、冷气、电动车,不会天天买,可能单次消费就反映完毕。

纵使生活中处处有晶片,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认为,仍要分析有晶片需求的电子产品,在 CPI 成分中,是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台湾的 CPI 为例,食物、居住(如房租)、交通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仍是主要组成成分,占比超过 6 成。因此,就算笔电涨、手机涨,对 CPI 的影响不大,从统计上看,很难构成通膨的定义。

儘管电子产品对 CPI 的影响有限,但朱浩民也指出,通膨除了透过统计数据反映,也不能忽略民众的真实感受。

例如,对网路原生世代而言,他们宁可省吃俭用,也要买最新型的旗舰型手机,如果手机因晶片短缺而变贵,他们就会感受到物价的上涨。

又如,疫情推动宅经济,人们减少外出聚餐、购物,而是宅在家里追剧、打电玩,一台性能卓越的手机与平板电脑,或是新上市的游戏机,才是他们迫切所需的商品。当这些东西涨价,他们就会感受到物价变贵,觉得荷包缩水。

年长者可能久久买一次手机,更不会买游戏机,对晶片引发的物价上涨,感受不强烈。但对年轻族群,比起猪肉价、菜价、车钱,这些更像是"生活必需品"。换言之,随商品越趋多元化,通膨带来的感受,也出现明显的分众、世代差异。

温源凤还提醒,商品涨价有个特性,就是除非需求太过疲软,否则价格很难回调。因为品牌商若想降价,得跟上游供应商重新议价,上游供应商还要跟更上游的供应商议价,此举牵连甚广,品牌商不会自找麻烦。

亦即,今年 3C 与家电若普遍涨价,价格可能从此一去不返。

那么,消费者该怎么办?

首先要辨别涨价风是长是短。晶片涨价、海运运价攀高、原物料持续飙涨,3 大因素为今年万物齐涨增添猛烈的柴火,短期不会消退。

因此,一些季节性的家电产品如冷气等,很可能随时序进入夏季,市场需求转强,供需失衡而吹响涨价号角,消费者不妨趁尚未出现抢货潮前购买。

至于喜欢尝鲜的 3C 爱用者,今年旗舰型手机可能面临两种情况:价格调涨,以及虽然未涨,但规格不如预期。不如等到明年,市场供需恢复平衡后再下手,才能买到符合期待的商品。

(作者:韩化宇;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转载;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