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片大缺货,突显出在地生产的重要性,上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要求检讨半导体等关键供应链,并要筹款 370 亿美元,协助美国晶片商扩大产能。但是外媒指出,此问题盘根错节,光砸钱无法解决问题。
华尔街日报 3 日报导,光靠政府资金,无法化解晶片供给吃紧问题。兴建和装配晶片厂需要多年时间,而且技术差距不是撒钱就能追上。英特尔(Intel)狂烧钱,先进製程却落后台积电。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来,英特尔和台积电的每年研发经费差距极大,几乎是 6:1。
此外,当前晶片供给吃紧,一大原因是车业在疫情时大举砍单,等到需求回复时,半导体厂早已忙着替别人生产,没有多余产能可以製造车用晶片。若要避免此种问题,一个方法是重新思考车业的及时生产制(just-in-time),增加车业整体的供应链库存,可是此种措施每年需要花费数百亿美元。
另一个作法是让晶片厂的产能高于需求,但是放任半导体产能闲置,也要付出高昂代价。晶片厂需要专业人才,这些人不能在需求高涨时,才临时聘用。要在美国找到足够半导体员工,营运更多晶圆厂是一大挑战。半导体设备大厂科磊(KLA)执行长 Rick Wallace 1 日表示,美国此类人才不够丰沛,让晶圆厂产能长期闲置,经济上并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