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欧都求援!如何看这场车用断炊风暴?



车用晶片荒越演越烈!汽车大国相继找上台湾政府求援,据《彭博资讯》报导指出,拜登幕僚预计在本周召集台湾官员以及台积电、联发科等指标大厂,进行一场特别会议,目的在于借重台湾晶圆代工厂之力,提高对美国的车用晶片供应量。外界也持续关心,究竟这场车用断炊之乱的起因为何?又会对台厂造成什么影响?

砍单+误判需求  引爆缺货危机

全球晶片缺货危机近期升高到国家层级,包括德、日、美都开始与台湾政府交涉车用晶片供货问题。相关消息让产业人士大感诧异,主要是因为晶片荒已不是一两天的事,在市场自由经济下,本该交由市场机制决定,如今政府出面干预,不免令人担忧是否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或是另一场政治赛局的开端。

先来看到车用大缺货的导因。目前车用半导体多由英飞凌、恩智浦、德州仪器等大厂掌握在手中,IDM 就佔据了全球约 84% 的市场占比。事实上,早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爆发前,由于车市低迷许久,相关业者库存水位已不高,在加上疫情扰局,不少车厂纷纷出面示警并大砍订单,导致去年上半年汽车供应链陷入集体恐慌。

同一段时间内,由新冠肺炎所带动的防疫、远距商机高涨,还有贸易战引发的缺料恐慌,各大晶圆代工厂产能被迅速填满,并掀起一波涨价潮。进入 2020 下半年,汽车零组件与晶片需求回升的速度高于预期,这时晶片商才想到要建库存、回头要产能,已经为时已晚,晶圆厂几乎挤不出空间,在缺少晶片下,汽车产业面临断链危机。

面对外国政府求援,经济部上周和业者协调后,订出三个方法来解决车用晶片短缺问题,包括优化生产线、拉高车用晶片支援比例、及协调其他厂商是否同意将晶片产能分给车用业者。而台积电等台湾晶圆代工厂也表示会与车用晶片客户积极协商。

产能排挤应有限  留意生产风险

有晶圆代工业者私下透露,这些做法是针对既有产品线来提升生产效率,并优先供货。不过,若是过去未投片的车用晶片商,或是新产品,只能先说声"Sorry",现在恐怕是缓不济急,主要是车用产品有安全性考量,且认证时间很长,现在想改变到其他晶圆厂投片,不可能说换就换,也无法马上拿到晶片。

市场也关注,车用晶片主要还是採用 8 吋以及 12 吋成熟製程生产,都是相当成熟的工艺,基本上用不到先进製程,那国外政府又为何找上台积电呢?业内人士推估,除了看重公司的产业地位外,也是信任台积电的生产效率,期望能尽快解决目前的晶片旱象。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晶圆代工产能高度吃紧,若提高车用供货,确实有可能会挤压到如消费电子、物联网等晶片生产。不过,相较于手机等消费性产品,车用晶片订单量相对少,在其他客户共同分担下,预期排挤效应有限,反而要关注生产风险。

该名业内人士说明,若加快生产速度,不仅会考验晶圆厂在人力、物力的调配,也得简化部分步骤。例如,有可能会跳过前段製程的检测跟量测(Inspection and metrology),这类似于加挂"保险"的功能,可以提前找出问题并解决,避免大量晶圆报废。他认为,国外政府找台积电帮忙,也是因为台积电在良率管理上有目共睹,可望降低相关风险。

台供应链完整  然救急非长久之道

此外,台湾还拥有完整的封测供应链,若要动员全体支援车用晶片供应,也较其他国家更有优势。像是日月光、超丰,以及 IC 测试的京元电、欣铨,以及提供车用 CIS 封测服务的同欣电、精材等等,有望提供相对应的服务。

分析师认为,儘管经政府协调后,台湾相关厂商表示愿意优先供应车用晶片,但"救急"是一时的,关键还是在汽车产业身上。如今,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晶片需求量更胜以往,更不可能随要随有,而过去车厂所奉行的"Just in Time"生产与库存管理方式,是否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