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封装最大挑战来自于异质整合晶片内含多种材质,堆叠複杂容易导致非常多可靠度的问题,包括晶片翘曲问题(深入阅读:掐指算出 Warpage 翘曲变形量 速解 IC 上板后空焊早夭异常)、异质材料整合问题、锡球接合问题。
本期宜特小学堂,我们会将焦点放在如何找到锡球(solder ball)异常点。
在进行分析前,样品需要经过製备,才能正式进入分析,一般传统手法是先研磨 PCB 载板再搭配酸液取下晶片(Die)来进行异常点分析观察,但若异常点是出现在锡球(solder ball),还能用传统手法进行分析吗?
答案是不行的! 若直接从 PCB 载板下手,锡球在样品製备阶段,就会经由研磨以及酸液取 Die 等手法被破坏掉了,若异常点就是锡球(solder ball)本身,等于是直接破坏了异常(defect)现场(图一)。
▲ 图一:以传统手法取下 Die 后锡球裸露出,极可能破坏异常原貌。
如何解?答案是从晶背(Backside)来进行样品製备。以下宜特分享经典先进封装 – WLCSP(Wafer Level CSP)晶圆级晶片封装技术案例(图二),当 WLCSP 的锡球发生异常点,宜特如何运用三步骤,从晶背进行样品製备,协助您快速找到产品异常点。
▲ 图二:WLCSP 结构示意图。
▲ 图三:宜特运用三步骤,从晶背找到锡球异常点。
▲ 点此观看影片
第一步骤:定位若以传统方式,样品製备大多是第一步骤,不过若要从晶背施工,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定位"。
如何精準定位目标?一般电子显微镜例如 OM 等,在晶背施工前,是无法透视看到样品内部状况。因此使用可以透视样品内部的超高解析度 3D X-Ray 显微镜,找到锡球异常位置(图四)。
▲ 图四:使用 3D X-ray,观察到锡球(solder ball)已有裂痕(Crack)。
接着,我们就要进行样品製备了,但不是从 PCB 载板,而是从晶背(Backside),将硅基板(Silicon Substrate)利用乾式蚀刻方式,完全或局部移除(图五)。
所谓"乾式蚀刻",与传统湿式蚀刻的差别在于,前者可以让样品在不碰触任何酸液药品的状态下,进行样品製备。
而后者"湿式蚀刻",会因为酸的使用而发生渗酸的可能,进而破坏异常点的原貌。所以如果异常点发生在锡球,就必须採用乾式蚀刻方式来进行样品製备。
▲ 图五:宜特以晶背乾蚀刻手法,去除 Silicon Substrate 后,可以清楚看到 WLCSP 表面锡球分布位置。
最后,以双束电浆离子束(Plasma FIB)或双束聚焦离子束(Dual beam FIB)进行 Cross Section(图六),就可以清楚看到锡球(solder ball)的异常情形(图七)。
▲ 图六:Plasma(Dual beam)FIB 切片施作。
▲ 图七:显像,清楚看到锡球的异常情形(defect)。
除了先进封装锡球的观察,利用晶背移除硅基板(Silicon Substrate)的手法,也可运用在观察电路是否断路(图八)、或是先进製程的 IC 要从晶背进行电路修改(深入阅读: 先进製程的 IC,该如何从晶背进行 FIB)等。
▲ 图八:藉由晶背方式,观察电路有断路现象。
本文与各位长久以来支持宜特的您,分享经验,若您想要更进一步了解细节,欢迎洽询+886-3-5799909 分机1068 邱小姐│Email: marketing_tw@istgroup.com
(图片来源:宜特科技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