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兆元布局!南科崛起,甘蔗田里的半导体奇蹟



离南科不远,台糖看西农场里还有一片绿油油的蔗田,面积 92 公顷,不久之后,这里将从"种甘蔗"变成"种晶圆"。

政院拍板!南科 3 期全面启动

8 月 18 日,行政院长苏贞昌宣布"核定南科 3 期扩建案",预期 2023 年 7 月,可以取得用地,并且同步供厂商进驻。这则新闻宣告,南科的成长引擎已经正式点燃。

▲ 行政院长苏贞昌过去多次表示,要在最短时间落实南科扩建,除了土地,周边设施和生活机能都要通盘考虑。(Source:行政院)

(Source:南科管理局)

2 年多之后,就在眼前这片甘蔗田里,南科的营收规模不只将挑战竹科,更会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半导体先进製程製造基地。

要谈南科崛起,不能不回头看看竹科和中科的扩建困境。今年 3 月 7 日,竹科管理局办理竹科第 2 期扩建计画,徵收宝山地区用地,当地居民却到台积电门口抬棺抗议;当事人运璿科技公司在竹科 1 期扩建的时候,就已被迫搬迁一次,没想到还没领到 1 期的赔偿费用,现在又要再搬迁一次,"新竹的地已经不够了",业界人士观察。

场景转到中科。2005 年,中科因为 1、2 期用地已满,着手进行 3 期扩建计画,却引发环评争议,2010 年,中科 3 期环评被最高行政法院撤销,创下环保署通过的环评案被撤销首例,相关诉讼持续多年。这起争议,长期影响中科 3 期招商和投资。

现在,南科 1、2 期用地已使用 95%,同样有压力,但南科 3 期多了 92 公顷空间,未来附近还有 262 公顷的桥头科学园区可供开发,发展潜力当然完全不一样。

南科 3 期核定通过前,人才和资金早已蜂拥而至,"南科,就是 15 年前的竹科!"这一次採访,无论是官员、业者,还是南科附近居民,都告诉我们同一个讯息,"南科将重现竹科当年的大成长!"

潜力十足!可望複製当年竹科大成长

刚开始,我们是半信半疑。摊开南科统计局的资料,去年南科各家厂商的总营业额,只有 7,400 亿元,不只跟竹科 1 兆 400 亿元的总营业规模差一截,也比中科 7,900 亿元的营业额来得小。

比从业人员人数,南科和竹科也有差距,根据竹科年报,竹科去年的从业员工总数达到 152,000 人,但南科去年 12 月的从业员工则为 76,981 人,约竹科的一半还要少。竹科 1980 年成立,比南科早了 16 年,又是台积电总部所在地,比规模,比资历,南科现在都只是小弟,说南科能挑战竹科,凭什么?

关键就在台积电!台积电正在南科加速投资,当计画完成后,南科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先进半导体製造和 EUV(极紫外光)设备中心,营收破兆,追上竹科只是时间问题。

▲ 2018 年 1 月,台积电南科 18 厂 1 期正式动土。

早在 2018 年时,台积电南科 18 厂正式动土,当时董事长张忠谋表示,这里将会是 5 奈米製程的中心,台积电在 18 厂投资台币 5,000 亿元,增加 4,000 个就业机会。但今年,台积电在技术论坛上揭露,不只 5 奈米和 3 奈米製程都会在这里生产,还在南科设立先进封测厂和特殊製程的生产据点,整合前后段製程,把效能再拉高一个层级。

去年底,台南经发局就在记者会中透露,台积电在台南投资额已达台币 1 兆 1,500 亿元。今年,在台积电南科大猎地后,这个数字又再往上跳升。

现象 1,台积电抢进烂尾楼,加速扩张。除了在南科 3 期插旗,8 月 24 日,台积电宣布以 48.4 亿元台币,买下彩晶南科厂房,这已经是台积电今年第 4 度,在南科购地。

《财讯》现场直击,彩晶厂房紧邻着台积电正在兴建的 3 奈米厂,大小比一个足球厂还大,是个盖到一半被弃置的厂房,部分楼层甚至连树都长了出来,破败景象和隔壁的台积电形成强烈对比。"台积电就是要抢时间,"一位官员观察,这些厂房不但没有环评问题,整地完成,也已拿到建照,能用最短时间投入量产。

▲ 这是台积电今年买下的彩晶厂房,比足球场还大,却闲置多年,未来将变身半导体厂。

大咖进驻!台积电、艾司摩尔领头

现象 2,艾司摩尔(ASML)来了,南科成为全球最高阶半导体製程中心。8 月 20 日,艾司摩尔 EUV(极紫外光)全球技术培训中心在南科正式开幕,选在这里,因为全世界近半数的 EUV 机台都在这里,台积电的 5 奈米和 3 奈米製程,将大幅採用 EUV 设备。

"台积工程师在哀号,出国受训的福利没了",过去,要学会使用 EUV 设备,只能去荷兰,现在,不用离开南科就能完成训练。"EUV 使用很多新材料,台南会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 EUV 供应链聚落。"一位业界人士观察。

现象 3,工程师移民潮、商机卡位战出现。台积电把 5 奈米和 3 奈米製程放在台南,今年也开始出现"南科移民潮"。

一位台积电员工眷属就透露,今年初,她的先生接到长官询问"要不要去南科发展?"几天之后,人就到南科报到,开始在兴建中的厂房无尘室里,想尽办法提高 5 奈米製程良率。"刚开始,我们只有週末才能见面",她透露,孩子还小,刚开始她选择留在新竹,老公在台南住单身宿舍,"平常还要跟年轻工程师一起排队洗衣服",没多久,她辞了工作,带着孩子举家迁往南科,当起全职妈妈。

南科旁边的台南善化区,因为这股移民潮,有了不小的变化,南部过去是人口老化的重灾区;但是,去年底,在竹北有分校的补教业者,在善化投资盖了一整栋的幼稚园,过去在竹北赚到大钱的建商,全都移师台南,狂推建案,从高铁站到善化夜市门口,到南科里的卖场,全是铺天盖地的房屋广告,甚至,连健身房今年也首次在善化出现。

▲ 善化夜市价格已逼近台北市,但人潮满满,入口挂满抢着卡位的房地产广告。

大迁徙潮!工程师涌入带动周边商机

南科管理局估计,今年南科的产值将会成长 15%,冲上台币 8,600 亿元,目前,台积电占南科营业额约 5 成,"当台积电 3 奈米量产后,南科产值可望破兆元"。依据台积电公布的时程,3 奈米将在 2022 年下半年量产。按此推算,2022 年之后,南科和竹科产值将非常接近。

不过,南科的就业人口不会这么快追上竹科,因为南科厂房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南科管理局估计,"今年会突破 8 万人"南科管理局副局长苏振纲说,接下来3年,会以每年 2,000 人的数目增加。

▲ 2020 年 6 月,台积电南科 3 奈米厂正在赶工,其中一栋当时只盖到 4 楼。

当年一手推动台积电南科 18 厂投资案的前任科技部部长陈良基,在接受《财讯》採访时坦言,接任之初,科学园区确实因为环评争议,陷入成长停滞的困境,他推动科学园区政策环评通过后,"南科以『全世界最先进的半导体製程聚落』为愿景,做为10年规画"。南科早在水源、绿电、环保领域大力投资,台积电新厂对面,正同步兴建再生水厂。

南科定位在先进半导体聚落,就是要发展半导体材料、设备和封装,"这些产业的在地性强,所需人才也可就近在南科培养,"陈良基说,科技部当时就派人到欧、美、日,向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厂招商。2019年,台湾半导体产业产值约为 2.6 兆元,但他预估"台湾的半导体产值,到 2030 年会超过 5 兆元,甚至上看 6 兆元,以此预估,可约略推知人才的需求量。"

▲ 2020 年 8 月,2 个月时间,整栋楼钢骨结构已近完成,持续高速建厂。

聚落成形!建构完整半导体生态系

过去 4、5 年,已有 15 家日商在南科投资,一位官员举例,东京威力科创在南科生产蚀刻机等前端製程设备;最特别的是,有一家叫富士纺的日商,来台南投资半导体用的研磨垫材料,设厂就近为客户客製产品,"这家公司的品牌其实台湾人都很熟悉,就是做内衣的 BVD!"

产业生态系也愈来愈多元,今年 8 月,化合物半导体大厂稳懋进驻南科,这里也是竞争对手宏捷科的基地,台积电的供应商中,做半导体检测的闳康,生产检测设备的汉微科都在南科,联电的南科厂,此刻也是产能满载,在 IC 设计端,奇景光电的总部,也在这里。再远一点的柳营工业区,则是三福化工等供应商的基地。

除了台积电,还有很多大厂在这里扩张,做伺服器的纬颖,"这里是他们最大的基地",台达电也正在南科扩厂。就连智邦前董事长黄安捷,今年也悄悄在南科设立了 300 多人的团队。新创也有亮点,台南出现一家台积电前员工创立的公司,做 EVU 光罩的检测,效率比荷兰原厂还好!

再看远一点,在南科高雄园区附近,日月光 8 月刚宣布 260 亿元的投资计画,还有做记忆体的华邦电。光是华邦电在高雄的投资金额,也达台币 3,350 亿元,预计 2022 年量产。高雄是石化业的重镇,正好串接半导体材料供应链,德国默克也在南科高雄园区设立亚洲区 IC 材料应用研发中心,一个南部的半导体走廊隐然成形。

掌握新机!跟着南科成长分享大红利

现任台南市经发局局长陈凯凌更指出,台南应该要"敢抓机会",把整个台南变成高科技的实验室,发展软体和科技服务"以硬带软"。他抛弃过去投高科技的旧思维,"我要组队"他说,关键在让科技公司和在地厂商联手"打群架"。

台南今年推出 5G 国家队,引入做 5G 白牌设备的云达,跟想做自动化製造的在地厂商合作,他的手机都随时会收到厂商合作的新进度,"组队成功,他们就能把台南当成示範基地,卖全世界",云达积极在这里开发各种产业的新应用,光是能卖进台积电,就已经是巨大商机。

科技,或许是翻转南台湾的答案,当台湾人口转型之际,将原本消耗大量人力的产业,移转部分用于高度自动化的科技业,把蔗田变成硅田。未来 2 年,台南将会是全球最重要的先进製程聚落,最聪明的钱和人才,早已提前卡位,将随着南科崛起抢赚机会财。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