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同芯申请的用于SPI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SPI设备专利,旨在显著提高SPI(串行外设接口)通讯的同步传输时钟频率。以下是可能包含在该专利中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1. "高速数据传输技术":
- 采用改进的SPI协议,通过优化数据帧结构和传输方式,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 引入预取机制,允许设备在接收数据的同时,提前读取下一帧数据,减少等待时间。
2. "时钟同步技术":
- 采用了先进的时钟同步算法,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时钟稳定性和准确性。
- 通过调整时钟频率和相位,实现高速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时钟同步。
3. "硬件优化设计":
- 对SPI设备进行硬件优化设计,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 采用高速信号传输线路,降低信号衰减和干扰。
4. "软件优化技术":
- 开发了针对SPI设备的专用驱动程序,优化数据传输过程。
- 实现了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5. "多通道传输技术":
- 支持多通道SPI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并行度和效率。
- 通过合理分配通道资源,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6. "自适应调整技术":
-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适应调整SPI设备的传输参数,如时钟频率、数据帧结构等。
相关内容:
金融界2025年4月1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用于SPI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SPI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 119781580 A,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
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集成电路数字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SPI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SPI设备,方法包括:根据波特率配置生成同步传输时钟;根据波特率配置生成生成延迟同步时钟;其中,延迟同步时钟相对于同步传输时钟延迟半个波特率周期,以保证整体传输延迟位于同步传输时钟的周期时间长度内;根据同步传输时钟的频率,选择同步传输时钟或延迟同步时钟作为SPI主设备的接收同步时钟;利用接收同步时钟对SPI从设备输出的串行数据进行采样,获得接收数据。该方法显著提高了SPI通讯的同步传输时钟频率,解决了在高频率通讯时由于传输时延导致的数据采集不稳定问题,从而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
天眼查资料显示,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市辖区,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0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10000万人民币。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共对外投资了4家企业,参与招投标项目34次,财产线索方面有商标信息42条,专利信息820条,此外企业还拥有行政许可6个。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