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细菌”是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它们能够抵抗常规抗生素的治疗,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下是揭开“超级细菌”耐药秘密的一些关键点:
1. "基因突变":细菌通过基因突变获得耐药性。这些突变可能发生在细菌的耐药基因上,使得细菌能够产生新的酶来分解抗生素,或者改变细菌的细胞膜,使抗生素难以进入。
2. "基因转移":细菌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如质粒转移)来获得耐药性。这意味着一个细菌可以将其耐药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上,使得后者也获得耐药性。
3. "抗生素过度使用":在人类和动物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耐药性的增加。当抗生素使用不当或不足以完全杀死细菌时,那些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得以存活并繁殖。
4. "抗生素选择压力":当抗生素被广泛使用时,那些没有耐药性的细菌会被杀死,而耐药性细菌则能够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导致耐药性在细菌种群中逐渐增加。
5. "抗生素组合使用":一些超级细菌能够抵抗多种抗生素,这通常是因为它们对每种抗生素都有耐药性。因此,临床医生可能会尝试使用抗生素的组合来对抗这些细菌。
6. "细菌的适应性":细菌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包括对抗生素的抵抗。
以下是一些具体类型的耐药机制:
- "β-内
相关内容:
本报讯(记者史晓琪)11月22日,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获悉,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在线刊发了该校杜向党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碳青霉烯耐药高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出现》。
据当前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显示,兼具多药耐药和高毒力特性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CR-HvKP)已成为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给感染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杜向党教授团队对来源于人和动物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了回溯性研究,找到了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的机制。
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其致死率在感染性疾病中居首位。抗生素的出现虽然使肺炎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时至今日,作为常见病的肺炎,每年仍可导致数以百万计的死亡(其中99%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肺炎病原菌产生了耐药性,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不仅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还对被视为“抗生素最后防线”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使其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非常有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它又是如何产生耐药的?众多科学工作者为此孜孜探求。
杜向党教授团队研究显示,在2011~2016年间收集的临床病人样本中共检测到4株CR-HvKP,均为亚洲流行的ST11型。分析显示,4株CR-HvKP均含有两个不同类型的质粒,即毒力质粒和blaKPC-2阳性耐药质粒。试验证实CR-HvKP具有高黏性的特点,导致其在环境中具有高度的传播性。
该研究同时发现CR-HvKP流行株中已存在替加环素耐药株。替加环素耐药CR-HvKP的出现,进一步限制了该致病菌临床用药的选择,给人类的感染防控敲响了警钟。而动物源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耐药菌/耐药基因是否会沿着食物链传递给人的潜在风险有待于严密监视。
据悉,杜向党教授带领的病原菌耐药与新兽药创制团队长期专注于病原菌耐药与致病机制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河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姚红博士,通讯作者为杜向党教授。这项研究得到了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资助,合作单位包括郑州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②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