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儿女」新学年四字宝典,轻松戒掉“手机瘾”,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家有儿女」新学年四字宝典,轻松戒掉“手机瘾”,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家有儿女》新学年戒掉“手机瘾”四字宝典如下:
1. 规划时间 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避免过度依赖手机。
2. 设定目标 明确自己戒掉手机瘾的目标,如减少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培养其他兴趣爱好等。
3. 自我监督 通过手机锁屏、应用限制等方式,自我约束手机使用时间,避免沉迷。
4. 积极行动 主动参加户外活动、阅读书籍、锻炼身体等,充实自己的生活,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规划时间 (1)制定时间表:将每天的时间分配给学习、休息、娱乐等活动,确保手机使用时间不超过规定时间。 (2)调整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提高学习效率。
2. 设定目标 (1)明确目标:设定每天、每周或每月的手机使用时间限制,如每天不超过1小时。 (2)制定计划:针对不同时间段,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如学习期间禁止使用手机。
3. 自我监督 (1)手机锁屏:设置手机锁屏密码,防止他人随意解锁。 (2)应用限制:限制某些应用的使用时间,如社交媒体、游戏等。 (3)使用手机计时器:在特定时间内使用手机,提醒自己按时放下手机。
4. 积极行动 (1)参加户外

相关内容:

直播嘉宾: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心理教师、心育部部长

丰台教育学会首届专家委员会 -教育心理学科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孔医星

近日,因为不让玩手机,一名14岁少年竟用刀自残,并扬言“不让玩手机就去死!”受疫情影响,今年春季学期很多青少年学生都长时间居家网上学习,必不可少养成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习惯,而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导致与家长缺乏交流,亲子间代沟加深,关系愈加紧张。新学年的正常教学已经恢复,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依赖症”?本期《教育面对面》与您一同关注!

01 如何看待不让玩手机,14岁少年用刀自残的“过激行为”?

孔医星:孩子不让玩手机自残的背后代表着他的心理需求没有满足。

其一,对爱的需求,这种一般发生在忽略型的家庭养育方式中。

其二,在现实中缺乏成就感,受认可的机会少。在学校里学习中上等以上的孩子,其实沉迷网络的稍微少一些,因为他经常在学校受到表扬,自己有目标,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个孩子有可能是报复或者寻求控制权,另外如果家长之前就经常使用武力,可能他后天就学会了这种惩罚,造成的后果——第一会引起孩子心理的愤恨,第二就是报复,第三是反叛,第四是退缩,退缩还包括两项,一个就是把自己不好的行为变成偷偷摸摸的。二就是自卑。

此外,作为心理老师,如果看到一个孩子自残,我还要排除存在抑郁症的可能,因为现在青少年的抑郁症比例在增长,其中抑郁症的一个表现症状就是自残。当然这种自残有轻有重,一般都特别隐蔽,家长也不太知道。因此我想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如果您发现孩子自残,或者身上有伤但孩子遮遮掩掩,说被猫狗咬了等,您一定要注意,因为其实代表他内心的一种冲突。

超链接——哪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有四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亲子活动少的家庭、父母抗拒网络的家庭、教育粗暴的家庭、父教缺位的家庭。并非网络游戏自身就能让一个孩子沉迷其中,往往是孩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他需要“精神养料”——被爱、被认可、被尊重、成就感、价值感,才会转而去吸食“精神鸦片”。

超链接——

中小学生疫情期间近视结果不容乐观

教育部在秋季学期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关于近视的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教育部对9个省(区、市)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同比2019年年底的数据,半年近视率增加11.7%。小学生占15.2%,初中8.2%,高中3.8%。其中,非学习目的的看视频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1到2.5小时、2.5到4小时、4小时以上的近视检出率分别是50%、58%、63%和73%。教育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学生的视力。新学期开学后,要控制在线学习的时长。原则上要求小学、初中和高中不能超过两小时、三小时和四小时。“而且每次连续看视频的时间也都有明确的要求。”各地各校也都出台了不同的关于在校期间携带和使用手机的规定,这些都是从控制学生使用电子视频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做好近视防控工作。

02 父母如何合理控制孩子使用手机?

孔医星:分享给各位家长四个方法——“避”“增”“降”“减”

“避”——避开诱惑物。有一句话叫眼不见心不烦,眼不见的时候还可以克制一下自己,比如写作业时,把手机交给家长,或者搁在什么地方避开不看,减少手机对你的诱惑。

“增”——增加阻力。比如有些手机一划或者按压指纹就解锁了,很容易看,那么父母将手机的密码设置复杂一些,增加孩子玩手机的阻力。

“降”——降低吸引力。父母要留意孩子在手机里最主要的玩些什么,比如玩抖音、玩游戏,可能家长需要去卸载一个,降低吸引力。

“减”——减少愉悦感。玩的时候家长跟孩子立契约,超过多长时间我就过去收手机或者批评你,这就是不愉快的事情。另外现在很多手机都可以自动设定为黑白模式,没有了色彩的吸引,愉悦感自然降低,有助于避免孩子沉迷于手机。

当然这四个方法都有前提,就是孩子自己渴望拥有自控力,你才能实现。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