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盐化工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营业收入63.64亿元,这一成绩体现了公司在聚焦主业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以下是关于这一成就的几点分析:
1. "业绩增长":63.64亿元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说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 "聚焦主业":中盐化工持续聚焦主业发展,这意味着公司专注于其核心业务领域,致力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 "行业地位":作为国内盐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中盐化工的业绩增长有助于巩固其在行业内的地位,为我国盐化工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 "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盐化工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行业转型升级。中盐化工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5. "未来发展":面对市场竞争和行业变革,中盐化工将继续坚持聚焦主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盐化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3.64亿元,充分展示了公司在聚焦主业发展方面的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继续努力,为我国盐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内容:
本报记者 马宇薇
7月26日,中盐化工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64亿元,同比下降26.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1亿元,同比下降42.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6亿元,同比下降47.96%。
中盐化工表示,2024年上半年,受市场需求减弱、下游开工率不足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产品聚氯乙烯、烧碱等价格均有所下滑;纯碱产品量价齐跌,影响经营效益有所下降。
中盐化工是一家以盐化工为主的生产企业,主营以纯碱、烧碱、PVC、糊树脂、氯化铵为代表的基础化工产品;以金属钠、氯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品。
2021年以来,纯碱期货和现货价格大涨,纯碱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但随着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光伏玻璃面临产能过剩和亏损的困境,给上游的纯碱行业带来压力。
卓创资讯纯碱分析师陈秋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2年以来纯碱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光伏玻璃,但随着光伏玻璃产能的持续扩张,光伏玻璃行业同样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国内及海外需求增幅有限,需求端支撑不足。目前海外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国内终端项目推进缓慢,受限于并网额度偏低及利润下降,终端用户操作积极性受挫。光伏玻璃行业亏损面扩大,未来新产能投放节奏有放缓预期。叠加浮法玻璃产能存下滑预期,纯碱需求增速或逐年放缓,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加。”
市场消息显示,今年以来,国内纯碱新增产能逐渐转换为产量,叠加高利润刺激开工率上升,纯碱库存持续累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月-5月,国内纯碱累计产量为1580万吨,同比增加266万吨,增幅约20.28%。
中盐化工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面对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公司通过优化生产经营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产品售价等措施来稳定经营业绩。与此同时,公司着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发展,在主导产品延链、生产过程提质等方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实现纯碱产品向新能源应用领域的新突破。”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中盐化工加快推动青海两碱动态平衡生态环保提升改造项目建设,盐碱分公司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及高纯度金属钠盐项目、青海碱业烟气超低排放及离心机节能增效、昆仑碱业蒸吸工段节水节能等项目投产见效。
中盐化工披露的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显示,公司将围绕主责主业、创新驱动、规范运作等方面规划布局,加速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扩大技改技措投资,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围绕盐化工、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方面进行补链延链强链,积极与市场对接;依托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开展新产品、新牌号实验研究、破题攻关,对糊树脂胶乳进行改性,满足特殊行业需求。”上述中盐化工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
华泰证券研报分析认为,中盐化工自2021年9月收购发投碱业以来,依托自身在纯碱领域的经营能力,盐化工业务不断优化。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建工程项目金额达7.3亿元,公司加快推动青海两碱动态平衡生态环保提升改造项目建设等,持续在环保、节能及技术拓展领域推进,在建项目提质增效有望提升竞争力。
中盐化工表示,公司将继续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聚焦主责主业,通过“谋强谋远”的战略思想、“落细落实”的战术行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综合施策,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