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批次防蓝光眼镜不合格的消息,以及权威声音指出“防蓝光与防近视没关系”,这里是一些可能的分析和相关信息:
1. "不合格原因":防蓝光眼镜不合格可能是因为产品未能达到预期的防蓝光效果,或者存在其他质量问题,如镜片材料不符合标准、镜框强度不足等。
2. "防蓝光眼镜的作用":防蓝光眼镜的主要功能是过滤掉屏幕等电子设备发出的有害蓝光,以减少对眼睛的刺激,缓解视觉疲劳。然而,这些眼镜并不是用来预防近视的。
3. "防近视的真相":近视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等。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防蓝光眼镜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4. "权威声音":相关眼科专家或官方机构可能会强调,防蓝光眼镜并不能替代正确的用眼习惯和预防近视的措施,如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
5. "消费者教育":这一消息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防蓝光眼镜时不应过分依赖其预防近视的功能,而应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总结来说,防蓝光眼镜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潜在伤害,而不是预防近视。消费者在选择这类产品时应保持理性,不要被夸大的宣传所误导。同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进行适当的预防措施
相关内容:
19批次不合格
不合格检出率为26.4%
8批次产品无产品名称、厂名厂址
涉嫌“三无”
近日
上海市场监管局发布
49个品牌72批次
防蓝光眼镜监督抽查结果

部分抽检产品
19批次不合格
涉及“康友”“斐乐”“盗梦者”等品牌
12批次防蓝光性能不合格

如上海晶驰光学有限公司在天猫销售的标称由其生产(或供货)的“
”牌防蓝光老花镜(型号规格:度数:+1.00),蓝光透射比实测0.99τV(标准值应≤0.93τV),与标准要求不符。防蓝光性能是反映防蓝光眼镜对于蓝光防护的重要性能指标。该项目不合格,会造成配戴者无法有效阻隔蓝光,起不到视力防护的作用。
2批次紫外光谱透射比不合格

如上海郝秀眼镜有限公司在天猫销售的标称由温州市东田眼镜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或供货)的“
”牌防蓝光眼镜(型号规格:FL80003),紫外光谱透射比实测3.7%(标准值应≤1%),与标准要求不符。该指标不合格,人眼存在被紫外线伤害的风险,长时间佩戴可能伤害佩戴者的眼睛和视力健康。
1批次可见光透射比不合格

上海敬婷贸易有限公司在天猫销售的标称由临海市三联眼镜有限公司生产(或供货)的“
”牌防蓝光防辐射眼镜(型号规格:1219),可见光透射比实测右93.5、左90.2(标准值应为8<τV≤18),与企业标称遮阳镜3类要求不符。该指标不合格,影响消费者正确选购、使用防蓝光眼镜。
5批次明示透射比不合格

如上海京东才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1号店销售的标称由深圳达沃斯眼镜有限公司生产(或供货)的“
”牌防蓝光护目镜(型号规格:JZ025-C2 ;生产日期或批号:2020年3月1日),明示透射比实测88.0%(标准值应≥89.5%),与企业明示90%高透光率不符。该指标不合格,实际性能未达到企业宣称,影响消费者正确选购、使用防蓝光眼镜。
6批次标志不合格

如上海金竞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在京东销售的标称由其生产(或供货)的“
”牌P1款蓝光保护眼镜(型号规格:BLP LiTE H18S Mod.P1),未标注执行的标准号。该指标不合格,影响消费者正确选购、使用防蓝光眼镜。
完整不合格名单↓

根据抽检结果,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相关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对库存产品、在售产品进行全面清理,督促公示的不合格产品经营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主动采取措施,并依法对销售不合格产品的经营者调查处理。
保护视力
有必要佩戴防蓝光设备吗
今年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会相关问答中提到: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对蓝光危害的过度解读,防蓝光和视疲劳与近视防控应该说没有直接关系。蓝光分为长波蓝光和短波蓝光,只有短波蓝光才会影响眼睛健康,但这需要长时间、高强度、不间断照射,质检合格的电子产品已经过滤有害的短波蓝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子产品,没有必要加装防蓝光设备。

提醒消费者
儿童佩戴请专业人士指导
在选购、使用防蓝光眼镜时消费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选防蓝光眼镜时,应索要包装和吊牌,避免发生质量问题时,举证困难,并在发票上要求注明品牌、类别和型号。
02
使用电子产品时建议佩戴防蓝光镜片,但不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佩戴防蓝光镜片。消费者要根据自己接触蓝光的实际情况,合理挑选防蓝光镜片,不是蓝光透射比越低的镜片就一定适合。儿童佩戴防蓝光镜片请在专业人士或视光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03
消费者选取防蓝光镜片时要索要镜片包装,检查包装上镜片参数是否齐全,是否明示“防蓝光”等字样,对于产品明示具体防蓝光参数的,最好要求商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