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影亮度,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误区:亮度越高越好"
- "事实":虽然亮度是投影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但过高的亮度并不总是最佳选择。室内环境光线较亮时,过高的亮度可能会造成画面过曝,降低观影体验。合适的亮度应该与观看环境和内容相匹配。
2. "误区:流明数越高,画面越清晰"
- "事实":流明数是衡量投影机亮度的单位,但它并不直接决定画面的清晰度。清晰度主要取决于分辨率、镜头质量等因素。高流明数可能会使画面更亮,但不一定更清晰。
3. "误区:所有投影机亮度相同"
- "事实":不同的投影机即使在相同流明数下,亮度表现也可能不同。这取决于投影机的光学设计、亮度均匀性等因素。
4. "误区:便携式投影机亮度低,不适合大屏幕观看"
- "事实":虽然便携式投影机的亮度通常较低,但它们的设计是为了便携性和实用性。对于小到中等尺寸的屏幕,便携式投影机仍然可以提供良好的观影体验。
5. "误区:3D投影机亮度一定比2D投影机低"
- "事实":3D投影机在播放3D内容时,可能会因为切换到3D模式而降低亮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3D投影机的亮度都
相关内容:
亮度作为评价投影好坏最直观的标准,有不少用户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这也直接影响投影仪的选购。今天我们来对投影仪亮度的几种错误认识做一下分析。
1.分辨率就是亮度
许多消费者常常片面地认为,投影仪输出分辨率越高,亮度就越高,最后的输出效果也就越好。事实上,投影仪的亮度高低与输出分辨率无关,它主要取决于投影灯泡的亮度、投影仪内部光学系统和内部光学器件的反射和透射能力。
2.流明就是亮度
投影仪的亮度表示的是投影仪光输出的能量大小,与投影灯泡的功率大小和投影面积的大小有关,通常以ANSI流明作为投影亮度的单位。但“流明”不简单的等于亮度,其实流明表示光束投影在投影屏幕上的量,或者是单位时间内投影光源辐射产生的视觉响应强弱的一种能力。
3.亮度高就更清晰
理论上,流明数值越大,投影仪的亮度就越高,投影画面就应该越清晰。但在实际投影过程中,投影仪的亮度大小还与一些客观因素有关。例如在投影分辨率、场频、色温、对比度等因素一定的条件下,投影画面的清晰程度,除了与投影仪灯泡的功率大小有关外,还和投影屏幕的面积大小、投影距离的远近有直接的关系。
4.流明相同亮度相同
投影仪的亮度单位是流明,那么相同流明值的投影仪,亮度应该一样!事实上但是,不同品牌的投影仪厂商,测试亮度指标的环境是不相同的,最后测试投影仪的流明数值也不会完全相同。而更重要的是,光源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亮度!
一般的传统灯泡型投影机采用UHP灯泡,它的流明度就和LED光源的投影机不一样。传统灯泡投影机一般使用2000小时左右亮度就会降低到初始值的50%左右,同时,必须注意,传统机型的光衰不仅仅因为灯泡的老化,还包括了反光碗、反射镜、色轮等各光学环节的衰老,就算更换灯泡,也难以恢复到初始值的60%以上。而LED投影机里面,根本没有这些会发生衰老的器件。因此,一台3000流明的灯泡型投影机,其平均“白场亮度”在1400流明左右,平均“色彩亮度”仅800流明;而一台LED机型,如酷乐视S3,如果初期“白场亮度”在1100流明,8000小时的平均“白场亮度”在800流明左右,平均“色彩亮度”大约也是800流明左右;所以说1200流明的LED光源亮度约等于3000流明UHP光源!
img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