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AWARE D100是一款便携式HiFi耳机,以下是对其在不同阻抗大耳和不同平台上的评测:
### 不同阻抗大耳评测
#### 低阻抗大耳
- "声音表现":低阻抗大耳通常更容易驱动,D100在低阻抗大耳上表现良好,低频响应更加迅速,声音更加充满活力。
- "音质":中高频表现稳定,但低频可能会因为驱动力的增强而显得稍微厚重。
- "舒适度":低阻抗大耳可能需要更大的音量来达到相同的听觉体验,这可能会对耳朵造成一定压力。
#### 高阻抗大耳
- "声音表现":高阻抗大耳对驱动要求更高,D100在高阻抗大耳上可能需要更大的输出功率来充分发挥其潜力。
- "音质":在高阻抗大耳上,D100的音质可能会更加细腻,中高频更加清晰,但低频可能会略显不足。
- "舒适度":高阻抗大耳通常更加轻便,长时间佩戴可能更加舒适。
### 不同平台评测
#### Android平台
- "兼容性":D100在Android平台上通常兼容性良好,可以通过耳机线控或蓝牙进行操作。
- "音质":音质表现稳定,但可能需要调整系统音量以获得最佳体验。
#### iOS平台
- "兼容性":D100在iOS平台上同样兼容性良好,可以通过
相关内容:
SOUNDAWARE D100外观做工配件
SOUNDAWARE D100这台机器采用金属拉丝外壳,做工不错,细节上没有毛刺感。但其体积有点偏大,下图中有和901、D50的体积对比,但考虑其家用,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体积了。重量大约在5KG左右,有点小重,但对比手中的provigny(神童)耳放还是很轻的,provigny(神童)耳放大约有20到30斤,下图有对比。
SOUNDAWARE D100菱角处处理的很光滑,从图中就可以看出,正面与侧面的交界处很圆润就过度了,菱角处并不是简单的设计为长方形。
SOUNDAWARE D100配备了一块4.5英寸的彩屏。
SOUNDAWARE D100面板正面分布着上下左右按键,中间还有播放/暂停按键,按键较为丰富。
SOUNDAWARE D100按键特写,按下去手感一般,咯噔咯噔的响,还是遥控器手感更好些。
SOUNDAWARE D100底盘特写,分布着两块散热区,四个机脚,可以减少抖动。
SOUNDAWARE D100机脚特写,类似海绵的材质可以很好缓解震动。
SOUNDAWARE D100散热区特写,仔细观察可以看见电路板,但由于非本人物品,就不拆机了。
D100提供了三个U口、SD卡、以及网络接口,不知道为何设置这么多USB口,如果是移动硬盘的话,可能还需要个供电的U口,难道厂家把D100当成电脑了?总之,多多益善。
SOUNDAWARE D100可以使用网络共享文件做网播,建议联合路由器使用才最方便。
SD卡槽兼容性不错,三张SD卡都完美兼容。
移动硬盘完美兼容。
SOUNDAWARE D100背面接口一览:实话实说,接口比较贫瘠单一。
SOUNDAWARE D100有BNC输出和RCA同轴输出,同轴输出的是数字信号。
开关与保险的电源插座。
SOUNDAWARE D100与D50、HM901体积的对比。
配件: D100主机、电源线、遥控器、说明书、网线、SD卡(金士顿8G C4卡,不过个人还是强烈推荐东芝C10卡)。
评测搭配器材部分合影
SOUNDAWARE D100对比aune X5
既然SOUNDAWARE D100定位于数字转盘,那自然要用同价位的数字转盘对比更有说服力。同价位的数字转盘就要属QA660了,但由于本人没有此物,只能作罢,不过各位想了解对比详情的可以查看雷版的Soundaware? A100 vs. QLS? QA660上篇+下篇~全文完(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370059&keyword=),本人就对比千元价位的aune X5了。体积与重量上,D100要比X5大和沉很多,价格上D100的官方售价大约是X5的2.6倍左右,基于以上信息,各位大约感觉D100声音也要好于X5,但事实如此吗?本部分就和大家说说对比听感吧。
线材:秋叶原自制
耳放:PROVIGNY、山韵 301pro
耳机:HD650、DT880(250欧)、philips X1、K240S、D600
低频:D100的低频凝聚性要好于X5,这个比喻我做过很多次,但实在找不出更多新颖的词语了,D100的低频如同肌肉男,而X5的低频发虚,更像一个胖男人。在低频的细节与层次上二者差距并不明显,在低频下潜上,D100比X5更深一些,这样的效果就是D100给人的纵向声场更宽阔些,在大编制上会有明显差距,如加勒比海盗OST,整体感上D100更开阔,但在提琴独奏上基本差距很难辨别。
中频:D100的人声比X5更靠近听者一些,结像也更大些,在乐器人声一起响起的时候,这两方面表现的十分明显,但要是清唱或者只演绎人声时,这两点的差距并不明显。相比D100的人声,X5的人声更暧一些,人声的棱角感上D100更清晰,简单来讲就是声线清晰,比如蔡琴的清唱表现时,D100更容易让人脑海呈现蔡琴演唱的画面与声音扩散的画面感,而密度、质感上D100还是要有一定优势的。
高频:X5的高频与D100都属于偏柔和的,二者的表现差不多,在听辛德勒名单的小提琴演奏的时候,二者的高频控制力都不错,都没有出现钢丝音,声音都很柔顺,基本不会出现刺耳感觉。二者的高频信息量都很丰富,基本旗鼓相当,但高频的延伸上,D100更持久些,余音的感觉更强烈些。如同水中的波纹。
声场:D100的整体声场比X5要大上一些,两者的横向声场差不多,但是D100的纵向声场与声场的高度比X5有优势,在其他方面,D100的声音层次也更分明些,大声场的好处是乐器的分离和定位更出色,但这个不是绝对的,有的大声场会发空,这个主要是声音没有均匀分布于空间中导致的。
密度 透明度 :D100的密度强于X5一些,但差距不是很大.D100的透明度要比X5好,尤其在搭配飞利浦X1这个耳机上,透明度明显优于DT880很多。
D100+耳放301pro&PROVIGNY驱动不同耳机的听感:
耳机组:HD650、DT880(250欧)、philips X1、K240S、D600
D100+耳放301pro驱动K240s的表现:
AKG K240s算是AKG的经典型号了,K240S属于监听耳机。监听耳机是指没有加过音色渲染(简称音染)的耳机,监听耳机能够听到最为接近真实的、未加任何修饰的声音。虽然K240S的阻抗仅有55Ω,但是想要搞定它很不容易。K240s的低频量感偏多些,而且偏松散些,中频偏醇厚感,高频偏暗、偏柔和的耳机。
D100+耳放301pro驱动K240s的低频最大的变化是低频的凝聚力加强了很多,这种加强非建立在削弱其原本的低频量感,而是保持原本量感的基础上加强质感,低频也由发虚变得结实很多。高频相比原本偏暗的风格有所变亮,但总体来讲,还是属于偏暗柔顺的风格,在高频的延伸和细节上有所增强增加,中频的质感很有味道,D100+耳放301pro驱动K240s的声音有种让人回到老上海的感觉,声音虽然虽然细节不够凌厉,但整体的味道感还是暖而顺滑的,而且这种味道会很浓,想到了那句德芙巧克力广告--丝般感受。
D100+耳放301pro驱动philips X1的表现:
D100+耳放301pro驱动philips X1的低频很凝聚硬气,不同于HD650的宽松,是另一种的表达方式,D100对于X1的低频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基本保留了X1的低频风格,说到改变,应该说D100对于X1中频的表现更突出些,原本X1的人声是干净通透偏监听的风格,但D100下的X1变得暖而富有人情味了,厚度也增加了。X1高频原本薄如蝉翼,但在D100下X1的高频更丰满顺滑些,但其细节的表现有所衰减。在声场与层次感X1的实力在D100下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D100+耳放PROVIGNY驱动天龙D600的表现:
在低频上,由于天龙D600由于采用封闭式的设计原因,低频的冲击感很强,但在D100下低频的凝聚性有所提升,但是还是感觉D100下的D600低频控制力不够,层次感不如D100下的X1。D100下的天龙D600的中频厚度太强,在一些清丽的女声上表现的不够通透干净。D100下的D600的高频声音偏暗,通透性不强,但小提琴的质感却别有一番韵味,在表现伤感的曲子时很有味道。虽然在三频上D100与D600不太合适,但是D100对于D600的改造在于声场与层次感上,由于天龙D600是封闭式耳机,声场就比较窄了。但D100还是撑开了D600的声场,如同打开了筋脉,层次感也有了很不错的提升。这个组合对于偏低频的音乐很在行。
D100+耳放PROVIGNY驱动DT880(250欧)的表现:
这个搭配下DT880的低频表现的很结实紧凑,与D100+耳放301pro驱动K240s组合的低频相比会有更干净质感紧密的感觉,这种低频速度感更好些,但是大编制磅礴大气的感觉差一些。原本DT880的人声属于干净直白风格的,但在D100+耳放PROVIGNY组合下染色偏暖,厚度加强了很多,不再单薄,人声的韵味丰满了。这个搭配对于DT880的改变如同中频的处理一样,染色增加,好在没破坏DT880高频的韧性,听起来很自然,小提琴声音修饰的不过分追求亮度,稍许的暖感很耐听。在信息量上,DT880的原本丰富细节并没有衰减,细节的再生还原能力反而更强了,这可看出D100素质是很不错的,与以往DT880的碎铁片的细节表现方式不同,D100下的DT880细节的声音更自然耐听。
D100+耳放PROVIGNY驱动HD650的表现:
HD650在D100+耳放PROVIGNY下的低频表现的宽松些,这个是基于DT800在D100+耳放PROVIGNY得出的结论,这种宽松的低频很适合大编制,表现大气磅礴感十分带劲。而这种低频的宽松感在大提琴的声音表现上,也非常适合,将大提琴的低沉浑厚感演绎得很有韵味,D100在这个组合下将HD650表现的很适合大提琴的表现。D100+耳放PROVIGNY驱动HD650的人声更加注重厚度与平滑的过渡感,虽然不及DT880组合下的人声通透感,但人声的韵味感觉比D100下的DT880更好些。D100+耳放PROVIGNY驱动HD650的高频小提琴厚度比DT880组合更厚些,亮度比DT880组合暗一些,细节也不如DT880组合那样凸显,感觉D100更注重音乐主体的表现。
总结:
D100本身的问题在于接口十分贫瘠,作为一个数字转盘,需要丰富的输出接口以减少玩家的麻烦,而同样来自享声的A100就好很多,考虑到价格上不算太大的差距,我会选择A100,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需求选择。至于别人,就得根据需要了。
D100的声场十分优秀,基本手里的耳机都可以得到提升,整体声音属于注重韵味的,声音偏暖、松弛、自然,声音有修饰但不过分,度掌握的很不错,修饰过度就会高频刺耳,尤其小提琴会产生钢丝音,虽然亮度上去了,但听感却下降了,就声音表现来讲,其定价完全对得起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