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总统曾提出过“美国制造”iPhone的梦想,但这一梦想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1. "全球供应链":iPhone的制造涉及全球多个国家的供应链,包括设计、组装、零部件供应等。这些供应链已经形成了一个高度专业化和优化的网络,使得生产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2. "技术依赖":iPhone中的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如芯片、显示屏等)高度依赖于海外供应商,特别是中国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的产能和技术优势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替代的。
3. "劳动力成本":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远高于其他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在成本效益上,美国并不具备优势,如果将iPhone的生产完全转移到美国,成本将大幅上升。
4. "基础设施":美国在自动化和先进制造方面的基础设施可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iPhone生产。此外,美国的一些地区可能缺乏必要的劳动力储备和技能培训。
5. "市场因素":全球消费者已经习惯了较低价格的产品。如果iPhone的价格因生产成本上升而大幅提高,可能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6. "政治和外交因素":虽然特朗普总统推动“美国制造”政策,但这一政策也受到国际政治和外交因素的影响。例如,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可能影响到关键零部件的进口。
7. "产业链复杂性":iPhone的制造过程涉及数以百计的组件和步骤,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控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这样一个
相关内容:
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来说,没有什么比拥有国产版iPhone——史上最受欢迎的科技产品之一——更大的胜利了。这样的胜利将验证他的关税计划以及将制造业岗位带回美国的竞选承诺。
美国政府显然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尤其是在美国计划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145%的关税的情况下。中国是苹果公司目前的制造中心。该公司还承诺未来四年将在国内投资5000亿美元。
本周,白宫明确表态:特朗普希望苹果公司开始在美国生产这款设备。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告诉记者: “如果苹果公司认为美国做不到,他们可能就不会拿出这么大的钱。”
但现实却大相径庭。由于各种原因,苹果不太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iPhone生产转移到美国,其中包括生产设备所需的设施和劳动力短缺。此外,美国缺乏目前只有亚洲才能找到的丰富的供应商、制造和工程技术生态系统。
苹果公司也更加专注于将印度打造成其销往美国的iPhone新产地。其合作伙伴正在印度建设全球第二大iPhone工厂,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富士康郑州工厂员工午餐时间。
苹果最大的FATP工厂(最终组装、测试和包装的缩写)规模庞大,对亚洲以外的许多人来说难以理解。它们本身几乎就是城镇,拥有数十万人口、学校、健身房、医疗设施和宿舍。郑州的一座大型iPhone工厂甚至被称为“iPhone城”。
“美国哪个城市会放下一切,只生产iPhone?因为苹果供应链在中国雇佣了数百万人,”一家初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前苹果制造工程师马修·摩尔(Matthew Moore)说。“波士顿有超过50万人口。全市都需要停下一切,开始组装iPhone。”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的苹果公司的一位代表拒绝发表评论。
新款 iPhone 和其他产品的开发仍然始于苹果位于硅谷的实验室。但与亚洲零部件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早在产品真正上市之前就已开始。苹果的工程师和运营专家需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供应商密切合作,定制新设备的组装。
除了控制制造业务之外,中国还拥有数百万接受过机械操作和制造 iPhone 所需技能培训的人员——而这一过程仍然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
“美国没有运营工厂所需的工程支持,”摩尔说。他表示,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生数量根本不够。

资料来源:苹果第一财季报告
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 (Tim Cook)在 2017 年《财富》杂志的一次活动中阐述了如此依赖中国的原因,称这并不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
“中国很多年前就不再是低劳动力成本国家了,”他说,“原因在于一个地方的技能和技能数量。”
库克当时表示,在中国,顶尖的模具工程师人数可以挤满好几个足球场。“在美国,就算你开个模具工程师会议,我也不确定能不能坐满整个房间。”
一种流行的反对观点是,苹果应该利用其现金储备在美国购买数千英亩土地,打造一个完全机器人化、自动化的iPhone生产工厂。这将消除生产过程中任何与人相关的挑战。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数以百万计的人类大军”将实现自动化。
但供应链专家和参与苹果产品制造的人士表示,这目前还不现实。中国拥有低成本自动化技术,但尚未能够实现这一愿景。
他们表示,iPhone 的开发速度也使得流程自动化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流程经常发生变化。生产所需的大部分设备也都是中国制造的。
虽然 iPhone 的外观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新材料和内部组件——甚至对设计进行最细微的调整——都需要该公司重新调整海外装配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了解苹果供应链的人士表示:“你设计了产品,重建了工厂,然后你只有六个月的时间来销售它。变化的速度让自动化变得异常困难。”
尽管苹果确实实现了iPhone生产的多元化,将中国制造的份额降至90%以下,但这一流程在其他国家很难复制。苹果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生产中心专注于Mac、AirPods、智能手表和iPad等设备。

iPhone 频繁更新,且型号繁多,使得自动化生产变得更加困难。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以外建立 iPhone 制造中心的最大尝试是在印度。而这一尝试耗时十年才得以实现。虽然苹果在巴西有一条小型 iPhone 生产线,但该生产线主要生产低端机型。
至少目前,印度工厂将帮助苹果避开中国关税。彭博新闻此前报道,该公司已在其最大的单一市场——美国渠道供应印度制造的iPhone 。至少目前,印度的产量可能也足够了。目前,该公司每年约3500万部iPhone的产量足以满足其在美国市场的大部分需求。
苹果每年售出超过2.2亿部iPhone,目前提供七种型号,均有多种颜色和存储容量可供选择。这使得生产流程更加复杂,在中国的规模供应也显得尤为重要。
摩尔认为,像 iMac 和 iPad 这样更新换代频率较低的简单产品可能会更容易一些。苹果已经在德克萨斯州完成了 Mac Pro 台式机的最终组装。但组装的零部件大多在中国制造。此外,苹果每年仅售出数千台这类电脑,而且多年来从未进行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