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曾表示希望苹果公司将iPhone的生产线迁回美国,实现“美国制造”的iPhone。然而,这一梦想面临诸多挑战,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
1. "成本问题":美国的人工成本远高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苹果公司的iPhone生产涉及大量人工操作,若在美国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可能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2. "供应链问题":iPhone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的供应链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若在美国重新建立完整的供应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
3. "技术转移问题":iPhone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大量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在中国以外的地区难以复制。苹果公司需要确保技术不被泄露,因此重新在美国生产iPhone存在技术转移的难题。
4. "政策与贸易问题":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可能影响苹果公司在中国的生产。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可能使苹果公司在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但若将生产线迁回美国,同样可能面临类似问题。
5. "市场需求问题":尽管特朗普希望实现“美国制造”的iPhone,但市场需求是否足以支撑美国生产线的高成本,仍是一个未知数。若市场需求不足,可能导致生产过剩和库存积压。
综上所述,特朗普实现“美国制造”的iPhone梦想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成本、供应链、技术转移、政策与贸易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因此,这一梦想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相关内容: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关税的弓已经拉到最满了。借着关税,聊一个切合现实意义的事情。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来说,没有什么比拥有 “美国制造” 版 iPhone"史上最受欢迎的科技产品之一"更大的胜利了。这样的胜利将验证他的关税计划,以及将制造业岗位带回美国的竞选承诺。先来说说,什么是关税?谁支付关税?从定义来看,关税,也被称作税费,理论上进口与出口环节均可能涉及,但实际中几乎都指进口税。它通常依据货物在清关时申报的价值按一定百分比计算,并且会依据货物的原产国来具体分配。关税的缴纳直接由进口商或者代表进口商的中间商负责。不过,研究显示,关税成本的重担并非由进口商独自承担,最终会分散开来,出口商以及消费者都至少会分担一部分。
今年 2 月,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港的一艘货轮。摄影:Kyle Grillot/Bloomberg
在目前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关税环境下,iPhone 作为史上最受欢迎的科技产品之一,若能实现美国本土制造,那对特朗普来说,无疑是验证其关税计划以及将制造业岗位带回美国竞选承诺的巨大胜利,苹果公司此前承诺未来四年将在国内投资 5000 亿美元。本周,白宫明确表态:特朗普希望苹果公司即刻开启在美国生产 iPhone 的计划。美国政府显然觉得这一目标切实可行,特别是在美国计划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 145% 关税的当下。但现实却给这份雄心勃勃的计划泼了一盆冷水。从诸多实际因素考量,苹果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乎不可能将 iPhone 生产转移至美国。首先,生产设备所必需的设施以及劳动力均存在短缺情况。其次,美国严重缺乏亚洲所拥有的丰富供应商资源、完善制造体系以及先进工程技术生态系统。当下,苹果公司更倾向于将印度打造成销往美国 iPhone 的新产地,其合作伙伴正在印度紧锣密鼓地建设全球第二大 iPhone 工厂。目前,中国正是苹果公司目前的制造流水线的核心。苹果最大的 FATP 工厂(最终组装、测试和包装的英文缩写)规模堪称庞大,超乎亚洲以外许多人的想象,它们宛如一座座小城,拥有数十万人口,配套建设学校、健身房、医疗设施以及宿舍。 iPhone 工厂甚至被形象地称为 “iPhone 城”。
富士康流水线,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在美国哪个城市能为了生产 iPhone 而搁置其他事务呢?要知道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雇佣了数百万员工。” 一家初创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苹果制造工程师马修・摩尔(Matthew Moore)如此说道,“以波士顿为例,其拥有超 50 万人口,若要全市投入 iPhone 组装工作,意味着所有其他事务都得停下。”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的苹果公司代表拒绝就此发表评论。新款 iPhone 以及其他产品的研发,依旧始于苹果位于硅谷的实验室。但早在产品正式上市之前,与亚洲零部件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伙伴的合作就已展开。苹果的工程师和运营专家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供应商紧密协作,定制新设备的组装流程。中国不仅掌控着完整的制造业务,还拥有数百万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机械操作以及制造 iPhone 所需技能的人员,这一生产过程仍离不开大量的手工劳动。
富士康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美国缺乏运营工厂所需的工程支持。” 摩尔指出,目前,在美国学习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生数量还是远远不足的。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在 2017 年《财富》杂志的活动中,阐释了依赖中国的原因并非劳动力成本低,“中国早已不是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关键在于当地所具备的技能以及技能人才数量。” 库克当时还提到,在中国,顶尖的模具工程师人数众多,足以挤满好几个足球场,“而在美国,召集模具工程师开会,我甚至不确定能否坐满一个房间。”
库克在富士康工厂,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现在还有有一种观点认为,苹果可以利用其丰厚的现金储备,在美国购置数千英亩土地,打造一座完全机器人化、自动化的 iPhone 生产工厂,以此规避生产过程中与人相关的各类挑战。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看法,认为 “数以百万计的人工环节” 能够实现自动化。然而实际上,供应链专家以及参与苹果产品制造的业内人士均表示,这在当前并不现实。中国虽然拥有低成本自动化技术,但尚未能实现这一理想模式。而且 iPhone 的开发节奏较快,流程时常变动,这也加大了自动化的难度,况且生产所需的大部分设备都来自中国。尽管 iPhone 外观多年来变化不大,但新材料、内部组件哪怕是最细微的设计调整,都需要苹果重新调整海外装配线。一位熟悉苹果供应链却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称:“产品设计完成、工厂重建之后,仅有六个月的销售周期。如此快速的变化使得自动化极难实现。”
Iphone16,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尽管苹果确实在推进 iPhone 生产多元化,将中国制造的份额降至 90% 以下,但这一流程在其他国家难以复制。苹果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生产中心主要负责 Mac、AirPods、智能手表和 iPad 等设备的生产。目前,在中国以外建立 iPhone 制造中心的印度,不过这一过程耗时长达十年才得以初步实现。苹果在巴西虽有一条小型 iPhone 生产线,但主要生产低端机型。至少就目前而言,印度工厂有助于苹果规避中国关税。彭博新闻曾报道,该公司已将印度制造的 iPhone 投放至其最大单一市场 —— 美国的销售渠道。目前,印度每年约 3500 万部 iPhone 的产量,基本能够满足美国市场的大部分需求。苹果每年售出超 2.2 亿部 iPhone,现有七种型号,且每种型号都有多种颜色和存储容量可供选择,这使得生产流程极为复杂,也凸显出中国大规模供应的重要性。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在特朗普政府持续升级对华关税的大背景下,苹果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现状来看,将 iPhone 生产转移至美国困难重重,美国政府的美好设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至少在短期内,“美国制造” 的 iPhone 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图源:https://www.apple.com.cn/
而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多元化生产布局的策略,或许才是应对当下复杂贸易局势的务实之举。与此同时,当下美国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不仅深刻影响着像苹果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也逐步改变了美国消费者原本的购物习惯与成本支出。未来美国的贸易格局和经济生态必将在这一系列政策变动下持续重塑与演变。这显然已不是纯粹的关税贸易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