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O,即《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是一份国际性的临床肿瘤学学术期刊。KEYNOTE系列临床试验是该杂志上发布的一系列针对免疫肿瘤学领域的研究。
KEYNOTE系列临床试验是由默克公司(Merck)开发的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的临床试验。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旨在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以下是一些JCO上发布的KEYNOTE系列临床试验的例子:
1. KEYNOTE-001:这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在多种晚期癌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 KEYNOTE-002:这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3. KEYNOTE-026:这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旨在比较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在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
4. KEYNOTE-028:这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旨在比较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在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
5. KEYNOTE-045:这是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旨在比较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在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
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为帕博利珠单抗在多种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相关内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每天1分钟,给你肿瘤圈内的专业“谈资”!(如需文献原文,可加小编微信yxj_oncology获取)

CA:晚期实体瘤患者血浆循环肿瘤DNA未来可期,不日或走向临床 JCO:帕博利珠单抗治疗NSCLC,肿瘤PD-L1阳性≥50%患者生存延长 CCR: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免疫治疗安全可行 新药:国产首个MSI-H实体瘤PD-1疗法斯鲁利单抗拟优先审评

这篇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综述指出,传统的肿瘤基因组学分析往往基于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或活检标本,主要用于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靶向治疗相应的基因突变。虽然2018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学家学院针对血浆ctDNA检测的联合审查报告认为,当时还没有证据表明血浆ctDNA检测合适在临床试验之外使用,但这一领域进展迅速,有必要及时跟进最新的研究。近来,血浆ctDNA检测已经逐渐走进了临床,商业化检测也已经出现。因此,综述重点介绍了ctDNA近年来在晚期实体肿瘤中的新进展。
综述指出,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已经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肝胆管癌、黑色素瘤的血浆ctDNA检测给出了相关推荐,其中以NSCLC相关的推荐最为丰富。
比如,在NSCLC中建议在诊断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分子检测。在肿瘤组织不足的情况下,应该进行再次活检或使用血浆ctDNA检测。在患者不适合再次活检时,首选血浆ctDNA检测。不过,考虑到血浆ctDNA的假阴性率较高。如果首次检测未能发现致癌驱动基因,后续还是应该开展基于肿瘤组织的相关检测。


除此之外,血浆ctDNA检测也被认为能用于患者风险分层、疾病缓解评估和耐药性监测。血浆ctDNA被认为可以预测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BRAF V600突变阳性的转移性黑色素瘤和晚期胰腺导管腺癌等患者的生存预后。血浆ctDNA检测还能在患者肿瘤出现影像学上可见的改变之前,就捕捉到基因突变水平的变化,发现疾病缓解的蛛丝马迹。对癌症耐药性的监测也可以通过多次血浆ctDNA检测来实现,但具体的检测间隔和阈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项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了355名PD-L1 TPS≥50%且不携带EGFR或ALK突变的NSCLC患者。PD-L1 TPS指的是PD-L1阳性的肿瘤细胞占所有肿瘤细胞的百分比,通常PD-L1 TPS≥50%被认为肿瘤PD-L1高表达。
研究中的154名患者接受了帕博利珠单抗治疗,151例患者接受了化疗。在中位随访了55.9个月之后,99名最初接受化疗的患者后续改用抗PD-1单抗或抗PD-L1单抗治疗,有效交叉率为66.0%。

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6.3个月(95%CI 18.3-40.4个月),5年OS率为31.9%,化疗组患者的的中位OS为13.4个月(95%CI 9.4-18.3个月),5年OS率为16.3%,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的OS比化疗组有了明显改善(HR 0.62,95%CI 0.48-0.81)。

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7个月(95%CI 6.1-10.2个月),5年PFS率为12.8%,化疗组患者的的中位PFS为5.5个月(95%CI 4.2-6.2个月),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的PFS比化疗组同样有了明显改善(HR 0.50,95%CI 0.39-0.65)。
在帕博利珠单抗组中有39名患者接受了35个周期的治疗,历时大约2年,其中82.1%的患者在5年后依然存活。虽然其中87.2%的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但长时间的治疗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主要的3-4级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自身免疫性肝炎、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升高等。
研究人员指出,免疫治疗能够有效提升NSCLC患者的生存率。对于肿瘤PD-L1高表达的患者而言,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几乎将转移性NSCLC变成了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应该作为此类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这项研究纳入了24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23名患者接受了治疗,包括术前的抗CTLA4药物Tremelimumab单抗+抗PD-L1药物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治疗以及术后的度伐利尤单抗单药治疗。接受治疗的患者中,21名错配基因完整(pMMR),2名错配基因缺失(dMMR),随后有17名患者(74%,95%CI 53%-88%)接受了手术切除。

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为9.7个月(95%CI 8.1-17.8个月),中位OS为24.5个月(95%CI 16.5-28.4个月)。4名患者获得了病理完全缓解,分别为2名dMMR患者和两名携带POLE P286R突变的pMMR患者。
在安全性方面,5/23名患者(22%,95%CI 10%-44%)出现了3-4级治疗相关免疫毒性反应,2/17名患者(12%,95%CI 2%-38%)在术后出现了3-4级毒性反应。不过,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术后并发症并没有明显增加。

研究人员比较了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的T细胞浸润水平,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但在pMMR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的确发现了治疗后CD8阳性和CD4阳性T细胞活化的证据。同时,治疗后肿瘤组织中B细胞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上升和细胞密度增加与患者较长的RFS有关。
这项研究表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手术前后增加Tremelimumab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治疗安全可行。虽然临床疗效只在dMMR患者中比较明显,但在pMMR患者中也发现了治疗后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被激活,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值得开展进一步的探索。
今年3月28日,PD-1单抗HLX10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转移性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实体瘤的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该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HLX10在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MSI-H实体瘤患者中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HLX10对该类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肿瘤情报组
本文审核:于江泳 北京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Shar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