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手机屏幕亮度,实际参数与预期差异揭秘

揭秘手机屏幕亮度,实际参数与预期差异揭秘"/

关于手机的屏幕亮度,确实有些参数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困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屏幕亮度相关参数及其含义:
1. "亮度(cd/m²)":这是衡量屏幕亮度的标准单位,称为“尼特”。屏幕的亮度通常以每平方米多少尼特来表示。例如,一款手机屏幕的亮度可能是500尼特。亮度越高,屏幕在明亮环境下看起来越清晰。
2. "自动亮度调节":许多手机都有自动亮度调节功能,它会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整屏幕亮度。这个功能可以帮助你节省电量,并确保屏幕在不同环境下都能提供舒适的视觉体验。
3. "最大亮度":这是屏幕在最大亮度设置下能够达到的亮度值。在非常明亮的环境中,你可能需要将屏幕亮度设置到最大亮度。
4. "峰值亮度":在某些情况下,如观看HDR视频或玩游戏时,屏幕可能需要达到更高的亮度。峰值亮度是屏幕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最高亮度。
5. "色彩亮度":这是屏幕在显示不同颜色时的亮度。一些屏幕可能在不同颜色下亮度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影响视觉体验。
6. "全局调光":这是指屏幕在显示不同内容时,整体亮度是否保持一致。一些屏幕在显示深色内容时亮度会降低,以减少能耗和保护眼睛。
7. "局部调光":与全局调光相反,局部调光是指屏幕在显示不同亮度区域时,能够独立调整

相关内容:

如果最近这段时间有关注的智能手机的相关消息,或是有看我们三易生活的一些内容,可能就知道,差不多在2023年末到2024年初的这段时间里,这个行业突然迎来了一轮屏幕亮度方面的“爆发”。


其实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智能手机的屏幕差不多从2016年开始,就已经有“高亮屏”、“HDR”的概念。比如业界首款搭载“杜比屏”的机型LG G6,屏幕峰值亮度是600nit,比它稍晚一点发布的三星Galaxy S8,屏幕峰值亮度就达到了1000nit。

但在后续的好些年里,新款旗舰手机的屏幕“峰值亮度”这个指标,其实一直都进步得很慢。事实上,直到2023年年初,当时最新的旗舰机屏幕峰值亮度都还只有1700nit上下。


然而到了2023年年中,就迎来了2600nit峰值亮度的手机屏幕。到了2023年秋季,这个数字变成3000nit,并且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4000nit、4500nit、5000nit这些数字先后出现在了各家的新机发布会上。

老实说,我们最早看到这些数字时并没有什么怀疑,并且当时也毫不吝啬对这些新机屏幕的技术进步多有夸赞。可当时间来到2024年2月,这件事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

契机则是DxOMark最近公布的一款新机屏幕评测报告,虽然DxOMark的公信力已大不如前,但他们至少还是会好好说明自己的评测方法。比如这次在测试屏幕时,DxOMark方面就很明白的说明,他们测试手机屏幕亮度是使用不同等级的光来照射手机,从而模拟在弱光环境、普通环境,以及大太阳下的使用场景,然后再去测量对应的屏幕亮度。

用通俗的说法就是,DXOMark测量的是智能手机“阳光屏”模式下、屏幕的整体亮度。


但大家要知道,不是所有手机厂商都是这样来测量屏幕亮度的。比如有厂商就曾明确在发布会上表示,他们的手机屏幕亮度是通过“让手机播放HDR影片,然后测量高光比场景(比如黑夜里的探照灯)下,高亮区域亮度”的方法,来得到的数值。

与DXOMark使用的测量方式相比,这两种测量方式至少存在着两大差异。其一,它测量的是屏幕在正常环境下,因为显示HDR内容而短时间“激发”的亮度,而不是在外部高亮环境下,整体自动调亮的亮度。


其二,就是这种用HDR影片去测量屏幕亮度的方法,往往会要求影片里的高亮区域不能超过整个屏幕面积的一定比例。也就是说,测的是屏幕“一小块区域的峰值亮度”,而不是整个屏幕一起变亮时的亮度。

即便是不太懂屏幕专业知识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也就明白了,“HDR影片亮度”与“阳光下亮度”对应的使用场景完全不同,“全屏亮度”和“一小块区域的亮度”,“持续亮度”和“几帧时间里的短期亮度”在技术上更不可能是一回事。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在恶意揣测谁,或者说哪款机型的屏幕亮度数据就是错的、是达不到的。但是至少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不同测试方法所得到的屏幕亮度数据,在实际使用中必然会有着不同的感受。那么哪一种测试方式得到的数据对于消费者而言更“有用”,更具横向比较的价值?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