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摄影领域,索尼的传感器因其高性能和优秀的成像质量而广受好评。以下是一些索尼的经典主摄级传感器型号,它们在拍照性能上堪称“最牛”:
1. "IMX400" - 这款传感器首次出现在索尼的旗舰手机中,如Xperia XZ Premium。它采用了1/2.6英寸的尺寸,单个像素为1.22微米,支持4K视频拍摄。
2. "IMX520" - 这款传感器是IMX400的升级版,同样应用于Xperia XZ1系列。它提升了ISO性能,并优化了低光拍摄能力。
3. "IMX556" - 这款传感器以其出色的色彩表现和动态范围而闻名,被用于多款高端手机,包括某些华为和小米旗舰机型。
4. "IMX586" - 这款传感器在2018年推出,以其1.6微米的像素尺寸和12MP的分辨率而著称。它支持4K视频拍摄,并且是多个品牌旗舰手机的选择。
5. "IMX600" - IMX600是一款1/1.72英寸的传感器,拥有12MP的分辨率,单个像素为1.8微米。它支持4K视频拍摄,并且在夜间拍摄和动态范围方面有显著提升。
6. "IMX658" - 这款传感器在2019年推出,具有1/2.0英寸
相关内容:
1,IMX989 / LYT-900


2024年初由 OPPO Find X7 Ultra 首发的LYT-900,不仅支持LYT家族标配之多摄协同技术,还基于大跃升的22nm电路层制程工艺升级得以支持 DCG-HDR,同时其整体功耗也因此大幅下降。
此外,结合其大幅提升25%的满阱容量,以及新配备的12bit ADC,最终在原生动态范围方面得到了质变式的提升!
基于所有的这些升级变化,手机端最强传感器也因此横空出世!当然其造价也因此创了新纪录,所以此后相继将其用在主摄上的机圈旗舰,就只剩小米14 Ultra 和 vivo X100 Ultra 这两款了。
2,IMX 700 / 707

华为定制索尼高端传感器时代的巅峰之作,就是2020年四月份随P40系列首发的IMX700,当时其凭借着1/1.28英寸、5000万像素、1.22微米的业界领先基础参数,可谓赚足了世人眼球。此外,其所定制的RYYB滤色阵列和12bit ADC,也分别在进光量和采样位深两方面发光发热。除了整体硬件配置亮眼之外,全像素八核对焦这项旗舰级技术就是由IMX700业界首发的,这不仅让其获得了独一档的HDR对焦能力,还基于先天结构优势保证了高像素模式的解析力表现。
3,IMX 803 / 903

IMX803这款苹果御用型号,由2022年九月份发布之 iPhone14 Pro 系列首发,基础参数为1/1.3英寸、4800万像素、1.22微米。
- 至于果子定制传感器祖传的掩蔽式相位对焦技术,以及一直沿用的Gen3架构,这代也全都没有缺席。
这也是果子首次加入高像素传感器赛道之作,所以其双PD像素结构在 Quad Bayer 排列加持下,便演化为了全像素八核对焦。

IMX903这款传感器估计很多人都不认识,毕竟苹果开发布会的时候从来都不提主摄传感器型号。
作为 iPhone16 Pro 系列御用的型号,单看基础参数和所支持技术的话与IMX803没任何区别,但其却跟上了索尼的CIS电路层升级潮。
因此享受到了22nm制程工艺的低功耗特性,再结合果子的堆料传统还大幅提升了读出速度。
4,IMX888(LYT-T808)

之所以IMX888改了个不伦不类的新名为LYT-T808,皆是因为一加给得太多了——为了给LYT-808的名字“镀金”就跟索尼达成了PY合作。而真正的双层晶体管技术首发者IMX888,则是在2023年五月份由索尼 Xperia 1 V 首发,其基础参数为1/1.35英寸、5200万像素、1.12微米,支持全像素八核对焦。看似其底并不是很大,但在全新技术的加持下其满阱容量却快要赶上IMX989了!同时得益于放大晶体管的扩张其控噪能力也得到了加强。5,IMX904

这款看似陌生的传感器,实际上就是 iPhone 16 / 16 Plus 和 iPhone 15 / 15 Plus 这四款机型主摄所搭载的基于双层晶体管技术之神秘型号,基础参数为1/1.63英寸、4800万像素、1微米。
虽然其像素尺寸并不大,但却支持全像素八核对焦。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早在2022年就凭借自身先进半导体工艺优势实现了1微米的单像素双PD结构,所以老法师才需要和台积电合作。
与此同时其还支持苹果定制传感器家族一直以来,为了录像而坚持的掩蔽式相位对焦。不过苹果虽然钱多但也不会乱用,因为IMX904的像素并没有应用像IMX888那样的全深度 F-DTI 技术。
(二)“2×2 OCL” 家族6,LYT-818

6,LYT-818

单看基础参数1/1.28英寸、5000万像素、1.22微米,好像并不是很强,但若看其基于 TCG-HDR 技术所拥有的14.33EV动态范围,则已经超过底较其大了72%的LYT-900了!
而且得益于这个 TCG 技术所增加的超小电容,其读噪水平也是一流,结合与LYT-900一样的12bit ADC、22nm制程工艺电路层和VCS仿生光谱技术,使得其在整体硬件水平方面确实可以做到不逊于老一辈一英寸产品IMX989。
当然,由于这款传感器采用了全像素“2×2 OCL”的对焦设计,所以其在2倍数码变焦场景下表现会先天较IMX989逊色一些,除此之外基本就全是亮点了。
7,IMX 689 / 789

2020年三月份随 Find X2 Pro 问世的IMX689,基础参数为1/1.43英寸、4800万像素、1.12微米。现在来看这好像也就一般,但在当时来说这就是业界最大的手机传感器。
此外,其不仅业界首发了全像素全向对焦技术,还于手机端首发了拥有两套模拟放大电路的双原生ISO技术!
同时基于12bit ADC,其还具备超精图像采集能力和12bit RAW直出能力。可惜绿厂后面在旗舰影像路线上走了弯路,最终其它搭载的机型仅余一加8 Pro和一加9这两款。
8,LYT-808

在2023年十二月份由一加12首发的LYT-808,是著名的一加和索尼“深度合作”之碰瓷型号,基础参数为1/1.4英寸、5000万像素、1.12微米。
其既没有双层晶体管技术加持,也没有双PD的像素设计——故支持的是全像素全向对焦,相较于IMX689就是多了200万像素画幅的区别而已。9,IMX 866 / 920 / 800

IMX866在2022年四月尾由X80首发,其基础参数为1/1.49英寸、5400万像素、1微米,当时其基于RGBW滤色阵列设计,虽然进光量占优但却带来了色彩偏寡淡的毛病。
于是在X90身上IMX866就改为了主流的RGGB阵列,但蓝厂却为其注入了自研VCS技术,从而使得其信噪比提升了20%的同时色彩还原也提高了15%。
所以这个改版的IMX866也名为IMX866 VCS,算是迷途知返的经典型号了。至于在2023年十一月份由 vivo X100 首发的IMX920,则是IMX866的第二代VCS技术小改版。

10,IMX 766 / 766V / IMX890 / LYT-700 / IMX906 / IMX921

一说起这个系列就该全体起立了,特别是一说起该系列的鼻祖型号,即于2020年尾由 OPPO Reno5 Pro+ 首发的IMX766,可谓是机圈最广为人知的“万金油”传感器了!其凭借着1/1.56英寸、5000万像素、1微米的极致“甜点级”参数,以及首发 DOL-HDR 技术和率先用上全像素全向对焦技术的名头,直接成就了它和往后几年多款衍生传感器的辉煌战绩。甚至绿厂还天真到认为这款传感器能撑得起旗舰之担,以致于让Find X3系列和Find X5系列两代主摄都搭载IMX766,最终市场表现也证明了绿厂这种非主流做法完全没前途。

这款机圈著名的“绿厂专用型号”,在2022年十一月尾由 OPPO Reno9 Pro 系列首发。其基础参数与IMX766完全一致,仅有全像素输出帧率提升至30fps这一个差异点。
这带来的好处主要就是,拍照界面预览更顺畅的同时快门时延还更短。而LYT-700则是IMX890的小改版型号,由OPPO Find X8首发,支持 LYT 家族标配的多摄协同技术。
11,LYT-600

在2023年十一月份由OPPO Reno11首发的LYT-600,基础参数为1/1.953英寸、5000万像素、0.8微米,支持和LYT-700同款的全像素全向对焦技术。其还有个别名为IMX882,所以当有用户喜欢用高数字系去区分索尼传感器档次时,这个名字就派上用场了。至于LYT家族标配的多摄协同技术它自然也支持,所以其除了被一众线下机主摄所搭载外,还被一众旗舰用在超广角镜头和潜望镜头上。
(三)Dual PD 家族12,IMX 555 / 557

于2020年三月份就随三星S20系列登场的IMX555,虽基于索尼Gen6架构打造,但这却是索尼和三星在传感器合作方面最后的见证,往后三星将专注自家传感器而非找索尼专门定制。至于2020年十月份由索尼 Xperia 1 II 首发的IMX557,其实际上就是IMX555的电路层加强版,并因此在当时创下了业界最快的读出、连拍速度,以及业界最高规格的HDR视频录制能力。所以,IMX557一直被叫作“索尼亲儿子”,单位面积造价可谓创造了手机界之最。基础参数方面,这两者皆为1/1.765英寸、1200万像素、1.8微米,并皆支持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12,IMX 555 / 557

13,IMX 503 / 603 / 703

作为IMX403的升级版,IMX503的基础参数依然为1/2.55英寸、1200万像素、1.4微米,并在2019年九月份由iPhone11系列首发。那么这代到底升级了什么呢?原来苹果这次引入了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同时还保留着掩蔽式相位对焦以保证录像的对焦性能。
2020年十月份随 iPhone12 Pro Max 问世的IMX603,是苹果跟随业界趋势卷大底的开始。但其在升级幅度方面表现比较有限,基础参数仅为1/1.88英寸、1200万像素、1.7微米。
至于在2021年九月份随 iPhone13 Pro 系列首发的IMX703,其基础参数也就仅升级到1/1.67英寸、1200万像素、1.9微米,果子的迭代重心依然是视频性能以及录像软件升级。14,IMX 260 / 333 / 345

这三款的基础参数皆为1/2.55英寸、1220万像素、1.4微米,其中IMX260不仅是业界首款Gen3架构传感器,还首发了手机端的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当年首发IMX260的三星S7系列,便是靠着这款超牛传感器以及超大光圈主摄镜头,一举夺得“夜视仪”的封神称号。至于由三星S8系列首发的IMX333,则是IMX260的读出速度增强版。而IMX345则是技术路线完全不同的Gen4架构型号,在全新DRAM层的加持下其得以支持720P/960fps超级慢动作视频,由三星S9系列首发。15,IMX 362 / 363

这两款皆为三星御用型号的“外卖”版本,其中由HTC U11首发的IMX362对应IMX260,而由华硕 ZenFone 5首发的IMX363则对应IMX333,所以四者基础参数皆一致。既然是“外卖”版本,那么昂贵的Gen3架构自然就被换成了普通的Gen2架构,但表现惊艳的全像素双核对焦却得以保留——而这两者也因此成为了该技术的国内推广者。(四)PDAF 家族16,IMX 600 / 600y

一提到IMX600这款传感器花粉们真的得全体起立了,就是搭载这款传感器的于2018年四月份发布之 P20 Pro,吹响了华为在手机影像界的霸业征途号角。当时它凭借着1/1.73英寸、4000万像素、1微米的震撼参数,在底的大小方面可谓遥遥领先!并以一己之力推广了基于 Quad Bayer 排列的像素四合一技术。16,IMX 600 / 600y


17,IMX 686 / 682

华为的IMX600y传感器火了之后,2019年十二月份随红米K30就开始蹦出了一款“碰瓷”型号IMX686,其基础参数被改为了1/1.73英寸、6400万像素、0.8微米。单看底大小的话这款传感器和IMX600y确实没啥区别,但由于像素尺寸的差异和滤色阵列的不同两者进光量差异可谓天差地别,更别提IMX600y还有Gen3架构的巨大技术优势。不过,当时大众对于传感器的认识基本都还停留在看像素量上,稍微会点的也就再看一下底的大小,所以后面出现的录像性能阉割版IMX682也开始大行其道。18,IMX 586 / 582 / 598

假如说IMX600是 Quad Bayer 排列推广者的话,那么在2018年尾由华为 Nova4(高配)首发的IMX586,就是 Quad Bayer 排列的普及者了。其基础参数为1/2英寸、4800万像素、0.8微米,原生支持4K/90fps视频录制,半年后由红米K20首发的IMX582就是其录像规格阉割版——基础参数都一样但是仅支持4K/30fps视频录制。最后的IMX598则是IMX586的蓝厂独家定制版本,具体定制内容为增加了彩色滤片层的透光率,在2020年六月份由 X50、X50 Pro 首发。19,IMX 300 / 400 / 378 / 380

IMX300由2015年发布的索尼Xperia Z5系列首发,其基础参数为1/2.3英寸、2300万像素、1.08微米。若仅此而已就没啥特别的了,但关键是还有其它惊艳技术升级。在这款传感器上,索尼将“反差式+相位对焦”的混合对焦方式升级到预测式混合自动对焦,而这能够大大提高对焦速度和准确度——对焦速度被提升至惊人的0.03秒!

由2016年九月尾小米5S首发的IMX378,基础参数为1/2.3英寸、1230万像素、1.55微米,支持相位对焦,当时得益于其优势明显的单像素感光能力而号称“暗夜之眼”。
IMX380实际上就是IMX378的“马甲版”,而且因为被2018年的华为P20和Mate20所采用而名声大振!此外,当时小米的死对头魅族在2018年的几款旗舰上也有使用。20,IMX 403 / 445

这两款的基础参数皆为1/2.55英寸、1200万像素、1.4微米,且皆支持掩蔽式相位对焦技术。两者区别在于,IMX403基于Gen3架构打造,于2018年九月份随 iPhoneXS 系列和 iPhoneXR 问世。而IMX445则是业界首款Gen6架构传感器,且DRAM层容量高达2GB!由索尼 Xperia 1 独享。21,IMX 240 / 230 / 318

IMX240是在手机端首发了掩蔽式相位对焦技术的传奇型号,由三星S5和S6系列所搭载,基础参数为1/2.6英寸、1600万像素、1.12微米。
而基础参数为1/2.4英寸、2100万像素、1.12微米的IMX230,则是基于前者画幅拓展的解析力加强版,由华为荣耀7在2015年六月尾首发。
2016年索尼又推出了一款升级为复合自动对焦技术的IMX318,其底大小与IMX240一致但像素量却拓展至2250万,故像素尺寸缩至1微米。22,IMX 298 / 398 / 519

在2015年由华为Mate8首发的IMX298,基础参数为1/2.8英寸、1600万像素、1.12微米。单看基础参数好像并没啥值得吹的地方,但其特别之处就在于,这是索尼首次将 PDAF 技术和 RGBW 排列进行了结合。此外,其还引入了高端的深槽隔离像素结构,综合性能在当年可谓妥妥旗舰水平!
IMX398是纯正的IMX298升级版,所以基础参数方面并没有任何变化,其真正变化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用回了主流的RGGB滤色阵列,同时还首发了“2×1 OCL”双核对焦技术。
这个对焦技术看似带个“双核”,实则为局部双像素的相位对焦技术,所以其另一个名称“2×1 OCL”相位对焦会更贴切。其由绿厂专门定制,并由2016年的OPPO R9s系列首发。

在2018年四月份由OPPO R15首发的IMX519是IMX398的升级版,单看其基础参数1/2.6英寸、1600万像素、1.22微米,好像就只是底和像素尺寸大了点而已。
但是,其凭借着高达60fps的全像素输出帧率,一举从当时该数据普遍为30fps的业界平均水平中脱颖而出,并因此获得更快的拍照速度和更流畅的画面预览。23,IMX315

这款经典传感器由2015年九月份发布的iPhone6S系列首发,基础参数为1/2.93英寸、1200万像素、1.22微米,开始引入可以防像素间光串扰的深槽隔离技术。两年后的iPhone8系列又搭载了这款传感器的改版,开始引入能大幅提升读出速度的Gen3架构,结合优化过后的掩蔽式相位对焦像素排列,对焦性能提升明显。END
致力于手机知识的探索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