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装备」旅行必备,我的随身相机精选攻略

「出行装备」旅行必备,我的随身相机精选攻略"/

随身相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出行装备,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您选择适合自己的随身相机:
### 1. 选择类型 - "卡片相机":体积小,携带方便,适合旅行和日常使用。 - "微单相机":介于卡片相机和单反相机之间,体积适中,画质较好。 - "单反相机":画质优秀,适合摄影爱好者,但体积较大。
### 2. 画质与性能 - "像素":像素越高,画质越好,但文件也越大。 - "传感器":传感器越大,画质越好,尤其是在低光环境下。 - "光圈":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夜景和低光环境下的表现越好。
### 3. 功能与操作 - "自动模式":适合不熟悉摄影的用户。 - "手动模式":适合有一定摄影基础的用户,可以调整光圈、快门速度等。 - "视频拍摄":如果需要拍摄视频,选择支持高清视频拍摄的相机。
### 4. 携带与便携性 - "体积":选择体积小、重量轻的相机,便于携带。 - "电池续航":电池续航能力强的相机,可以减少充电次数。
### 5. 品牌与价格 - "品牌":选择知名品牌,如索尼、佳能、尼康等,品质有保障。 - "价格":根据预算

相关内容:

作为昔日的拍照爱好者(为何是昔日,因为现在要照顾2.0,没有太多时间了;为何是拍照,因为水平有限,只是记录生活,很多照片没有特定的主题,自认为无法达到“摄影”代表的高度),我用过不少拍照器材。有胶片相机,也有数码相机;有单反,也有旁轴;有复杂的全手动,也有简单的傻瓜机……

原本我的主力随身相机是佳能6D+24-105,备机是各种胶片机。6D作为牙膏厂的入门级全画幅机身,对我来说无论是画质还是对焦测光都已经足够,唯一的问题是室内白平衡飘忽不定,也可以通过RAW+SpyderCUBE解决。而24-105,虽然有人说它是最狗的红圈,但我一直觉得它焦段合理,画质也不错,配合6D可以做到防泼溅,其实许多国家地理的摄影师都是用这个镜头,出了很多大片。

但用过一段时间之后,由于自己平时缺乏运动,加上有了2.0后还时不时需要带一大堆2.0的装备出门,这套体积和重量着实不小的配置,慢慢的也就越来越少随身携带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剁手党,在出手了一批闲置装备后,借着给2.0拍片的名义,向女王大人申请了再入一套随身装备。

由于是给2.0拍片,因此对焦速度尤其看重,所以一开始选择的范围就在索大好和M43两个阵营之内。最终入手的是E-M10(因为买的时候E-M5II还没上市,如果上市了,可能选择的就是它了吧),原因除了基本的性能,还有两个方面:一是我随身小机器就是从M43的GF1和G2开始玩的,有着相当的感情,或称之为情怀;二是我发现现在M43的镜头真是太便宜了……我记得我当年出手松下20 1.7的时候超过2500,现在只要1000出头,徕卡标的25 1.4也只要两千多,实在是和当年差距太大了……

由于觉得不需要套头,所以E-M10只有买了单机身,另外配了松徕的25 1.4和奥巴自己的原厂机身盖 镜头8mm鱼眼,具体的表现就看后面的样张吧。

因为用了已经一段时间了,所以就不发开箱了,直接上合体后的照片

第一眼看到E-M10的时候,就觉得它的样子,尤其是银黑配色,还是相当复古的,颇有几分当年OM-1的风范

E-M10依然是M43的感光元器件,说实话,现在的M43已经发展的很好了,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虽然高感上还是略输APS-C,但是也不像以前差几档了

从设计角度讲,双滚轮+多自定义功能键,非常好用,也让人充分的感到了奥巴的诚意(不让自定义按键功能的厂商都是耍流氓)

可以多角度调节的屏幕不但方便了高/低角度的取景,还可以翻转大约170°(E-PL7可以翻转180°),对于自拍爱好者来说,也是一大福音

毕竟属于半专业机型,所以除了基本的PASM外,情景模式和艺术滤镜也设立了单独的档位,自然万能的自动挡也是有的

双波轮很实用,另外几个功能键都可以自定义,快门键要是可以像X100系列能上键帽就更好了。

机器支持SDXC,一节电池大概可以拍200-300张吧,具体没测试过

随身的镜头一般我用机身盖8mm鱼眼,基本上厚度就是机身盖的厚度,固定光圈F8,手动对焦,最近对焦距离20cm

这个真不属于镜头,在奥巴的网站上,也是归类在机身配件内的,泰国产,没有金手指,塑料后口,自然照片上不会有镜头数据。

除了这个机身盖,自然也要搞一个高素质的大光圈定焦。虽然很多人认为松徕更多的属于松下级别的镜头,但我认为在所有自动对焦的镜头中,挂徕卡名字的这几颗松徕头,素质都是相当上乘的

机器毕竟是用来拍照的,我现在能随意出门拍照玩的时间已经基本上没有了,随便上几张测试时候拍的照片吧,大家就将就着看看。

边角自然画质下降的厉害,但你不能对一个机身盖的成像素质要求太高,不是吗?

而25 1.4的成像就要好太多了,即使是随手拍的试机片,对其色彩、焦外什么的也能略窥一二

最后说一段个人关于相机的选择的理解,再次申明,这段只是针对没怎么玩过相机,第一次去选择一台随身摄影装备的朋友整理下思路用的,请各位大神轻拍

作为器材党的一员,机器玩的多了,身边自然会有一群不明真相的小伙伴,找你问问有关相机的选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像我等购买黑大粗的全画幅再配上一个大口径大体积的镜头,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看来,小巧的微单既有个性画质也好,这才是正确的选择。不算单反,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比较方便携带而又具有高画质的,基本以可换镜头的微单和不可换镜头的大底相机(大底——较大面积的感光元器件,器材党认为其直接影响画质),我就按自己的认识,大胆的总结下,有什么不足,也请大神们指正。

这两类相机,常见的品牌有下面几个:佳能、尼康、索尼、松下(包括贴牌的徕卡)、富士、奥林巴斯、宾得、适马、三星、理光

首先,感光元件中尺寸最小的是宾得Q,所以虽然宾得Q其体积小巧,可换镜头,甚至有EVA配色的版本,但出于其画质实在与其他选手差距太大,所以建议放弃。

个人认为,1英寸的感光元器件是我能接受画质的底线,这个尺寸感光元器件下,有尼康J/V系列,佳能G7X和索尼著名的黑卡系列(RX100)。在这三家中,我只推荐索尼黑卡,因为画质已经低到底线了,换什么镜头都没有用,还不如找一个最便携的,至少能塞到口袋里也算一个卖点啊。

接下来去掉点小众选择,毕竟要你推荐相机的朋友不会对于相机太了解,而小众选择总有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第一个淘汰的是三木桑,三星的早期产品宽容度和动态范围非常不理想,虽然最新款的NX5等产品在性能上突飞猛进,一跃被某些媒体誉为最佳性能的微单产品之一,但其市场保有量太小、镜头群口碑较差、用户认识度较低以及最关键的价格定位太高,所以还是不推荐。

第二个是宾得,目前宾得只有一款微单K01,K01的画质其实不错,但它最大的问题是体积太大,都快赶上单反了,而且其AF(自动对焦)的速度太慢,在同类别的广大M43机器及索尼黑科技面前,直接被秒成渣,同时宾得目前也没有升级K01的计划,所以也不推荐。

第三个是适马和理光(好吧,我承认这不是一个是两个),适马不出微单,其不可换镜头的DP系列,尤其是新的Q系列,绝对是目前同类体积下画质最好的,超越全画幅,直追中画幅。但它的对焦、操控、高感与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同时对于摄影技术和后期要求极高,我个人不认为需要推荐相机的朋友能用好这款相机,故而也不推荐。理光也是同理,GR是半幅中体积最小的,但对于使用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几个机器之一,至少我身边的用GR的人中间,基本没几个能用好的。

第四个不建议的选择是佳能M系列,第一代佳能EOS M的对焦速度被誉为所有微单中最慢的,而且还没有之一,虽然第三代的EOS M在这方面做了较大改进,但在松下奥巴的M43机器及索尼黑科技面前,依然可以被秒成渣,除非你手上拥有大量红圈(佳能的高级镜头)而想要个有拍照功能的镜头盖,否则也不推荐。(突然想到,都有大量红圈了怎么还会让我这种水平的推荐相机…..)

排除了这么多,现在剩下的只有索尼、松下(包括贴牌的徕卡)、富士和奥林巴斯了,这四家之中,松下和奥巴采用M43画幅的感光元器件,富士全部为APS-C画幅,而索尼除了APS-C画幅的机器,还有黑科技的全画幅。

首先是资金足够充裕的小伙伴们(简称土豪),黑科技附身的索尼是你们的不二选择,不想换镜头的买RX1r;想换镜头的买A7系列,A7r/A7s/A7II,总有一款适合你,镜头更是从蔡司到索尼到手动老镜头,无一不可用。(此处应有索粉的掌声和欢呼声“索大好~~~先有索尼后有天~~~)

其次是对于徕卡有特殊向往的朋友们,这次松下LX100贴牌的Leica D-LUX Typ 109真心可以被誉为徕卡最具良心的产品,水货5K不到的价格还送正版的LR,错过了真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下一个可乐标。除了品牌,小巧的机身,时尚的外观,M43的画幅支持,24-75mm的黄金焦段,F1.7-2.8的超大光圈,除了这些还能兼顾30mm的最近距离微距以及4K画质的视频……打完这些字,弄的我也想去买了

接下来的选择就简单了,其实这四个牌子的机器随便买就行,基本上都不会太差。大致上来说,富士和奥巴的直出色彩非常出色,虽然富士的对焦速度没其他几家快,但富士有超复古高B格的X100啊;松下视频功能超强,而且GM1超级小巧可爱还有爱马仕橙配色;但一般来说,如果让我推荐机器的是普通新人,买相机的目的只是想要买个微单随便拍拍,我还是会推荐按他去购买索尼的微单,这两年索尼不断推出新品,结构成熟、功能丰富、画质出色,保有量大、价格低廉且二手转让也方便,的确是入门的首选。

当然,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看法,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朋友,还是按照自己最在乎的方面来进行取舍,我么只是抛砖引玉,在五一长假,2.0难得睡着的间隙,练练打字而已。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