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索尼、尼康镜头MTF曲线对比,不同品牌测试标准解析

佳能、索尼、尼康镜头MTF曲线对比,不同品牌测试标准解析"/

是的,不同镜头的MTF(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可以对比。MTF曲线是衡量镜头成像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显示了镜头在传递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像细节时的能力。不同品牌的镜头,如佳能、索尼和尼康,其MTF曲线可以用来对比不同镜头在特定分辨率和对比度下的表现。
至于测试镜头的标准,一般来说,不同品牌和机构都有自己的测试标准和流程,但它们通常遵循一些普遍认可的光学测试方法。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测试标准":虽然不同品牌和机构可能有自己的测试标准,但它们通常会遵循国际标准,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
2. "测试方法":测试镜头MTF的方法包括使用特定的测试图案(如巴塞尔栅格)和测试设备(如光学显微镜或干涉仪)。这些方法旨在确保测试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 "测试条件":测试条件(如光源、温度、湿度等)也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不同品牌和机构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测试条件。
4. "对比":当对比不同品牌的镜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测试条件":确保不同镜头的测试条件相同。 - "测试图案":使用相同的测试图案来比较不同镜头的MTF。 - "测试频率":比较不同镜头在相同空间频率下的MTF。
总之,虽然不同品牌和机构可能有自己的测试标准和流程

相关内容:

摄影圈对比镜头的好坏,很难用语言或者图片直接描述。现在各个厂家多用“MTF曲线”来表达自己镜头的优劣。


如果只是简单对比不同厂家的MTF曲线,似乎也有些疑问,比如,经常可以看到,尼康镜头的MTF往往表现非常优秀,而佳能的MTF曲线则表现的明显不如尼康。其实作为日本顶尖镜头厂商,他们产品的品质,相差并不是那么大。但是为什么看起来差别那么明显呢?

一、MTF图的“几何光学MTF”和“波动光学MTF”标准

上述所说的差别就是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标准的问题。实际上不同厂商采用的标准是不同的,这分为:采用‘波动光学MTF’和采用‘几何光学MTF’。当然也有厂家,同时测量这两个参数,比如适马镜头。

“几何光学 MTF” 和“波动光学 MTF”有什么区别呢?

“几何光学MTF”和“波动光学MTF”,简单来说就像“理论值和测量值”。

几何光学 MTF → 不考虑衍射现象的 MTF

波光MTF→考虑衍射现象的MTF

很多人会觉得小光圈的时候衍射会对成像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衍射对大光圈一样会造成影响,只是没有小光圈那么显著。但是随着相机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因此衍射的问题也会越来越重要。

所以,忽略衍射现象的“几何光学MTF”的测试结果显示出更高的得分数值,使得这个镜头在MTF曲线图中看起来像一个高性能镜头。其实这个差异还取决于镜头的镜片数量以及制造工艺,但基本上是F 值越大,差异往往会出现越大。虽然波动光学MTF曲线表现得分较低,但镜头的表现更接近真实的效果。所以,参数不漂亮,但是实际结果超越参数。

下面两张图就是同一个镜头的“几何光学MTF”和“波动光学MTF”可以看出这两个差别是巨大的。



大部分厂商都是只公布一个MTF曲线图。但是,他们都不说明自己使用的是"几何光学MTF"还是“波动光学MTF”进行测量的。所以导致,不同厂家,不能简单地拿MTF图进行直接对比。

我在以前的对比文章里,特别是对比不同厂家的镜头参数的时候,往往会用第三方的测量结果来进行对比。比如最早我喜欢用美国的镜头租赁厂商lensrentals网站发布的MTF图来进行不同厂家镜头的横向对比。

现在因为几个重要的厂家都开发了新的卡口系统,同时新的镜头往往采用双对焦镜组差动对焦,使得以前常常进行参数测试的网站,很少测试新镜头的数据了。毕竟开发一套新的卡口的测试接口,也需要不菲的费用。所以,现在很少可以看到第三方的MTF图的对比了。

那么除去第三方的MTF图,我们对厂家的MTF测试到底应该如何相信呢?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他们是采用“波动光学MTF”?还是采用“几何光学MTF”?搞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大致有个心理参考,

也就是,对采用“波动光学MTF”的测试结果,应该看高一些,更符合实际一些对采用“几何光学MTF”的测试结果,应该看低一些,减少对镜头的期望值。

那么哪几个厂家采用的是“几何光学 MTF” 呢?

确认:索尼

推测:尼康、富士、奥林巴斯、松下、腾龙、图丽

哪几个厂家采用“波动光学 MTF” 呢?

确认:佳能

猜测:徕卡,蔡司

同时公布“几何光学MTF”和“波动光学MTF”的厂家

确认:适马

确认:理光

这里应该说是佳能,以真诚的态度只列出了“波动光学MTF”,还有适马

二、MTF图的线对设置

当然在MTF图还有一个参数是采用线对数的区别,这里有全画幅

1、日系的采用10对线/毫米,30对线/毫米,

2、德系采用的10对线/毫米,20对线/毫米,40对线/毫米。

APS-C画幅镜头的

15对线/毫米,45对线/毫米。

M43画幅的

20对线/毫米,60对线/毫米

重要的是APS-C镜头,理论上,对于APS-C镜头的分辨率,要达到全画幅等效的分辨率,应该在线对的数值上乘上1.5倍。即使用15对线/毫米和45对线/毫米来进行镜头MTF表述,这样才能和全画幅镜头有个相对公平的对比结果。当然对于M43的镜头,应该采用20对线/毫米和60对线/毫米的测试结果。

实际上M43的镜头,主要与全画幅差别太大,因此没有厂家用全画幅的标准来表述M43镜头的参数。但是APSC画幅镜头,因为往往与全画幅卡口通用,因此部分厂家对这样的镜头就蒙混用全画幅的标准来测量镜头的MTF图。结果是指标高高在上,实际是夸张了很大的结果。

富士的X卡口镜头就很诚实地采用了15对线/毫米和45对线/毫米来进行镜头MTF表述。这就非常合理,同时这个数据是可以和全画幅镜头进行类比的。虽然看起来表现不那么好的镜头,实际上会让你感到惊艳。

通过上述我们汇总了一些厂商MTF图的不同之处。希望给各位摄友提供一个参考,不至于简单拿着不同厂家的MTF进行盲目的对比。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