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虚拟现实)设备价格跨度之所以可以过万,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1. "技术含量":高端VR设备通常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如高分辨率显示屏、高刷新率、低延迟的追踪系统等。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体验,从而使得高端设备价格更高。
2. "硬件配置":
- "处理器和显卡":高端VR设备通常配备高性能的处理器和显卡,以保证流畅的运行和高质量的图像渲染。
- "传感器和追踪系统":高端设备往往配备更多的传感器和更精确的追踪系统,以提供更精准的头部和手部追踪。
- "显示屏":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的显示屏可以减少视觉疲劳,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3. "内容生态":高端VR设备通常拥有更丰富的内容生态,包括游戏、应用、影视等,这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娱乐方式。
4. "品牌和定位":不同品牌的VR设备在品质、服务和用户体验上存在差异。一些知名品牌的高端VR设备往往定价更高。
5. "研发和制造成本":高端VR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成本较高,这也导致了其价格较高。
以下是具体分析:
- "入门级VR设备":价格通常在几百到几千元之间,适合预算有限的用户。这类设备通常采用较低的分辨率和刷新率,追踪系统相对简单,内容生态也较为有限。
- "中
相关内容:
9块8 的谷歌盒子;
49块 的小米VR;
199块 的暴风魔镜;
1999块 的大朋一体机;
6888块 的HTC vive;
19736块 的Infintus Prime 的TVR!
是不是有点晕,在一个VR如火如荼,终端消费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各种各样打着VR大旗的设备席卷而来,甚至一大部分商家只为逐利给第一次接触VR的人带来很大的误导。今天就从最基本的VR头戴设备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希望给大家对VR设备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开篇给列举了6个带售价的设备,基本可以作为目前市场上细分类别的归纳。当然标准的专业分类就是3项:
图中很明显,按照专业分类出的三种类型的VR设备,相对应的价格层级也是非常明显,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定价,非常完美地呼应了其产品;
下面我们就从贵的的说起吧,先看看值钱的东西值钱在哪里;
首先,要注意一下,为什么说的是从贵的说起,而不是从高端的说起,因为从专业标准来说,目前的被称为高端的HTCvive与Oculus rift都只能算作标准VR设备。并算不上高端;
是不是比较难理解,没事,先看下定义,什么是VR?
VR,全称Virtual Reality,中文的意思就是虚拟现实,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拉尼尔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营造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让人们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面获得与在现实世界里面获得相同的感官体验。有部电影叫做《未来战警》,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影片中讲的就是虚拟现实带来的一些故事。
所以问题来了,首先你需要营造出一个虚拟世界,其次你需要获得与现实一样的感官感受,而HTC与Oculus也只满足了这两条,并没有超越多少,甚至眩晕感还没有解决的非常完美。所以其只能算一个标准的VR设备,只是目前刚被开发,巨大的研发成本使其售价让大众觉得比较高一些。
来看一下目前主流的三大头显HTC vive、Oculus Rift与索尼的PSVR的主流参数:
显示屏:OLED
分辨率:1080X1200
刷新频率:90帧每秒
延迟:22毫秒以内
视角:110度
动态捕捉:VIVE标配,其他两家选配
太专业?没关系,我们一条一条来解释分别有什么用。
显示屏LOED,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技术比较主流的一块显示屏,更好的达到观看效果的。
分辨率:1080 X1200,这一个字面上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主流的分辨率嘛,高清电影都要这种分辨率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带的设备分辨率达不到这么高,不是照片级别,而是400*600都能看出噪点的画面,你还会有沉浸感么,根本欺骗不了眼睛,怎么欺骗大脑嘛。当然现在2K、4K也都有,但是好的东西是需要整体的。
刷新频率:90帧每秒,这个就比较重要了,假设你看的是一个场景,那么你带上设备一定会四处去看,哪怕场景是静态的,就是一处风景,但是你头动的时候画面就会动,这个时候如果刷新频率如果跟不上,就会各种闪屏、拖影,然后产生传说中的眩晕感。
视角120度,正常人眼的视角是160度,换个角度说就是如果你的设备视角超过160度就与人在现实中看东西无异,会最大地缩小在看屏幕的感觉。而目前的三大头显主流的120度虽然有差距,但是也超过了IMAX3D电影70度视角的近1倍。
动态捕捉技术,这个就是杀手锏了,也是为什么HTCvive比其他两家要贵的原因,任何事情都有原因,HTC也不例外,凭什么出来的比比扎克伯格的Oculus晚又卖的比人家的贵,就是靠这个东西。看张图帮助理解一下:
图里的这种身体躲避子弹,手柄跟随肢体设计的技术就是动态捕捉技术,HTC VIVE可以支持16平方米以内的捕捉。这是HTC和VALES公司合作出来的技术,这个公司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产品大部分人一定熟悉,就是Steam平台。
好了,在这么多的条件完成之后,就出现了标准的VR设备,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HTC VIVE了,用HTCVIVE在Steam里可以体验一个游戏,基本是所有玩VIVE的人必先体验的一个游戏,叫The LAB。这里我想说如果你连这个最基本的反馈虚拟现实的入门场景都还没有体验过,那么还是先不要做过多的想法或者评价。
下一个问题,既然都说HTC Vive是目前最领先的了为什么还有卖的比他更贵的甚至贵很多的?
说的就是上图的,Infinitus Prime出的一个豪华版TVR,其实在技术上并没有质的突破,跟VIVE比起来应该是标配版跑车与黄金版跑车的区别。不过期参数还是比较感人:可视角度:140度;屏幕5K;分辨率达到5120 x 1440;售价3000美金;这种豪中豪的玩具,我们了解下就好。
好了,介绍完标准的VR设备,现在再来看看概念火热的,移动VR—手机盒子!
首先,要讲解下手机盒子的来历。手机VR盒子,大家都知道最原始的是谷歌的纸板“GOOGLE Cardboard”,说白了就是个硬纸板,折叠起来加上镜片可以看手机的。不要纠结任何感受,它的目的谷歌也说得很清楚是:普及VR概念!
都看过3D电影是吧,其原理和看3D电影的原理差不多。你裸眼的时候画面是重叠的,靠眼镜把他成为立体。纸盒的原理就是你裸眼看是分屏的,通过盒子来让它呈现一体。
其效果可以想象,就是让你看一下。懂么?看一下就好了,别当真!知道个意思就行了。好比一碗兰州料理,你知道这是拉面就行了,好不好吃跟你没什么关系。
知道了谷歌纸板盒子,那么同理各种国内的各种VR盒子也就知道什么原理了!
以小米VR盒子为代表的,把硬纸板改成丝袜的、莱卡的、塑料的、金属的,各种各样,其作用都是一样,概念而已。不要想这东西来给你颠覆三观,能颠覆的只是看片的时候有点晕,你懂得。
所有这一类的盒子的作用其实只有1个,就是看片。具体各位淘宝一搜VR盒子,看大家的产品头图就知道了。
想想,超低的制作成本,最热的VR关键词,最刚需的看片需求。于是各种低廉盒子爆炸般出来,各种抢眼球的营销策略,其实不客气的说他的技术含量为0。所有性能处理都是手机完成的,比如内容播放、陀螺仪感应等等。说白了就是个炮架而已。价格差异也就是材质戴起来是否舒服,镜片质量好坏。
然而任何层级里都有做的好的,比如三星的GEAR VR 和暴风魔镜这一类型的。这两个算是代表人物。目前华为、乐视、中兴、华硕、小米等等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手机盒子。魅族、OPPO、VIVO等也在跃跃欲试的要推出。
我这里拿暴风魔镜作为样本,来解析一下:
这个图是暴风的参数,看出来什么吗,唯一能和科技含量扯上边的也就是和蓝牙遥控器,其他还是材质、长宽什么。这个遥控器功能就是你把手机放进去之后,看片需要快进的时候或者换个片子可以不用把手机拿下来!
总结一下这一类盒子的几个维度:
手机屏幕很少是OLED屏,这就造成了响应速度过慢,造成拖影。导致整个画面清晰度更加下降,画面慢半拍,直接导致时间长造成头晕恶心症状。
视角最高50-96度,上面提到,三大主流头显是110-120度,视角越大,看到的画面范围越大,可以想象有些5、60度视角的,那跟看一个望远镜其实没什么区别了。
强烈眩晕感,由于手机盒子都是不具备空间定位和动作捕捉系统的,完全靠手机自身陀螺仪带来简单的视觉空间感。转动头部,画面跟着动,仅此而已再无其他,所以玩一些激烈的游戏,或者看一些激烈的画面,分分钟就会头晕,因为你的大脑和视觉是不统一的,硬生生把大脑感受在虚拟与现实中来回切换,其感觉和晕车无异。
当然VR最缺的是内容,内容上目前大家都竞争不过三星,因为三星是与Oculus合作开发,整合了大量的Oculus的资源。这里暴风也做的不错,开发了一个APP,整合了很多内容在里面,这就给自己加了很多分。看看全景照片,为数不多的几个全视频,其实还是可以将就的,但是想要颠覆三观的体验,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
为什么?
因为人不只有眼睛,还有很多器官。我们更虚拟现实的世界融合也是需要整个器官的感知,而不是眼镜。如果说眼睛是一扇窗户,那么这个盒子就是给我们用眼睛把VR虚拟世界开了一条缝。你并没有走进去!
再来看看开创移动VR的谷歌,目前发布了一个“Daydream”的移动VR平台,国内称为“白日梦”平台,其就是给鱼龙混杂的行业制定一个标准,其实尽管这样,以目前的移动VR设备来说,这也只能算是把窗户再开大一些,至少目前质的突破还没有苗头出现。
最后还有个VR一体机!
分这一类的时候,个人真的很是纠结。总结来说它是一个介于手机盒子和VR头显的中间产物。
说白了其就是将手机内置于VR盒子中,但是这样的话很多硬件可以深度定制,光学技术也可以优化。所以其感受要比手机盒子上好几个台阶。目前市面上的代表是大朋VR一体机。其基本可以媲美VIVE的高响应速度、低拖影与高画质。
其卖点主要在于“无线缆”可移动作为卖点,但是其由于根本就是内置手机硬件的盒子,所以其还是没有空间定位与捕捉系统,内容也只是源自手机的看看看内容。所以其最多就是定位成顶级高端版手机VR盒子。
看完这么长,理应对目前鱼龙混杂的VR设备有个框架了。如果真的是爱好者,那么有钱买个三大主流设备之一。不过目前内容还是硬伤,很多土豪都买了躺在家落灰,个人建议先找体验店体验,玩几次后再决定是否要买。如果看片嘛!那果断淘宝啊,一刻不耽误,妥妥的送资源。当然如果习惯了看高清的又土豪,那么一体机也就不是没有市场了。
更多更强VR行业深度解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千钧策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