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大约从907年唐朝灭亡开始,到960年宋朝建立结束,历时约54年。这一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政权,形成了“五代”和“十国”并立的局面。以下是五代十国背景的简要介绍:
一、唐朝灭亡与五代十国的形成
1.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加上连年战乱,导致国力衰弱。公元907年,唐朝皇帝唐昭宗被迫禅位给节度使朱温,唐朝正式灭亡。
2. 朱温建立后梁,标志着五代十国的开始。此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史称“五代”。
3. 同时,南方地区和部分边疆地区也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如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等,共十个,合称为“十国”。
二、五代十国的政治特点
1. 政权更迭频繁: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各政权统治时间较短,导致政治不稳定。
2. 节度使权力过大: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拥有较大的军事、政治、经济权力,甚至可以干预中央政权。
3. 中央集权与
相关内容:
刀锋上的王朝:五代十国五十四年风云录
公元907年,当朱温强迫唐哀帝李柷"禅让"时,长安城外的槐树正飘落最后一批枯叶。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在黄巢起义的冲击下早已支离破碎。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分裂时期之一——五代十国。接下来的五十多年里,中原大地将见证五个短命王朝的更迭,十多个割据政权的兴亡,以及无数英雄豪杰在权力漩涡中的沉浮。
一、王朝崩塌的余震
唐朝末年,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日渐衰弱。公元875年爆发的黄巢起义如野火般席卷全国,起义军一度攻入长安,迫使唐僖宗仓皇出逃。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唐朝的统治根基已经动摇。在平定起义过程中壮大起来的地方藩镇,开始公开挑战中央权威。

不良人
朱温本是黄巢部下,后归顺唐朝,被赐名"全忠"。这个充满讽刺意味的名字(朱"全忠"最终篡唐)背后,是一个野心家精心编织的权力网络。他以汴州(今开封)为根据地,逐步消灭其他藩镇,最终控制朝政。公元907年,朱温废唐自立,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消息传到太原,晋王李克用怒摔酒杯。这位沙陀族首领始终以唐朝忠臣自居,他的府中仍悬挂着唐昭宗赐予的画像。临终前,李克用将三支箭交给儿子李存勖:"一箭讨刘仁恭,一箭击契丹,一箭灭朱温!"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场景,预示了未来二十年的血腥争斗。

不良人
二、北方五代的权力游戏
后梁建国后,实际控制区域仅限于中原一带。朱温晚年多疑残暴,连亲生儿子都难以信任。公元912年,他被次子朱友珪所杀,后者很快又被弟弟朱友贞推翻。这场宫廷血案严重削弱了后梁实力。
李存勖牢记父亲遗训,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建立后唐,定都洛阳。这位骁勇善战的君主完成了父亲三项嘱托:击败幽州刘仁恭,大破契丹军队,最终消灭后梁。但胜利后的李存勖沉溺戏曲,宠信伶人,导致政事荒废。公元926年,他在兵变中被杀,后唐陷入内乱。
此时,一个关键人物登上历史舞台——石敬瑭。这位后唐大将为了夺取帝位,做出了影响中国四百年历史的决定:向契丹求援,割让燕云十六州,并自称"儿皇帝"。公元936年,在契丹军队支持下,石敬瑭建立后晋。燕云十六州的丧失,使中原王朝失去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后晋仅存十一年就被契丹所灭。契丹主耶律德光入主开封,改国号为"辽",但因统治失策被迫北返。后晋大将刘知远趁机建立后汉,但这个政权仅四年就因内乱灭亡。公元951年,后汉大将郭威建立后周,北方终于迎来转机。

不良帅
三、南方十国的生存之道
当北方战火连绵时,南方诸国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这些政权大多由唐朝节度使建立,统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超过北方。
钱镠建立的吴越国(907-978)堪称典范。这位出身贫寒的君主深知"保境安民"之道,大力发展水利,修筑钱塘江海塘,使杭州地区免受潮患。他的"警枕"故事广为流传——在枕中放置小铃,睡熟头动则醒,以示勤政。吴越国最后和平归宋,钱氏子孙在宋朝备受优待。
南唐(937-975)则代表了十国的文化高度。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都是著名词人,他们统治下的金陵(今南京)成为文化中心。李煜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道尽了这个文艺王朝的悲剧命运。公元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俘,三年后被毒死。
前蜀王建、后蜀孟昶先后统治四川盆地,凭借地理优势发展经济。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那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成为后世对蜀国不战而降的永恒讽刺。荆南、楚、闽等国则因地处要冲,成为各方争夺的棋子,存续时间相对较短。

画江湖之不良人
四、统一的曙光
公元954年,后周世宗柴荣即位,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整顿军队,疏浚汴河,限制佛教寺院经济。他亲征南唐,夺取淮南十四州,为统一奠定基础。但在北伐契丹途中,柴荣突然病逝,年仅三十九岁。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边境传来契丹入侵的急报。禁军统帅赵匡胤率军出征,当晚驻扎陈桥驿。次日清晨,将士将黄袍披在他身上——这一幕与五十多年前朱温篡唐何其相似,但结果却截然不同。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采取"先南后北"策略,逐步消灭割据政权。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标志着五代十国时代的终结。这个分裂时期虽然短暂,却深刻改变了中国政治格局:门阀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重文轻武"思想开始形成。
五、历史夹缝中的启示
五代十国常被视为黑暗混乱的时代,但细究之下,这个时期孕育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变革。南方各国的发展为南宋经济繁荣奠定基础;后周的政治军事改革被宋朝继承发扬;各政权对商业的重视促进了城市经济兴起。
最耐人寻味的是文化领域的多元发展。在北方,沙陀、契丹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深度融合;在南方,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南唐的诗词、西蜀的画艺、吴越的佛教艺术,都在乱世中绽放异彩。
当赵匡胤在太庙立下"不得杀士大夫"的誓碑时,他或许在反思五代军阀政治的残酷。这个由兵变起家的王朝,最终以文治取代了武力,为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五代十国的混乱,最终淬炼出一个更加成熟稳定的文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