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将至,消费者遇到酒店民宿“毁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维权:
1. "沟通协商":
- 首先,保持冷静,与酒店或民宿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毁约的原因。
- 尝试协商解决问题,可能包括要求退还预订费用、提供同等品质的替代住宿或给予一定的补偿。
2. "收集证据":
- 保留所有与预订相关的证据,包括预订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如短信、邮件、微信聊天记录等)。
- 如果有口头承诺,尽量录音或录像作为证据。
3. "联系平台":
- 如果是通过在线平台预订的,可以联系平台客服,说明情况并要求介入处理。
- 平台通常会有相应的消费者保护政策,可能会协助解决纠纷。
4. "消费者协会":
- 如果与酒店或民宿的协商没有结果,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
- 消费者协会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并可能协助调解。
5. "工商部门":
- 如果消费者协会的调解也未能解决问题,可以向当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 工商部门有权对违规的商家进行处罚,并要求其退还消费者费用。
6. "法律途径":
- 作为最后的手段,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 可以咨询律师,了解自己的权利,并准备相关
相关内容:
中原网讯(记者 成燕 安欣欣)随着五一假期日益临近,不少市民已开始精心规划好了出行方案。然而,部分酒店、民宿经营者的个人不当行为却为快乐的出行计划增添了几多烦忧。
近日,一位计划出游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该网友早在五一假期到来半个月前,就以290元的价格预订了一家民宿,不料后来却被房东以“价格过低”为由要求取消订单,甚至威胁“不取消订单,到了也不保证能入住”。该网友及时联系携程客服介入,问题得以迅速解决,不仅“保住”了行程,还将免费升级入住另一家酒店520元/晚的高级房型。这一经历也引发多位网友共鸣,在该条帖子的评论区,大家纷纷对节假日住宿乱象展开讨论,同时,平台的服务保障机制也成了关注焦点。
酒店民宿在假期前频繁出现推翻订单的现象,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每到五一等假期来临,热门目的地就会出现房源紧张,“人多房少”的供需失衡导致了酒店和民宿经营者会将价格提高,一方面增加经营收益,另一方面也能够有足够精力更好地服务旅客。
然而,也有一小部分经营者动起了歪心思。他们选择先低价吸引订单,再找“装修、停电、上错房源”等各种借口毁约,最后高价重新挂牌。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让大多数正规经营的酒店从业者受到牵连。
据了解,为应对此类毁约问题,携程等部分主流平台已建立多重保障措施。若发生商家确认订单后推翻或到店无房的情况,平台将优先协调原酒店升级房型或帮助客人预订附近同等酒店,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差价。同时,平台对频繁违约的商家采取警告、流量降权等处理,从源头遏制坐地起价行为。
除了“酒店刺客”之外,同样影响着消费者决策的还有关于自己被“杀熟”的质疑:一到假期住宿价格就大涨,甚至越搜越贵,这是不是平台为了多挣钱在“杀熟”?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定价权掌握在酒店民宿经营者等资源方手中,平台仅提供信息展示和技术服务。一般来说,如果商家设置异常高价,平台会进行干预,但无权直接调整。此外,平台收益与商家订单量挂钩,“即便平台抬高价格,如果无人预订,双方均无利可图”。
消费者在OTA上看到的酒店房型价格,除了平台直采外,还可能来自多家代理商。由于各家“拿货多少”等因素不同,各代理和酒店的成本价以及能给到消费者的价格也不同。OTA会优先展示同等产品的低价资源,但是当低价资源售罄,则只剩下较高价的资源留在平台上售卖。尤其在一些热门目的地的人气酒店,库存和价格时时都在变动,即使只差几秒钟预订,都有可能与心仪的房间、优惠的价格失之交臂。
五一假期将至,面临这波集中释放的出行需求,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预订时应选择有完善售后机制的大型正规平台,让假期出行更安心无忧。此外,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依法处理恶意毁约、哄抬价格的商家,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