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作为中国的一家知名网约车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用户反映的问题,比如充值容易但打车难、退款困难等。这些问题对用户体验造成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对易到存在必要性的几点分析:
1. "市场多元化":在网约车市场中,易到作为早期参与者之一,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市场需要多元化,不同的平台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 "用户需求":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有用户可能对易到的某些服务有特定需求,如特定车型、司机服务、价格策略等。
3. "竞争压力":易到在竞争中保持存在,可以给其他网约车平台带来一定的压力,促使整个行业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4. "整改与改进":易到可以通过不断整改和改进服务,解决用户反映的问题,提升用户满意度,从而继续在市场中生存。
5. "行业规范":易到的存在有助于推动整个网约车行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总之,易到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关键在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相关内容:
今年8月,滴滴和优步中国两大巨头合并时,被遗忘许久的易到回应称行业只剩下滴滴优步和易到两家。如今距离合并已过月余,出行市场真的到来了滴滴和易到的二次对决吗?还是出行领域的战争已经结束?
一个月前,易到称疯狂补贴“烧钱”的时代将过去,重回用服务和品质赢得市场的时代,易到更有优势。
不过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知难行易。尤其是作为曾经几乎被遗忘的行业老三,要想抓住前两位合并的机会在争红海中立于不败之地,或许只能通过继续“烧钱”来留住用户。
易到用车同样开始了“烧钱”的生意,在消费者担心补贴下降的情况下与乐视推出了生态化反的强有力优惠活动,充值后不仅有现金回馈、乐视会员,还能够获得乐视商城手机电视现金抵用券,据说众多用户热情高涨,纷纷参与此次活动。
然而,这种所谓化反生态的模式背后,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呢?
imgarr
imgarr
首先是补贴的可持续性。乐视易到的合作与早先的腾讯阿里与滴滴的关系存在本质的区别。乐视并非纯粹为易到输送资源,而是希望从易到获取资源,同时也不能在流量以及纯补贴方面提供类似BAT级的强有力支持。因此一旦易到无法继续为乐视输送新的客户资源,那么乐视很大程度上不会再继续提供进一步补贴支持,而一旦易到无法实现市场的扩张与盈利,那么乐视很有可能考虑放弃这一负债。这种不稳定的合作关系让充值补贴很有可能成为昙花一现。
其次,补贴的“诚意”。易到用充值、送电子产品打出的化反生态口号,看似别出心裁,实则鸡肋。事实上,补贴的本意与网络约车行业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尽可能降低用户的出行成本,只不过一个是金钱成本一个是时间成本。但所谓的充值与电子产品则完全是企业方单纯吸引用户量增长的手段,以求短时间迅速增长用户数量,至于用户留存和能否真正解决用户的根本出行问题,似乎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用户体验。易到用车用户看似大量增长的背后,存在着很多的纠纷和争端,用户与用车平台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不少乘客开始吐槽,系统乱扣费、里程超过实际距离、司机拒载等现象与日俱增,平台的客服也未能及时解决乘客所反映的问题,矛盾愈演愈烈。让人不禁要问,说好的服务和品质呢?充值吸引来的用户成了一锤子买卖。被充值绑定的用户即使体验不好,投诉解决也很难,而退款更是不可能。
此外司机方面,易到为了防止刷单推出的风控系统也让不少司机无奈。若司机服务订单时间过长,或者服务行驶公里过远,造成高额费用,会被易到风控认定为涉嫌刷单,强制扣款。这意味着,原本是易到产品上的劣势,即乘客选车型,这种模式天生是刷单的温床,而现在负作用却要由正常接客人的司机来承担。
专车市场经历了无数血雨腥风的大战,发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仅仅通过补贴就能活下来的时代了。“市场最终竞争的还是哪个平台司机、车辆更多,效率更高、用户体验更好。”如无数分析者所言,专车市场终究还是回归到了用户体验的竞争之中。如果仅仅是充值容易,但打车难,退款则是完全不可能。这种糟糕的体验,不论是对市场还是用户,易到也都不再有存在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