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有时候看似“好心”的行为可能隐藏着其他目的。如果有人未经允许就使用你父母的手机号,这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 "诈骗行为":他们可能是在冒用你父母的身份进行诈骗活动,通过发送诈骗短信或电话,骗取钱财。
2. "个人信息泄露":可能是你的父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手机信息被他人获取,然后被他人盗用。
3. "恶意骚扰":有人可能出于恶意,故意使用你父母的手机号进行骚扰。
4. "误操作":也有可能是你父母在操作手机时,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机号泄露给了他人。
面对这种情况,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立即告知父母":告知他们自己的手机号可能被他人使用的情况,并要求他们尽快采取措施。
- "修改密码":建议父母更改手机密码和绑定在手机上的其他服务密码,如支付密码、社交媒体密码等。
- "联系运营商":建议父母联系手机运营商,了解是否有异常的通话记录或短信记录,并请求运营商帮助追踪。
- "报警处理":如果确定是诈骗行为,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后报警处理。
保护个人信息,防止信息被他人滥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相关内容:
不少老年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
操作时经常需要他人帮忙,
这也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近日,嘉定警方抓获了一个
假装好心帮老人安装手机APP软件,
实则暗中盗用手机号非法牟利的犯罪团伙,
警方现场查获养号手机394部、手机卡1120张。
今年7月下旬,嘉定警方在开展反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发现一个涉嫌犯罪的微信号,根据线索,警方找到了与该微信关联的手机号码使用者,家住外冈的张先生。

在随后的调查中民警却发现,58岁的张先生平时并不用手机微信。深入交谈后,张先生回想起这样一件事。今年5月,张先生来到某通信运营商办理了一张新的手机卡,办理完成后,工作人员告知他之后将有人上门为他装卡并调试手机。“那天上门的工作人员拿着我的手机操作了20分钟左右,我也看不清楚他在做什么,觉得他是通信公司的,所以也没怀疑。”张先生说。
原来,这名上门的工作人员,就是通信行业的“内鬼”。警方循线追踪,迅速锁定了一个有通信行业“内鬼”参与的黑灰产业团伙。8月24号上午,警方集中收网,在江桥某通信公司抓获了10名“内鬼”,并在漕溪路某商务楼内抓获多名养号、贩号嫌疑人。

据犯罪嫌疑人崔某交代,他与单位同事利用职务之便,在售出手机卡号后,以帮忙安装为名偷偷用老人手机号注册各类社交平台,“一般选择年龄较大、不用微信的老人。”

注册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账号后,崔某及其同伙以每个25元的价格将账号卖给贩号人员,经过养号后,贩号人员又以每个80-145元不等的价格进行倒卖。

“一些公司收购了大量社交账号后,让员工每天对这些账号进行操作,以此来提高活跃度,然后他们再以高价把这些账号出售给违法犯罪人员从事电信网络诈骗。” 公安嘉定分局刑侦支队反诈队民警汤宇龙介绍。

最终,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警方提醒,市民购买手机或卡号后,要多加留心,不要轻易将手机或电话卡转交他人使用,如果老年人有需求可求助家人或熟悉的朋友,不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撰稿:秦建
摄像:张晓冬
编辑:王安琪、卢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