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移动互联网“防沉迷神器”正式上线,掌握这些操作守护孩子成长

家长必看!移动互联网“防沉迷神器”正式上线,掌握这些操作守护孩子成长"/

标题:家长必看!移动互联网“防沉迷神器”正式上线,这些操作快学起来
正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管理孩子的上网时间,引导孩子健康上网,我国移动互联网“防沉迷神器”正式上线。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操作方法,家长们快来学习吧!
一、了解“防沉迷神器”功能
1. 时间管理:家长可以为孩子设定每日上网时间,一旦超出设定时间,设备将自动锁定。
2. 内容过滤:家长可以设置允许孩子访问的内容类型,如学习、娱乐、社交等,防止孩子接触不良信息。
3. 应用限制:家长可以限制孩子使用某些应用,如游戏、购物等,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4. 睡眠模式:家长可以设置孩子的睡眠时间,确保孩子有充足的休息。
二、如何使用“防沉迷神器”
1. 下载安装:家长可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防沉迷神器”进行下载安装。
2. 注册账号:家长需注册账号并登录,以便后续管理和设置。
3. 设定防沉迷时间:进入设置界面,为孩子的设备设定每日上网时间。
4. 设置内容过滤: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设置允许访问的内容类型。
5. 限制应用使用:为孩子的设备设置应用限制,防止孩子沉迷于某些应用。
6. 开启睡眠模式:在设定孩子的睡眠时间后

相关内容:

家人们!熊孩子玩手机的 “紧箍咒” 来了!昨天国家网信办正式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堪称史上最强防沉迷系统!一键启动后,手机瞬间变身 “学习机”,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刷短视频停不下来、偷偷打赏主播了。不过这模式到底怎么用?哪些平台已经上线?赶紧跟着我划重点!

一、新模式三大 “硬核” 升级,家长终于能松口气了!

这次的未成年人模式可不是 “换汤不换药”,而是硬件 + 软件 + 应用商店三方联动的 “王炸组合”!

1.一键启动,全家应用同步切换

华为、OPPO、中兴等手机更新系统后,家长只需在桌面点击专属图标,所有 App(包括微信、抖音、淘宝)都会自动切换至未成年人模式。比如孩子用手机上网课时,系统会自动屏蔽游戏弹窗;刷短视频时,内容池里只有科普动画和学习干货,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刷到不良信息。

2.分龄管理,内容精准匹配

新模式按年龄分成0-3 岁、3-8 岁、8-12 岁、12-18 岁四档,每个年龄段的内容完全不同。

  • 幼儿园小朋友:只能看儿歌、绘本、安全教育动画;
  • 小学生:增加科学实验、历史故事、手工教程;
  • 初中生:开放编程入门、名著解读、职业规划内容;
  • 高中生:甚至能看大学公开课和高考备考资料!

以抖音为例,开启未成年人模式后,14 岁以下用户直接进入专属内容池,直播、打赏、私信功能全部关闭,搜索关键词也被限制在 “学习”“科普” 等范围内。

3.防破解技术,熊孩子彻底 “凉凉”

这次系统直接禁止修改手机时间、卸载模式入口、切换账号等操作。比如孩子想通过改时间绕过使用时长限制?不可能!系统会自动检测并锁定,必须家长指纹或人脸识别才能解锁。

二、这些平台已 “上车”,快检查你家手机!

目前主流手机厂商和应用平台已全面接入新模式:

  • 手机端:华为、OPPO、中兴用户更新系统即可使用;小米、荣耀、vivo 新机型直接搭载。
  • 应用商店:苹果 App Store、安卓应用市场均设立 “未成年人专区”,下载游戏需家长二次确认。
  • 热门 App抖音:14 岁以下用户强制进入模式,内容分龄推荐,直播功能关闭;微信:青少年模式下,公众号、小程序、搜一搜等功能受限,无法访问购物、游戏等板块;淘宝:屏蔽成人商品推荐,下单需家长指纹支付。

三、家长必学的 3 个 “防沉迷” 大招!

1.设置 “黄金使用时段”

  • 小学低年级:每天最多 1 小时,建议安排在放学后;
  • 初中生:2 小时,周末可适当延长;
  • 高中生:3 小时,重点用于查资料、上网课。
    系统会在使用时间快结束时弹出提醒,超时后自动锁定。

2.定制 “白名单” App

家长可在设置中添加学习类 App(如猿辅导、网易云课堂),这些应用不受时长限制。比如孩子上网课中途想休息,系统会自动跳转至白名单内的听力练习或电子书。

3.开启 “家长监控”

通过手机自带的 “屏幕使用时间” 功能,家长能实时查看孩子:

  • 每天使用哪些 App、用了多久;
  • 搜索过哪些关键词;
  • 访问过哪些网站。
    发现异常可一键屏蔽。

四、这些 “漏洞” 要小心,熊孩子可能偷偷绕过!


虽然新模式很强大,但家长仍需留意:

  1. 账号租赁:部分孩子会花几十元买成人账号绕过限制,建议开启 “人脸识别登录”;
  2. 外接设备:通过平板、电脑投屏观看成人内容,可设置 “禁止投屏”;
  3. 虚假认证:用家长身份证信息注册账号,建议定期查看孩子的实名认证记录。

五、专家支招:别让技术替代陪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朱巍提醒:“未成年人模式是辅助工具,家长的引导才是关键。” 建议:

  • 亲子共看:每周固定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科普视频,边看边讨论;
  • 替代活动:用运动打卡、手工制作等线下活动替代屏幕时间;
  • 沟通技巧:和孩子约定 “手机使用契约”,完成作业后奖励 30 分钟游戏时间。

最后划重点!

开启路径:手机设置→系统→未成年人模式→选择孩子年龄→设置密码。
退出方式:必须家长输入密码或人脸识别,孩子无法自行关闭。

这次的未成年人模式堪称 “技术 + 内容 + 管理” 的三重防护,但再强大的系统也代替不了家长的陪伴。你家孩子用新模式后有什么变化?评论区聊聊你的 “防沉迷” 心得,咱们互相支支招!

#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

(本文由真实政策文件及专家访谈整理,部分案例来自央视新闻、南都记者实地调研)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