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警惕!7个异常信号暗示血糖“报警”,学会识别保健康

夏天警惕!7个异常信号暗示血糖“报警”,学会识别保健康"/

夏天,由于气温高,人体出汗增多,水分流失加快,这可能会对血糖控制产生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与血糖异常相关的信号,如果你在夏天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血糖在“报警”,应该引起注意:
1. "多饮多尿":血糖升高时,肾脏会过滤出更多的葡萄糖,导致尿量增加,同时为了补充流失的水分,你会感到口渴,从而多饮。
2. "体重减轻":虽然多饮多尿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但血糖异常时,身体可能仍在尝试将葡萄糖从血液中排出,导致体重减轻。
3. "疲劳":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引起持续的疲劳感。
4. "视力模糊":血糖水平高会影响眼睛中的液体和晶体,可能导致视力模糊。
5. "皮肤干燥":血糖高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和瘙痒。
6. "伤口愈合缓慢":高血糖会减慢伤口愈合的速度,因为血糖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7. "频繁的感染":高血糖会削弱免疫系统,使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
如果你在夏天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 "调整饮食":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糖分。 - "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 - "适量运动

相关内容:

每年夏天都会遇到因血糖失控紧急入院的患者。上周三急诊室收治的张先生让我印象深刻——他以为持续一周的口渴、乏力只是“苦夏”,直到昏迷送医才发现血糖值飙到28mmol/L。其实,身体早就通过7个特殊信号向他发出警报……


一、异常出汗:这个“反常”现象最易被忽视

夏季炎热时出汗减少反而危险。上周接诊的李阿姨抱怨:“现在走两公里都不出汗,但稍微动动就心慌”。检查发现她餐后血糖长期在13-14mmol/L徘徊。高血糖会逐步损伤支配汗腺的自主神经,导致体温调节异常。更需警惕的是,部分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可能加重多汗症状,若出现反常出汗变化,要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二、莫名烦躁:可能不是“情绪中暑”那么简单

王大叔上周复诊时自述:“最近总控制不住脾气,跟家人吵了好几次”。监测发现他近一个月空腹血糖均值达9.3mmol/L。研究显示,血糖每升高1mmol/L,抑郁焦虑风险增加15%。这是因为糖毒性会影响脑内5-羟色胺代谢,同时血液黏稠导致脑供氧不足。需要提醒的是,二甲双胍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缺乏时也会加重情绪问题。


三、口腔警报:牙龈出血可能是代谢失控前兆

接诊过一位年轻患者,反复口腔溃疡三个月,检查发现糖化血红蛋白高达9.7%。高血糖环境会使唾液葡萄糖浓度升高,成为细菌培养皿。特别要注意,使用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的患者,可能出现念珠菌感染风险增加。建议糖友每餐后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但要注意该成分可能影响味觉。


四、视觉异常:别总怪手机电脑

赵女士曾因“老花加重”就诊,结果发现是血糖波动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特别在夏季,高温引发的脱水会加重这种现象。需注意,某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可能引起黄斑水肿,若出现持续视物模糊要立即就医。


五、夜间警报:腿抽筋不只是缺钙

上周指导的糖尿病患者提到:“半夜小腿抽筋,补钙也没用”。监测发现他凌晨血糖常低于3.9mmol/L。其实血糖波动会引发肌肉异常放电:高血糖导致神经损伤,低血糖引起电解质紊乱。建议使用动态血糖仪监测夜间趋势,调整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注射时间。


六、异常疲惫:空调房里也打不起精神

临床数据显示,60%的血糖失控患者首发症状是持续性疲劳。这是因为红细胞在高糖环境中会变得僵硬,携氧能力下降。需特别注意,正在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的患者,若伴随严重乏力要警惕酮症酸中毒。


七、排尿异常:夜尿增多暗藏危机

很多患者误以为“夏天多喝水自然尿多”,但刘先生案例敲响警钟:他夜尿3-4次持续两月,检查发现已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当血糖超过10mmol/L,肾脏就会启动“排糖机制”,这个过程中会带走大量水分。特别提醒使用列净类药物的患者,要注意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药师特别提醒(用药安全重点)


1. 胰岛素保存:开封使用的胰岛素笔芯在32℃以上环境,有效期会从4周缩短至2周。


2. 二甲双胍误区:出现腹泻不要自行停药,可分次随餐服用减轻胃肠道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强磺脲类降糖药效果,联用需加强血糖监测。


4. 夏季用药调整:运动量增加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胰岛素剂量。


三招自测血糖异常(药师推荐)


1. 指尖对比法:将手指浸入冰水1分钟,若指尖麻木感超过5分钟未缓解。


2. 皮肤褶皱测试:手背皮肤捏起后回弹时间超过2秒。


3. 尿液观察法:晨尿静置后若吸引蚂蚁,提示可能存在尿糖。

【结语】文章旨在科普健康知识,具体用药需经专业医生评估。血糖管理就像走钢丝,既要防高血糖的“明枪”,又要躲低血糖的“暗箭”。这个夏天,希望每位糖友都能做自己健康的“精算师”。如果您发现文中描述的症状,建议携带近三个月血糖记录到内分泌科就诊。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