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揭秘银行金条来源与熔金发黑之谜”

“三问工行金条掺假事件,揭秘银行金条来源与熔金发黑之谜”"/

关于中国工商银行(工行)“金条掺假”事件,以下是三个问题的解答:
1. "银行金条从何而来"? 工行金条通常是通过合法渠道采购的,这些金条可能来自以下几个途径: - 直接从金矿采购黄金,经过提炼和加工后制作成金条。 - 从黄金生产商或者加工商那里采购已经制作好的金条。 - 从黄金交易所或者国际市场上的黄金供应商那里购买。
如果发生了金条掺假事件,可能意味着在采购、运输、存储或者加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导致金条的品质不符合标准。
2. "熔金为何会发黑"? 熔金发黑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 "氧化":在熔炼过程中,如果熔金接触到了空气中的氧气,可能会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表面形成氧化物,使得金条表面发黑。 - "杂质":金条中可能含有杂质,如铅、铜等金属,这些杂质在熔炼过程中可能与金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黑色的化合物。 - "不恰当的熔炼工艺":如果熔炼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或者使用的熔炼设备不清洁,也可能导致金条表面发黑。 - "储存环境":如果金条在储存过程中没有妥善保护,例如接触到了湿度较大的环境,也可能导致氧化发黑。
在“金条掺假”事件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银行买的金条掺假?网友一则爆料,将工行推至台前。

5月9日晚间,工商银行上海市嘉定支行就该事件发布声明称,一位客户在该支行辖属南翔支行购买了两款金条。5月7日,网传在上述金条剪开加工过程中发现疑似杂质,经核实,情况不属实。

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此次涉及的工行如意金条产品目前仍在销售。在工行App贵金属页面,如意金条排在“近期主打”页面的首位。截至5月10日,这一金条产品售价为4010.60元-160024.00元。

根据年报显示,2024年中国工商银行(集团)贵金属资产2082.42亿元,较2023年的1394.25亿元呈现出大幅增长。该行贵金属手佣净收入同比增长33% 。

一问:银行销售的黄金产品从何而来?

业内:工行委托黄金公司采购银行质检以抽查为主

工商银行在声明中称,经与客户协商一致,两款金条送至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上海)进行质量检测,送检、领取检测报告环节,均由上海市嘉定公证处办理证据保全公证。

经检测,两款金条检测报告均记载“检测结论:金含量为99.99%”,无质量问题。经上述质检机构以专业方式清洗疑似杂质已脱落,应为金条售出后的外部附着物。以上结论均获客户认可。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各家银行、不同黄金产品来源渠道各有不同。

“一般来讲,国有银行销售的黄金实物产品,是从正规的渠道采集货源。”上海金融学院钱币博物馆创始人黄瑞勇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如中国金币总公司等,熊猫币等纪念币则由中国金币总公司制作,银行直接从该公司进货成品。而银行的品牌金条等主要与具有官方认证的企业进行合作并进行定制。

据了解,涉事金条上有“招金”字样,其生产厂家为招金集团,即招金集团与工行合作生产“如意金”系列金条。资料显示,招金集团成立于1974年,位于山东省招远市,是一家以矿业链、深加工产业链为核心,金融产业、环保产业、教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公司旗下的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8日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

“工行相当于自费委托黄金公司采购生产。”一位银行贵金属部门主管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与工行不同,他所在的银行则是直接向黄金公司要成品。这两种模式都会对金条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且设有多个质检环节。

不过,上述银行人士透露,质检以抽查为主,因此也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银行的黄金出现问题存在几种可能性,如在金条检测环节,虽然都有检验证明,但基本是按批次抽检,银行每年的抽检也都是在仓库随机挑选部分金条去三方机构检验;同时,在物流环节上不排除可能掉包的情况。此外,有些金条存在回购以后二次销售的情况,不排除掉包的问题。

二问:黄金为何会发黑?

实物黄金可能沾染附着物消费者熔金也要选正规门店

此次事件中,当事人购买银行投资金条后,到一家金店打造首饰。金条在金店被剪开、过火,也正是在此过程中,黄金出现变黑现象,因此当事人质疑黄金掺假。

工商银行声明称,网友提出质疑的杂质“应为金条售出后的外部附着物”。但这份声明对于“外部附着物”并未进行解释。

“如果黄金产品的含量为99.99%,在过火检测时并不会发黑,反而会越烧越黄。而过火后有黑色产生,就意味着可能存在杂质。”一位黄金回购领域资深专家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无论是回购还是打造首饰,将金条剪开、过火是必备检验黄金纯度的流程。

上述黄金回购专家解释,一般来讲,一些黄金饰品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焊药、由于长期佩戴所沾染的油泥等,都会让实物黄金产品在过火时发黑。其中,大量使用焊药的实物黄金产品主要出现在20年前,且以金饰为主;而长期佩戴后所产生的油泥含量也不会太多,通常在过火前金饰需要清洗,油泥和附着物即可被洗掉。

在黄瑞勇看来,当前由于黄金价格较高,市场存在不良金店商家使用特定手段,让黄金“看起来”不纯、克扣分量的行为。因此他建议,消费者熔金还应选择值得信赖的正规金店。

三问:买到假黄金如何维权?

要求银行提供生产商检测报告遭遇掺假主张惩罚性赔偿

去年以来,金价持续上涨,黄金掺假事件也频繁出现。贝壳财经记者搜索发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针对假黄金的投诉,主要集中在黄金首饰方面,暂未发现银行销售的黄金案例。

针对假黄金乱象,金融监管资深专家周毅钦表示,金融消费者首先要保留好购买凭证、金条编号及包装等材料。若涉及第三方检测,建议从拆封到检测全程进行录像。其次,可携带相关证据向销售银行投诉,与商业银行协商处理。若双方协商未果,可拨打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茉表示,现实中由于部分精炼厂为降低成本,会在黄金提纯环节掺入廉价金属。部分银行已经推出附加险种,消费者可以购买“质量保险”,承保后续检测不符导致的损失。

“如果已经从银行购买到掺假金条或者金饰,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要求银行提供生产商资质、检测报告。”陈茉表示,若银行拒绝,可以向属地金融监管局投诉并申请调解。

陈茉表示,消费者可以委托国家级检测机构(如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鉴定,能够确保取样过程合规;消费者也可以申请法院委托鉴定,若经鉴定证明金条或金饰确实掺假,消费者可以依据《民法典》第584条主张“实际损失赔偿”或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主张惩罚性赔偿。

今年4月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提示消费者在当前高价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购买时需多方考量、谨慎决策。消费者在购买时需查验完整信息;需警惕镀金(表层0.1μm金层)或包金(金层占比不足5%)风险;警惕新型造假技术,防范“纳米级镀层”骗局等。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提示,黄金消费一般属于大额支出,消费者在购买黄金和黄金饰品时应尽量选择信誉良好、售后完善的品牌或经营者,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黄金饰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张彦君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