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刺激是一种通过直接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来产生视觉体验的技术。最近的研究表明,这种技术有可能让一些人“看到”全新颜色,这对于色盲或色彩感知受损的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以下是视网膜刺激如何实现这一效果的简要说明:
1. "技术原理":视网膜刺激通常涉及将电极植入视网膜或通过外部设备向视网膜发送电信号。
2. "颜色感知":人类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负责感知颜色。这些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反应,从而让我们看到不同的颜色。
3. "色盲与色彩感知":色盲是由于视锥细胞功能异常或缺失导致的,这会导致个体无法感知某些颜色或颜色混合。
4. "视网膜刺激与色盲":通过视网膜刺激,研究人员可以尝试激活视锥细胞,从而让色盲患者感知到原本无法感知的颜色。
5. "实验结果":一些初步研究表明,视网膜刺激可以帮助色盲患者看到新的颜色。例如,某些色盲患者可能通过视网膜刺激看到原本无法区分的蓝色和绿色。
需要注意的是,视网膜刺激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此外,这项技术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如视网膜损伤、感染等。
总之,视网膜刺激为色盲患者带来了“看到”全新颜色的希望,有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然而,这项技术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关内容:
据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共同开发出一种刺激视网膜的技术。他们利用激光和追踪技术,选择性地激活了5位受试者视网膜中的特定细胞,使其能够感知到一种人眼从未见过的颜色。这项研究或许有助于解开视网膜信号如何影响大脑的色彩感知之谜。
研究团队采用自适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为多位志愿者识别出M型视锥细胞的分布图,此类细胞分布图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随后,每位志愿者依次坐在一个小方形目标物前,集中注意力观察其特定区域。同时,研究人员用激光照射他们的M型视锥细胞。
志愿者能够看到一种原本无法感知的颜色,研究人员将其称为“olo”色。这一命名源自与数字0、1、0对应的字母(分别代表L、M和S视锥细胞)。它有点像孔雀蓝或蓝绿色,但饱和度极高。
随后,团队向志愿者展示了添加了“olo”色的照片和视频,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这项技术被命名为“Oz”。它由一款名为“Wizard”的软件运行,其工作原理是控制传递到视网膜每个细胞的光的精确剂量,以欺骗大脑用于解释颜色的信号,或创造出大脑从未体验过的信号。
这项技术有可能创造出其他新颜色,甚至还能让色盲患者感知到原本无法察觉的色调差异。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