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雨交加时,为了避免雷击伤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远离室外高耸物体":不要站在树木、电线杆、旗杆等高耸物体附近,因为它们容易吸引雷电。
2. "避免开阔地带":不要在开阔地带,如空旷的田野、海滩、山顶等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更容易被雷击。
3. "远离金属物体":不要接触金属物体,如金属门窗、自行车、摩托车、高尔夫球杆等,因为金属是良导体,容易导电。
4. "远离水边":不要靠近河流、湖泊、喷泉等水域,因为水是导电的。
5. "关闭电源和电视":在雷雨天气中,最好关闭家中所有的电器和电视,以防止雷电通过电线进入室内。
6. "避免使用电话":不要在雷雨天气中使用电话,无论是固定电话还是手机,因为电话线可能会成为雷电的导体。
7. "寻找安全地点":如果可能,尽快进入室内,并寻找避雷设施良好的地方,如地下室或内部房间。
8. "不要触摸他人":在雷雨天气中,如果与他人一起在室外,不要触摸他人,以防电流通过人体传导。
9. "远离牲畜":在野外,如果遇到雷雨,应尽快离开牲畜,因为它们也是雷电的易感目标。
10. "听从天气预报":
相关内容:

盛夏,除了燥热暑湿带来的中暑烦恼,还有电闪雷鸣下未被察觉的雷击风险。夏季,我们怎样才能避免雷击带来的伤害呢?
雷击的威力有多大
雷击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闪电。直接雷击时,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安培的电流直袭人体,电流通过的瞬间就可导致身体组织损伤或致人死亡。雷击伤幸存者常遗留有身体虚弱、头晕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在临床上,雷击伤可分电击伤、电热灼伤和闪电烧伤3种。
电击伤:电流通过人体,可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电热灼伤: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电阻不同,因而受到的烧灼伤严重程度也不同。
闪电烧伤:人体被闪电击中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烧伤呈网状图案。
发生雷击伤后,在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施救者要对雷击伤者进行伤情判定。一旦发现雷击导致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就地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呼吸、心跳恢复或专业救护人员到场,送医院进一步展开救治。
预防要点须知晓
雷击伤对人的生命安全影响巨大,即使抢救及时,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所以,避免雷击伤,预防是第一位的。大家要谨记以下几点:
1.在雷雨较多的夏季,应主动关注天气信息,做到早知道、早准备、早预防。
2.如果天气预报显示即将有雷雨,就应尽量避免外出。尤其是在雷电交加的极端天气下,不要在外打伞、骑车或驾驶摩托车。
3.雷雨天气时,要关闭门窗,关闭不必要的电源及电器设备,少打电话,勿用手机。
4.雷雨天气时,请勿接触天线、水管或其他金属制品,远离电线或其他带电设备。
5.雷雨天气时,要避免一切水上运动,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6.雷雨天气时,不要在空旷的场地停留,远离导电性能高的物体,可寻找低洼的地方,下蹲藏身。
7.外出途中,如果遇到电闪雷鸣或暴雨,待在车内较车外更安全。
8.在户外遭遇雷雨天气时,切勿多人拥挤在一起,以防雷击后电流互相传导。
如果确定伤者已失去意识,就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施救者跪(或站立)在被救者身体的一侧,对其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点位于被救者胸骨下端和两侧乳头连线相交处或剑突上两横指处。
施救者应将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手指脱离胸壁。施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重量和肩部、臂部的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被救者胸骨下陷5~6厘米(儿童为5厘米,婴幼儿为4厘米)。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每胸外按压30次,就需要行人工呼吸2次,然后重新定位,再进行胸外按压。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被救者的呼吸和脉搏恢复,或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方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