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米中央空调的“良心”或“减配”问题,这通常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以下是一些分析:
1. "良心生产":
- 小米作为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其产品线涵盖了从手机到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小米中央空调作为其智能家居产品的一部分,可能会遵循小米一贯的性价比原则,即在保证基本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提供较为合理的价格。
- 小米的产品设计通常注重用户体验,中央空调可能会在噪音、能效、智能化等方面有所考虑,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2. "减配争议":
- 有用户和媒体指出,某些产品在上市后可能会出现减配现象,即后期生产的版本在硬件配置上不如早期版本。这可能是为了降低成本或适应市场需求。
- 报废级拆解小米中央空调可能揭示了其内部组件或材料的质量问题,这可能会引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担忧。
3. "报废级拆解分析":
- 报废级拆解可以揭示产品的内部结构、材料、组件等细节。如果拆解结果显示中央空调的某些部件质量较差,可能会引起消费者对产品可靠性的质疑。
- 然而,这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凭拆解结果就断定产品存在问题。
总之,关于小米中央空调的“良心”或“减配”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果您对产品有疑虑,建议关注官方发布的
相关内容:
图文版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小米做什么,什么都容易被带火,甚至被网友当成了一个互联网的许愿池。更不要说中央空调这个家电中最贵、最不透明的品类了。
因为主要是走线下,中央空调最大的买家其实是开发商。这导致了品牌的系列、型号、命名都不友好,参数都不好查。
而且跟买房一样,问过一次,你的这条线索就很容易被线下店给锁死了,价格优惠就很被动。

但凡你被中央空调这品类教育过的,其实都希望小米能够下场大干一场。但是雷总真动手了吧,我发现大家和我们一样也犯嘀咕。
虽然经常在新闻上谈笑风生,车也是如鱼得水,但毕竟这可是要装在家里的中央空调,真有什么小毛病,那可是要上房揭瓦拆吊顶的。

所以我们这一期小米的中央空调的评测,分为两个大的模块。
首先我们在武汉进行了个报废级的拆解,然后在漠河实测的冬季制热的真实表现。
接着马不停蹄赶回深圳,我们找到了一个真实的用户,在他的家做了一回完整的空调的监工,全程记录小米中央空调的安装过程,以及采访到了一线的安装师傅,来看看小米是怎么去把控整个安装结果的。

中央空调的评测难度非常大,周期也非常长,但是希望能解决各位对于选购它的各种疑问,也欢迎各位点赞、在看和转发。
/ 2 分钟速通中央空调定位
中央空调这个品类大家可能不要陌生,我们先科普一下它的品牌跟一个大概的型号和划分。
中央空调其实跟挂机不太一样,你比如说,小米自然风的挂机是 2000 多 1.5P,那 SU7 Ultra 是 52 万1548P。

但划分中央空调的方式最好不是看匹数,而是看外机。
比如面向这种中小户型的外机,就是这种一个洞的单风扇的外机,那内机可选的款式普遍是在 2-3 款左右。由于价格相对于更亲民,它的市占率是最大的,适配的户型也就是常见的三室、四室一厅为主。
更大面积的外机,就变成双风扇的性能级了,内机的选择就丰富起来了。像大金就会有大概 30 多款内机可以选择,相比于入门级也会更耐用一些。
再往上,就是用上了高端压缩机的旗舰机了。它的内机款跟双风扇差不多,但是在机器的性能、地暖这些功能的丰富性上,会有很大的一个提升。

而这次小米的定位,其实瞄准的就是这种目标人群最广的,适用中小户型的单风扇。
当然了,小米这种半价大金,以及七折国产的一个定价也让同行在这一个月里边前后脚地加入了中央空调的价格战。

别的不说,这一点我们真要为小米点个赞。当然了,万花丛中过,雷总眼里似乎只有中央空调界的保时捷 —— 大金,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了。
/ 小米的用料怎么样?
这次我们去了武汉,他们拆解展示的机型就是大金的一个一拖六的 6 万块钱的机器。

现场小米做了一个非常好看的透明探索版的外机,来去秀肌肉。

我还真希望有一天能买到这种探索版。但是话说回来,中央空调的拆解主要看的还是在核心部件上的用料,谁会用的更多一点。
拿两台真机摆在一起,小米要更高更薄一些。而且这个风口不就是价值 200 万的圆角么?

不过 6 万多的大金的外机背后会多一个防护栏,更不容易出现搬运中磕碰让翅片变形的情况。
拆装中央空调的压力还是挺大的,不仅是怕拆坏,纯粹也是因为价格贵。哪怕是小米价格拖了后腿,光把这些拆完,8、9 万也没了。

我们去年的空调横评里面,其实也说过,这个由铜管跟翅片组成的冷凝器,是决定了空调散热能力的下限的,也是最核心的部件。

而它也是整个外机重量的大头。如果我们只从重量来说,小米会比大金轻了个 4 公斤左右。

空调可不是跑车,并不是越轻越好。咱们接着往下拆。
在风扇方面,小米的扇叶会更大一些,大金的电机功率会更高一些。但是冷凝器翅片的长度、厚度上,小米都要更多、更大一些。

大金有 2.5 排,而小米整整来到了 3 排。这也导致了小米铜管总长度要长出接近 10 米。

小米的主板上还做了一些冷媒散热的设计,这是挂机上面高端机型才有的冷媒环,把空调的冷量直接给主板,在炎热夏天来给它散热。

内机的主板上,我们还找到了一个给静电滤网、3D 出风面板和直流泵预留的一个接口位。

接下来的静音棉、铜管的数量、焊接这方面做得还挺到位的。


大多数品牌的 14 或者 16 匹的机型,外机的用料实际上会有不同的。

但这次小米无论是搭配几个内机,外机默认都是这款压缩机,用料也完全是一样的。对于很多一拖四用户来说,就非常的值。

压缩机是这次重点。小米这次用是一个海立 42cc 的双转子压缩机,比大金的排量多 6cc 左右。
而大金用的基本都是自家的「摆动式」压缩机,也就是在常规压缩机这里做了一个更为耐用的机械结构。

不过小米压缩机的旁边还多了一个金属盒子,这个就是我们之前做中央空调横评里面提到过高端机才会用的「补气增焓」。

过去高端机型用补气增焓,主要是为了提升在冬季比较冷的时候的一个制热效果。
它的原理就很像我们通过水泵把水抽到更高的地方来。相比传统的空调制热系统,会多出个 “经济器”。


这个多出来的经济器,用水泵举例,在抽水过程中,从半山腰引过来另一条管道,把一部分水流通过一个辅助装置冷却后再注入主水泵,就能让主水泵更轻松地把水推到更高处。水被压到更高,就意味着制热效果就会越高。

我们老是跟大家安利冬天用空调取暖,不仅比踢脚线、小太阳会更省电。

为了去了解这个压缩机的实际的一个制热效果,我们又从武汉直接飞到了中国的最北方,在中俄国境旁边的漠河,实际感受了一下零下 30 度左右这套补气增焓压缩机的一个制热效果。

所以我们抵达的时候整个东北已经二月了,漠河的白天温度是比较高的了,但是夜晚依然能摸到零下 30 度左右。

为了接近真实的用户场景,小米选择的这个冬测实验室实际是一个真人居住过,改造成的一个测试房间。
东北这么冷的环境,大多数取暖的是通过烧炕。所以面对这么冷的气温,不光是对于空调制热是个挑战,其实也是对于整机零件耐用性的一个考验。
因为一般的空调零件的设计的温度可能也是才零下 30 度左右。那户外的气温越低,实际上室外能搬运到屋内的热量就会越少。而补气增焓的压缩机,在温度越低的功况下,它的提升的效果就会越明显。
那进到这个屋子以后,根本就想象不出来,室内温度既然有二十多度,比我们在墨河有地暖的酒店都要更暖和一些。

那此时只靠压缩机,没有电辅热的情况下,屋里的实际温度能达到将近二十六七度。其实在冬季影响整个制热效果的,不光是需要有补气增焓这样更好的压缩机,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个化霜的能力。
因为在零下一度的环境中,外机蒸发的时候,它产生冷凝水,就更容易出现这种结霜。霜结的越多,那空调就会停止运行,需要先化霜,才能继续的去吸热能了。

而小米的化霜时间,相比于普通外机,要短将近一个小时,化霜的间隔也缩短了将近两分钟。这也是他们这次优化的一个重点。这就意味着同样是工作一天,它停机的频次会更少,而每次停机去化霜的时间的间隔也会更短一些。
但是内机的用料怎么样呢?我们还是回到我们在武汉的一个拆机的测试。

其实为什么说中央空调贵呢?你看大金这样一个内机的价格,算下来是要 7-8 千块钱的。而国内,三千块钱不光能给你搞一个内机外机,还包安装。
不过单就小米跟大金的内机来看,在风扇的用料方面,两者区别和外机很像。小米的风扇的直径多了将近一公分,而大金的电机的功率要更大一些。
而蒸发器上的差距就很明显了。

大金用了一个接触面更大、扰流更好的一个微型设计,这对于风量跟维护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而小米这边采用的是个直片型的蒸发器,在清理的方便程度跟通风排水上会有更好的表现。不过,在换热效率方面,会略遇于这种大金的微型。所以小米选择方案,就是继续增加铜管的数量,达到了三排,比大金也多了大概四个。

除了用料以外,内机关键还得看这个降噪设计。因为现在随着小区的层数越来越多,每一层的间隔越来越小。
这个我们在中央空调横评里面讲过,因为现在大家留给空调的内机的空间越来越小,导致噪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那小米跟大金的风轮的叶片都用上了一个锯齿型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切割空气,让气流变得更平稳。常规的内机在主板跟风轮之间也很少做处理。那小米这做了一个封闭式的处理,这样就可以防止噪音从主板这里往外去泄漏。

总体而言,小米这次在中央空调产品上的用料,我觉得大家是可以完全放心的。能堆满的基本都堆满了。

就我们自己拆过了那么多中央空调来说,目前日系跟国产的用料相差并不可能很大,已经很难通过单纯的用料去区分到底是进口还是国产了。
大金的优势还是在于整个机器运行跟控制的逻辑上,而小米的优势则是互联网大厂的传统艺能:智能化。
/ 哪个选装值得买?
那传统品牌的内机,和买车一样,都是需要选装跟加配的。选装件主要是在出风面板、滤网、水泵还有网关上。
小米进入这个行业之后,也跟上了这个潜规则。但是收费的项目是什么呢?
首先是不一定需要的水泵,还有一个 3D 出风面板,还有各种功能的一个滤网。

那我们这里帮大家梳理一下,在这些选购的配件中,哪些是我个人非常建议大家去上的。
首先是这个 3D 出风面板,这可是很多高端空调的专属。现在官网的价格是卖 799 块钱,并不贵。我是非常建议大家买的。
因为它除了能够实现这种实时的避人吹和精准的人体感知的功能以外,最重要的是,它的实现原理是毫米波。而且为了避免死角,一次给你上了俩。

滤网这里如果你担心甲醛的话,可以选购甲醛的滤网。但是官网的静电除尘滤网,我是强烈安利必须要买的。简直就跟那个 Ultra 的车一定要去上挖孔的版本是一样的。
当然最能体现小米空调互联网属性的扛罢子,就是这个面板。它有屏幕,交互逻辑跟手机一样。主屏调温度,第二屏可以管风速,设置什么都隐藏在负一屏。

下面这三个还是独立的物理按键。我觉得更是神来之笔。为什么呢?装修没网的时候不影响你控制空调。
而且其他这几个按键你还能自行 DIY。想去开灯,想去启动扫地机,随便你怎么折腾。一个面板就能搞定全屋部分家电的控制。

所以你卧室里面标配这样一个面板,理论上来说,你房间里面灯的开关都可以直接省掉了。
不过有的朋友可能看出来了,这跟米家的智能面板看起来很像。

实际上它是把语音传感器换成了空调需要的一个温湿度传感器。网关带屏,带小爱同学。
估计很多朋友一看到小米的这个中央空调面板,估计迈不动腿了。一下就理解了小米去做这件事的一个先天优势。
/ 小米的安装什么水平?
但是,中央空调跟油烟机一样,属于一个七成效果要去看安装的品类。参数再强,如果安装不到位,那基本还是得判死刑。
拆机跟去漠河真不算难,但难的是,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小米到底能把控到什么地步。

因此我们还是在深圳花了一个星期,来去目击一位真实的业主,在他的家里边来去记录整个小米中央空调的安装全过程。
我们网上联系到一个业主,也是一个影视的从业者,甚至是做过《滚蛋吧!肿瘤君》的一个制片。

他的房子位于龙华区,是整个小区的二楼。因此,阳台外大院子,直接可以跟邻居一起来共享。我愿意称之为龙华李子柒。

来到真实场地,我才理解为什么说小米的第一款中央空调一定要去做单风机的外机。因为真的很多家庭是没有这个机位来去放外机的。
一是位置不大,物业留的位置根本就不够放,只能跟邻居的外机挤在这个位置里了。

还好这个位置刚好可以放进来。

但是现场的邻居知道小米中央空调的价格之后,就很难受。因为光是这个风管机,整套就花了大概 8000 多块钱,还不算其他房间的几台挂机。综合的总价,其实跟小米全屋中央空调价格差不多。

小米还在商城页面做了一个 3D 的选型工具,里面包含了国内大多数的小区,这个户型图甚至比一些物业还要全,还能模拟空调安装后的气流走向。

这个工具 考虑买中央空调的朋友,甚至是打算在附近租房的朋友,我们都推荐来试试。软件的配套也确实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
第二就是在开箱的时候,我们还发现了外机里面竟然随赠了一根铜管。

我们起初不知道这是干嘛用的,直到听到现场第一次拆机的师傅开始夸小米我们才知道。
师傅说,这个铜管,如果按米计算,一米的话是 180 元。小米随赠的铜管壁厚是 1.0,是为了高层室外安装时方便。这个比弯管器方便,可以随便弯折。

在为期两天的安装过程中,我们基本也看到了小米中央空调的流程。
在执行细节上,预约上门勘测,以及耗材、包材,小米能把控的基本都把控了。甚至未来也会上线,监工不在的时候,可以让师傅自己拍照上传到小米后台,人工 + AI 检测安装细节的环节。

再不济,大家还可以微博小红书 @雷总, 就像我们现场采访的,他们团队专门有人通过社交平台看用户反馈的。
但是,为什么说中央空调安装难,也不难,不难的地方在于这个行业已经足够成熟了。但是为什么难,就是哪怕流程设计的再合理,其实只要是人来执行,只要不是不是一直盯着,师傅就有可能走「捷径」。
人性就是最难把握的,比如充氮焊接这一步,一个罐子 80 多,如果没人盯着,就像在路上有 80 块钱,你捡不捡?

好,我们可以说,厂商可以 “以薪养廉”,别人给师傅多少钱,我翻倍。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安装的钱实际是我们掏。而且到了旺季,一个月排 20 单,你装的越快,装的越多的时候,依然只能压缩检测和安装的时间。 所以,没有个一个品牌敢拍着胸脯跟你说,绝对不出问题。

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案,除了相信品牌的 SOP,我觉的还是有必要给大家出一份,简单的科普,教大家,我们的中央空调产品经理,是怎么在现场监督师傅的,除了采访的氮气外,还有哪些重要的环节,大家最好直接来现场和师傅一起确认清楚。 我们会尽快出一个《中央空调监工:从入门到精通》。
大家可以点赞转发加速一下。 我们还是趁安装好之后,来实测一下耗电和噪音的情况。
在噪音上,一拖四的小米 16kW,在开启客厅里一台内机的情况下,听感上并不算吵,只有在三档开始才有差距,在客厅沙发的位置,只有 40dB 左右,跟我们之前测试过的挂机其实差不多。

而且,即使开到 7 档的最大风量也只有 49dB,大概相当于一个安静的办公室的噪音,大家可以对比挂机感受一下。而主卧三档噪音则只有 37dB,最高档也只有 46dB 左右,差不多是图书馆的噪音水平。
我们在过去一个月里,尽可能的通过拆解,实测的方式来收集 作为一个业主担心的问题,但是这一个多月过后,我作为今年也要装中央空调的业主,我自己对小米的整个安装、产品力,已经没啥疑虑了。
当然 ,就在这一个月里,小米的挂机的老对手们,几乎都出牌了,很多大品牌也都开始搞促销、立减了,仅仅这一点,我觉得哪怕大家因为户型和预算 没有选择小米,也能因为雷总的入场,买到更便宜的中央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