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提出的10条创业建议:
1. "专注于用户需求":始终关注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 "创新是关键":不断创新,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以解决现有问题或创造新的市场。
3. "团队合作":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4. "保持谦逊":即使取得了成功,也要保持谦逊,不断学习,勇于接受批评。
5. "勇于冒险":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要有勇气去尝试和冒险。
6. "长期视角":不要只关注短期利益,而要关注长期发展,为公司和行业创造价值。
7. "快速迭代":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8. "建立信任":与合作伙伴、员工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共同成长。
9. "学会放手":在创业过程中,要学会放手,让团队成员发挥自己的才能。
10. "保持热情":对创业充满热情,相信自己能够实现梦想。
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规划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当然,每位创业者的经历和背景不同,具体实践时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相关内容:
来源:中国妇女报
拉里·佩奇曾说: “12岁时,我就知道自己最终会创办一家公司。”之后,他和谢尔盖·布林一起创立了科技巨头谷歌,成为这家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搜索引擎的首席执行官,一种基于算法和关键词的在线搜索模式由此诞生。回顾其职业生涯,佩奇的10条创业建议,希望帮助企业家和创业者少走弯路。
1.不要在意创业起步时的规模
谷歌,苹果,迪斯尼和亚马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起步阶段所拥有的几乎只有梦想。但这是一个疯狂的创业者所必需的:即使没有资源,也要相信自己的想法和拥有坚决完成目标的决心。
如果这些优秀企业的创始人只是因为暂时没获得那么多支持,或建不成一个100人的公司就停止了创业,这些商业帝国将不复存在。
2.用一句话定义公司的目标
拉里·佩奇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他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谷歌的目标就是“让人们无门槛地获取尽可能多且有用的信息。”
用一句话定义公司的目标,确保创业者真正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创业的大方向容易出现偏差。
3.竞争万岁
“当我们开始创业时,很多人都说肯定会失败的,因为已经有5个搜索引擎了。”佩奇的是,谷歌虽然也是搜索引擎公司,但我们正在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关键在于,创业者想入局的市场肯定都会存在竞争,创业者需要努力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才能脱颖而出。
竞争是必要的,面对竞争的正确做法是不忽视它们,充分研究市场及竞争对手,快速行动,永远领先别人一步。
4.尊重并珍惜员工
员工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企业家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员工充分的肯定及奖励,这既可以提高生产力,也能激发员工潜能,将员工吸收为忠实的用户。
如果企业家或创业者能够像对待客户或潜在客户一样尊重他们,他们会回报给公司更多。
5.淡化功利性
如果一个公司的业务能够正常运作,就说明创业者还有能力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这才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正如拉里·佩奇所说,如果你在帮助别人,你就在做重要的事情,在改变世界。
创业的正确价值观是不断思考公司如何才能更多地服务他人,而不是计较做每一件事能挣多少钱。事实上,能做到更多更好地服务他人,赚钱就是水到渠成。
6.营造归属感
这会让员工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一部分,公司愿意了解每位员工的需求和挑战,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重。在团队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为自己争取利益一样努力工作,工作能力会明显提高。
7.保持学习习惯
很多人仅仅因为没有上过大学或没有特定的学位,就放弃了创业的梦想;也有很多人在工作后,就彻底扔掉学习,即使是像阅读这么简单的事情也不愿意做。
事实上,每天花几分钟阅读行业书籍或者文章充电,对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拉里·佩奇认为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比如如何推进项目进程,找到最合适的内容或者学会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等等。
8.追随你的好奇心
拉里·佩奇曾有一句名言:“当梦想出现时,抓住它!”每当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要崩溃的瞬间时,不要放弃,这正是实现转折的重要时刻。最成功的企业都是建立在梦想之上。
创业的疯狂之处就在于:赌上一切,坚信自己。
9.“如果人们不信任我们,我们将无法生存。”
赢得用户信任,这很重要。充分利用社交网络,能够帮助初创公司获得流量。更重要的是了解目标受众需求,与他们互动,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内容或服务,吸引潜在客户,这是一个走出去树立企业品牌的好方法。
10.远离舒适区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舒适是最糟糕的。完成一个短期目标时可以庆祝一下,但请快速投入下一场战斗。这才是良性的企业发展状态,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挑战层出不穷,整个企业才会充满动力。
2012年,当拉里·佩奇担任谷歌首席执行官时,他对投资者说了一句话,送给在路上的创业者们:“你能想到的一切都是可能的。” (摘自: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