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到1小时就能速发证件”的乱象,这通常指的是一些非法的、未经正规程序就能快速获取证件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的问题和风险:
1. "非法途径":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速发证件”可能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如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等,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2. "证件真实性":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的证件很可能是不真实的,使用这些证件可能会带来法律风险。
3. "信息安全":在非法获取证件的过程中,个人敏感信息可能被泄露,造成个人信息安全风险。
4. "社会信用":使用非法途径获得的证件,不仅损害了社会信用体系,也可能导致个人信用受损。
5. "法律责任":对于非法获取和使用证件的行为,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的规定,一旦被发现,将面临法律责任。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以下是一些建议:
- "遵守法律法规":获取证件应通过正规渠道,遵循法定程序。
- "提高警惕":对于声称能快速办理证件的承诺,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不明身份的个人或机构。
- "积极举报":发现非法证件的制作、销售和使用,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总之,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抵制非法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内容:
央视财经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厨师、外卖员、护工、月嫂等从业人员,每年都至少要进行一次相关传染病的筛查,并办理健康证,才可以上岗工作。但在一些地方,办理健康证的体检过程中,存在种种违规情况,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健康证”体检项目缩水,54分钟速成
《财经调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南宁市第六人民医院为公共服务人员办理上岗需要的健康证时,检验过程松散随意,甚至漏检都能办下健康证。体检指引单上面明确标注了要检验的项目为抽血检验、体征内外科和X光胸透等。然而,记者只做了X光胸透和抽血化验,还跳过了询问既往史和体征检查。即便如此,依然拿到了南宁第六人民医院办理的健康证。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目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目录包括:霍乱、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在天津市铭华医院,记者同样在未进行任何既往病情询问和其他体征检查的情况下拿到了健康证。

在沈阳康民医院,健康证的体检项目,甚至干脆去掉了内科检查和X光胸透,记者采血结束后就离开了医院。就这样,在没有既往史的询问,没有针对皮肤传染病的体征检查,没有进行针对肺结核的X光胸透的情况下,仅过了一天,就从沈阳康民医院办出了健康证。
在郑州二七爱康中医院,工作人员直接告诉记者不需要进行内科检查,办理健康证有血液检测、X光胸透和测量血压这三项就够了。记者只量了血压,抽了血,便在两天后拿到了这张健康证。但是这张健康证的发证单位并不是郑州二七爱康中医院,而是郑州金水慧慈医院。
记者又来到郑州金水慧慈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导诊台上写着的“血压测量、胸透、肝功、内科”不用都做。记者以备孕为由,并未出示任何证明,就免去了X光胸透检查。

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家医院代替内科检查的竟是理疗推销。在记者加入推销群后,医生就在体检表上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皮肤病等几个位置画上了横线,表示检查通过。采血结束后,记者离开了医院。在只抽了一管血的情况下,第二天一早就从郑州金水慧慈医院拿到了健康证。

在郑州名为福德堂的中医院里,记者只做了X光胸透、采血、血压测量后,便在记者的体检单上肝炎、痢疾、伤寒、肺结核、皮肤病等位置盖上了“未见异常”“未触及”等印章。这个过程中,医生没有对记者进行任何询问和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采血并不是静脉采血,而是指尖采血,采血量仅有几滴。检查结束后,工作人员就在现场操作打印机打印健康证。从记者挂号缴费到拿到健康证,一共用时54分钟。

劳务中介、体检中心变“造假流水线”
不仅是部分医院存在违规行为,一些劳务中介还可以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代检”服务,也就是冒名顶替体检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从而获取上岗需要的健康证。
在天津仁泰体检中心,在整个体检过程中,该医院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对记者身份进行核对,也没有进行任何内科体征检查。

两位年龄样貌和身高体态完全不同的记者互换身份进行体检,并未被发现。三天后,记者从天津仁泰体检中心就办出了一张“替检”的健康证。
在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华晨医院办理健康证时,甚至男女互换身份,仍然可以通过体检,办出正规的健康证。医院的体检表上没有体检人员的照片,能体现个人信息的只有手写的姓名、性别和年龄。36岁的男记者将体检单交给年龄相差近10岁的女记者,女记者代替男记者进行体检。整个检查过程中,没有医护人员核对体检单上的个人信息。在异性代检的情况下,第二天下午,记者依然拿到了健康证。
“扫码包过”的假健康证真能通过外卖平台核验?餐厅服务员也可能是“假健康”
除了一些医疗体检机构在健康证体检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记者还发现,竟然有人在制售假健康证。在外卖小哥的推荐下,记者联系上了办假证的人,得知只需要15元,提供照片、名字、生日就可以做出健康证,保证可以通过外卖平台的审核,不过全额退费。在收到对方发来的健康证后,记者按照外卖平台的要求,一步步上传健康证,30分钟后,系统便提示审核通过。记者又花了10元后,收到了第二张健康证,按照另一家外卖平台要求,上传健康证,同样审核通过。

在网络平台上,记者发现很容易就能找到“代办健康证”的各种广告,这些广告宣称“无需到场、当天出证”,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记者和多位办证人取得联系,对方承诺健康证保真,可以扫码认证。这些健康证外观与实地办理的健康证几乎一模一样,通过微信扫码也可以扫出相应信息,但记者用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查验真伪的软件进行鉴别,就无法扫出信息了,也就是说,这些健康证都是假证。

为了解市面上餐饮企业对于健康证的态度,记者来到餐厅应聘服务员,直接告诉店长,自己的健康证是网上买来的假证,询问是否可以入职。其中一家的店长告诉记者,新入职员工的健康证他一般不会去辨别真伪,但既然知道了健康证是假的,还是要求记者去办理一张真实的健康证再入职。而另外一家的店长却直接“无所谓”。

来源: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