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较旧的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更换新一代的CPU来提升性能。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自己更换CPU的步骤和建议:
1. "确认兼容性":
- 首先,需要确认你的笔记本电脑是否支持更换CPU。不是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更换CPU,尤其是那些使用集成CPU的型号。
- 查看笔记本的说明书或在线搜索,了解你的笔记本型号的CPU是否可更换。
2. "选择合适的CPU":
- 如果笔记本支持更换CPU,接下来需要选择一个兼容的新一代CPU。这包括检查处理器尺寸、功耗、接口类型等。
- 根据笔记本的散热能力和电源规格,选择合适功耗和性能的CPU。
3. "准备工具和材料":
- 你可能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如螺丝刀、反作用螺丝刀、撬棒等。
- 确保你有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避免静电对CPU造成损害。
4. "断电并备份数据":
- 在操作之前,确保笔记本电脑已经完全断电,并备份所有重要数据。
5. "拆卸笔记本":
- 根据笔记本型号,按照说明书拆卸后盖和必要的内部部件,如电池、硬盘等。
6. "更换CPU":
- 小心地将旧CPU从插槽中取出,注意记录插槽中各个引脚的位置。
- 将新CPU按照旧CPU的位置安装到插槽中,确保所有引
相关内容:
环保这个词被科技公司玩出了新高度,减量不减价叫环保,强制换代就叫做「计划淘汰」。
小蝾不知道一个充电头成本多少,但却知道因为太卡就换了脸盆是有多浪费。

硬件的发展速度并不一致,部分硬件性能跟不上导致整机跟着陪葬是正常现象。
对于厂家来说,这是带动了销量,但对于用户来说这完完全全是鞋子短了袜子也跟着换-没必要。

与手机、平板、笔记本这种买来什么样淘汰什么样的产品相比,能够 DIY 、选择性升级的台式机就自由多了。
跟上时代的同时又没有不必要的浪费,模块化的才是真正的环保。

手机模块化的想法至今还没谱,但自己动手就能组装笔记本这条路已经有了。
去年2月,一家名为 Framework 的美国公司推出了一款不一样的笔记本产品。

与其说是笔记本不如说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的大部分配件都可以轻松简单拆装、更换、升级。
内存、SSD、无线网卡这些普通笔记本也能拆装升级的就不用说了,Framework 笔记本连主板 CPU 都可以自行更换。

甚至接口都是可以自定义的,USB-A、USB-C、视频口、网口想怎么搭配怎么搭配。

为了秉承模块化的精神,一台 Framework 笔记本的各部分零件都可以单独购买,大到屏幕、外壳,小到转轴铰链全都齐全。

因此,你一共有三种选择:
成品 Framework 笔记本电脑
需要组装的 DIY 套件
从零开始选配组装
DIY 套件比成品便宜接约200刀,虽然一部分是有无正版系统的差价,但知识就是财富还是没错的。

12代酷睿 DIY 版售价从819美元(人民币5515元)到3047美元(人民币20518元)。
配置从i5到i7,内存/SSD 从0+0到64G+4TB、有无WIFI 6E 网卡、有无正版系统供选择。

如果完全散配,是更便宜还是更贵就懒得计算了。
不过,你的 Framework 又何必是笔记本?

实际上 Framework 和普通笔记本比起来也不会更便宜,但算一算升级换代的成本,模块化的优势就体现了。
12代酷睿主板套件也将单独推出,如果原来有一台 Framework 笔记本,现在只需要 449-1049 美元即可得到一台「新」的电脑。

不要忘了换下的老主板还能二手回血,甚至垃圾佬可以等13代出了捡别人换下来的12代。
因为其他大部分配件都是很多年不会变标准的,因此隔几年升级一下主板 CPU 又可以满血复活。

不管怎么说,模块化对用户来说都是更加环保且省钱的方向。
这也能使用户的选择更加自由,不像现在,「这笔记本没有雷电接口、那款屏幕不行、另一款带的 SSD 又太垃圾了...」

Framework 也不是第一家将自由 DIY 精神带到笔记本上的公司,国内好多年前就能见到蓝天、微盟模具的准系统笔记本。
它们以高性能和高性价比在圈内红极一时,但还是由于知识门槛、模具结构复杂通用性较低、售后麻烦等问题无法普及。

和 Framework 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追求性能和性价比,一个追求简单自由。

P870TM-G 2x GTX 1070 SLI
当然它们也有着各自的弊端,并且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既是纯小白又不想动脑动手,完全不在受众范围内。

但不管怎么说,能够自己选择、定制甚至是组装笔记本是一件让 DIY 玩家激动的事。
如果 Framework 进入国内,小蝾肯定会整一台玩玩,至于准系统,青春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