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中的5S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进行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的管理,这五个步骤分别代表了日语中的五个单词的首字母,简称5S。以下是做好现场5S管理的具体方法:
### 1. 整理(Seiri)
- "目的":清除生产现场不必要的物品,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
- "方法":
- 识别“需要”和“不需要”的物品。
- 对于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如废弃、转让或存放。
- 确保只保留必要的工作工具和材料。
### 2. 整顿(Seiton)
- "目的":合理摆放物品,便于取用和归位。
- "方法":
- 制定物品摆放的标准和规则。
- 使用标识和标签,清晰标明物品的位置和用途。
- 定期检查物品摆放是否符合标准。
### 3. 清扫(Seiso)
- "目的":保持生产现场干净整洁,预防污染和事故。
- "方法":
- 设定清洁计划和责任区域。
- 定期进行清洁,包括机器、地面、墙面等。
- 使用适当的清洁工具和方法。
### 4. 清洁(Seiketsu)
- "目的":形成一种持续改进的文化,使5
相关内容:
一,现场5S管理做不好的根本原因——“清洁”没有做好
很多制造企业的现场5S管理做不好,根本原因也是唯一的原因——5S中的“清洁”没有做好。
5S中的“清洁”的作用,就是维持良好的5S管理及状态。而“清洁”没做好,主要原因又有:
- 对做好5S管理的目的不明确,或理解有误;
- “清洁”的组织和机制没有建立或没有固化;
- 5S管理的标准缺失(包括标准的经常变化),或标准要求太低;
- 改进改善不彻底,这也是素养问题。
至于又出来什么6S、7S,那是根本没有理解5S管理的目的和内在逻辑。
而要做好5S管理,那就要解决上述目的、组织、标准和素养的问题。
二,5S管理及其内在逻辑
1、5S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和明快的作业环境。
- 安全,是5S的目的之一,所以就不要再把它加到5S里成6S了,多此一举,还打破了5S管理的逻辑,同时使安全管理也不专业。
- 可靠,就是更稳定,有质量,可持续。
- 高效,就是物品器具的放置要以效率优先为原则,不是整齐划一假精致。
- 明快,就是干净、明亮、不凌乱的工作环境,带来员工愉悦的工作心情。
2、5S的定义及管理的逻辑。

5S的定义可见上图,其管理的逻辑,是把“整理、整顿、清扫”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并通过“清洁”(建立组织,定标准,定期检查),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工作的日常化;最后,通过时间让员工养成以上4S习惯,内化为员工素养。
可见,5S管理主要的活动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4S,素养是做好4S后必然的结果(这也是在丰田和日产只有4S的原因)。
三,一步一步分阶段提升5S
要做好5S,“清洁” 是根本。5S做得好不好,就看“清洁”做得到不到位。“清洁”,就是建立5S管理的组织,确定5S的标准,并组织定期的检查,以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日常化,并养成习惯形成素养。
在开展“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时,要从小事和易做的事做起,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确保持续做好每一件事,并“做好一个阶段,巩固一个阶段,再开始下一个阶段”。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我们可以分四个阶段来推进5S活动,每个阶段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活动的内容(即标准)如下图所示(使用时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和现场的特点作出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延缓各阶段5S工作标准内容的推进,但不能降低工作标准的要求。否则,标准低了,现场5S的水平也就低了。
- 第1阶段5S工作内容: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建立5S组织机制,和对物料的整理整顿。




四,做好5S管理的关键
- 从工厂规划和工艺设计的源头,就要考虑5S管理的要求。
- 建立5S责任分区。
- “清洁”是做好5S的根本,而5S检查是做好“清洁”的根本。5S检查,除了要具有专业性以外,更要营造一种“现地现物”的交流氛围。
- 循序渐进,做好一个阶段,巩固一个阶段,再开始下一个阶段。
- 领导参与。
- 塑造持续改善的文化,强化5S高效率和低浪费的绩效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