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是英特尔公司提出的一种处理器技术,它允许一个物理核心同时处理两个线程。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处理器的效率,尤其是在多任务处理和执行密集型任务时。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处理器都继续使用超线程技术,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性能提升有限":虽然超线程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处理器性能,但它的提升幅度相对有限。随着多核处理器的普及,单个核心的性能提升已经不如多核心带来的效率提升明显。
2. "能耗问题":超线程技术需要额外的硬件资源来支持,这会增加处理器的能耗。在节能成为设计重点的今天,降低能耗成为处理器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3. "软件优化不足":超线程技术要求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一技术。如果软件没有针对超线程进行优化,那么超线程技术的优势就无法充分发挥。
4. "市场竞争":随着AMD等竞争对手推出多核处理器,英特尔逐渐减少了超线程技术的使用。多核处理器在性能和效率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英特尔开始转向多核战略。
5. "价格因素":超线程技术的实现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这可能导致处理器成本上升。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降低成本成为厂商的一个重要策略。
综上所述,尽管超线程技术在一定时期内为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做出了贡献,但在多核处理器普及的背景下,其性能提升有限、能耗较高、软件优化不足等问题使得它
相关内容:
超线程这东西,很多小伙伴肯定都很熟悉了,就是一个核心能当两个核心用呗。这个技术在英特尔CPU上可是用了很久了,不过最近这一代英特尔CPU里,却有很多不再使用超线程,让它们的总线程数显得有些“寒酸”,这说明它们不行了么?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件事吧。

现在的CPU核心都是大而全的设计,拥有各种功能模块,保证了通用性,但也造成核心浪费比较大,数据总是只需要部分模块就能处理,就有很多模块空闲着。再趁机加进去一个数据进行处理,让一个核心同时处理两个数据,这就是超线程了。

至于效果,我们可以看看支持多线程的应用,超线程和同样数量的核心表现很接近,可以说是很有效地提升了性能。此外超线程还特别适合做一些后台工作,比如现在防病毒软件要开启虚拟机进行病毒验证,以免病毒库影响系统安全,它们通常核心相对空闲时用超线程运行,尽量不影响系统的主要任务。

至于有些处理器不要超线程了,其实原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任务分配更好,让核心工作效率更高,没有什么空闲单元。一个是核心工作能力已经达到功耗、发热的极限,所以宁可让空闲的计算单元散散热,也不能再加重它们的负担了。

当然,不要超线程的前提条件还是性能足够。比如第九代酷睿里,入门级产品也有4个核心,足够应对主流应用和游戏,取消超线程可以让它们的功耗、发热都更低。而高端和专业应用多线程越多表现越好,那么高端的酷睿i9就宁可功耗、发热量高一些,也要加入超线程。

简单地说,超线程其实并不是CPU的必选项,而是需要一定代价的加分项,了解这一点就好了。那么,小伙伴们挑选CPU的时候是想要更低的功耗发热+足够的性能,还是用功耗发热换取专业级性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