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教授是中国知名的管理学专家,她的研究和管理理念深受业界和学术界的好评。关于成熟的管理者如何发挥影响力,以下是她的一些观点和理论:
1. "价值观的引领":成熟的管理者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作为团队和组织的导向。价值观的一致性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提升影响力。
2. "以身作则":管理者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他人。一个言行一致的管理者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3. "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是影响力的基础。成熟的管理者懂得如何倾听、如何表达,以及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4. "决策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的决策,能够展现管理者的领导力,从而产生影响力。
5. "激励和鼓励":通过激励团队成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团队在挑战面前更加团结和坚韧。
6. "建立信任":信任是影响力的基石。成熟的管理者通过公正、诚信的行为建立信任,使团队成员愿意跟随。
7. "适应变化":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成熟的管理者能够迅速适应并引领团队前进,这种前瞻性和应变能力也是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8.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团队中保持竞争力,进而增强影响力。
总之,陈春花教授认为,成熟的管理者通过以上几点,能够在团队和组织中发挥出
相关内容:
“领导”是大家极其熟悉的一个词,很多人习惯性认为“领导”是领导者的专称,这个理解是错误的。领导其实是一个管理职能而非领导者,而作为管理职能,领导借助于影响力发挥作用,那么影响力到底来源于什么?本文从实践角度,给读者以操作上的启发。
春暖花开

领导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群体目标的过程。领导者就是负责指挥、协调群体活动的责任人。现实中,并非所有的经理人都是领导者,但优秀的经理人多半是能干的领导者。
并非所有居于领导岗位的人都能领导,不在领导岗位上的人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领导作用,因为领导职能有着自身的特性,即作为管理职能,领导借助于影响力而非职位发挥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任何人都可以发挥领导职能,只要他具有影响力。
影响力由两个要素构成:第一个是权力,第二个是个人魅力。很多人对权力和个人魅力进行过描述,在这里我想从实践的角度来加以说明,给大家一些操作上的启示。

权力本身就具有影响力。面对权力,很多人直接选择臣服,还有很多人选择依附。但是,在同样的权限范围下,一些人能让权力的影响力变得极其巨大,一些人却没有办法让权力产生影响力,为什么?
其实,这是因为运用权力的能力不同。权力产生影响力可以从五个角度来体现:法定权、专家权、奖赏权、惩罚权、统治权。
(1)法定权
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权力自身就会产生影响力。因此,在管理中需要在制度或者结构上把权力明确下来,这样它所具有的正式威力才能产生有效的影响力,也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2)专家权
专家权是指专家的权威可以产生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并不是要求领导者成为专家,而是领导者可以借助专家的影响力来获得自己的影响力。
比如,领导者有权评定谁是自己需要的专家,然后通过发挥专家的影响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可以这样表达,其实专家并没有专家权,专家权在领导者手里,专家只有通过领导者的专家权才会产生影响力。
这就是专家权,这个权力在老板手里,不属于专家。
(3)奖赏权
获得肯定和赞赏是人性的基本需要,因此奖赏具有很多的影响力,特别是来自高层管理者的肯定和赞赏对员工的影响力尤其巨大。
职位越高的人,使用奖赏权的机会越多,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但是,我们会发现,通常来说,职位越高的人,奖励的习惯越少,批评的习惯越多,甚至有人认为这样做会形成权威。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位置高的人评判和批评的机会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评判和批评会带来让员工服从和认同的效果。实际上,多一点奖赏,会对员工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并获得良好的认同。
(4)惩罚权
惩罚具有影响力是大家都熟知的常识,在此我不再赘述,我会将它与权力的最后一个角度一一统治权合并说明。
(5)统治权
统治权和惩罚权有着很多相似的特征,因此,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讲。使用惩罚权和统治权都需要一个前提,即一旦使用这些权力,就需要考虑运用的效果,也就是说,必须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否则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一不但不会产生影响力,反而会导致影响力下降。
对于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而言,法定权、专家权和奖赏权应该多使用,而统治权和惩罚权应该尽量少使用,但是一旦使用就要严格有效。
在管理中,领导职能的发挥也是这样的:足够的严厉和充分的奖赏,让人们愿意把生命交付给你。而领导者也可以明确地告诉下属:你的生命一定是有可靠的依靠的。

具有相同权力的两个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力,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原因就在于二者的个人魅力不同。
个人魅力取决于个人自身的修炼,也可以说是个人的性格外化。这方面并不是我的专长,我想从一个我可以把握的角度来做一些介绍,使我们在个人魅力的修炼上得到一些参考。
这个角度就是从构成看,个人魅力有五大构成要素:外貌、类似性、好感回报、知识、能力。
(1)外貌
个人魅力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外貌,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外貌上能产生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外貌上吸引人的人总是会更容易获得支持和帮助。
不过,有一个现象是,人们对女性的外貌要求高,对男性的外貌要求低。所以,我常常开玩笑说女人比男人难成功。
外貌没有客观评价标准,什么样的人长得好看,什么样的人长得难看,更多的是依据公众的评价。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是想提醒大家,我们需要关注公众的评价。正因为要面对公众,所以不管你自己是如何想的,都需要非常认真地整理自己的仪表,给人认真、整洁的印象,否则就会导致个人魅力丧失。
(2)类似性
所谓类似性,就是和人群保持互相认同而不是与众不同。
领导者需要融入群体,和群体保持一致,让人们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境遇,有着相互可以理解的认知,并且对环境有相近的认识,彼此没有什么分别。
很多管理者总是希望自己比身边人更聪明、有更准确的判断,能超越群体,能与众不同,能带领大家。但是,这样的理解是错的,因为只有认同才会产生影响力,真正的领导者都是融入群体获得认同的。
如果一个管理者在任何场合下都是对的,那么这个管理者发挥领导职能的机会反而会减少,因为所有在他身边的人都感觉自己比他水平低,这种感觉会很难受,以致没有人愿意与他合作。
所以,管理者要提醒自己,不要努力去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周围的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当大家都正确的时候,影响力自然会产生,而这时管理者也会得到赞赏和爱戴。
如果你追求的是自己的正确性,并且努力证明别人是错的,那么,虽然事实也许真的是你都对而别人都错,但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你被划成另类,这时你是无法得到认同的,也就无从获得影响力。
类似性对于形成个人魅力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不具备类似性,管理者就会无法和员工达成共识。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这时尤其需要管理者具有类似性,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员工的能力。
我不能要求管理者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是我们都应该学会宽容和接纳,基于宽容和接纳才能正确对待今天年轻员工的价值选择。
(3)好感回报
好感回报是指管理者需要先付出,之后人们才会回报你、追随你,使你获得领导力。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规则,也叫黄金定律: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先怎样对别人。
好感回报是一个有效地获得个人魅力的途径。只要你愿意付出,就一定会获得认同,进而产生影响力。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给大家希望,让大家感觉可依靠,如果领导者能够为此做出努力,人们自然会追随。
(4)知识
知识的影响力已经渗透人们的生活。拥有知识能使人具有魅力,进而具有影响力,科学家和专业人士所具有的影响力就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作为个人魅力的构成要素,知识有着自身的特点:它要求既有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有生活知识。
简单地讲,就是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成生活知识,如果管理者具有这样的转化能力,他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提升他的个人魅力。因此,要想真正施加影响,就要将专业知识变成生活知识。
(5)能力
能力有很多种分类,在个人魅力的构成要素中,能力指的是认同力、网络力和办事力。也就是说,个人魅力体现在能力上是需要和群体互相认同,构成有效的人际关系网,并且能解决问题的。
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如果管理者不能解决问题,就不可能具有个人魅力。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管理者要“做能做之事”。
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办很多事,但是不能保证每件事都能办成,而这是极其错误的。如果你做了十件事,办成了八件,有两件没办成,那么,没有办成的两件事就会被人们记住,而成功的八件事则会被人们淡忘。
我常常听到很多管理者对我讲:“这不公平,我给他们做了那么多的事,他们都不记得。我唯一没做到的他们反倒记得。”这恰恰是形象记忆的特点。
真正成熟的管理者知道把问题交给更合适的人来解决,而不是自己解决所有问题。不要急着自己去做事,而要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去做事。这样,不仅别人可以把事情做成功,你也有精力把自己要做的事做好。管理者的个人魅力由此得以彰显。(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