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充电宝,看你“横行”市场到几时?

劣质充电宝,看你“横行”市场到几时?"/

劣质充电宝对消费者和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下是一些原因和可能采取的措施来减少这类产品的“横行”:
### 原因: 1. "低廉成本":劣质充电宝由于材料和生产工艺成本低,对消费者吸引力大。 2. "缺乏监管":一些充电宝品牌和生产商没有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法规。 3. "消费者认知不足":消费者可能不了解劣质充电宝的危害。
### 减少劣质充电宝横行的措施: 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充电宝市场的监管,确保所有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2. "提高标准":制定更严格的生产和质量标准,包括电池、电路、外壳等部件。 3. "加强宣传":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提高消费者对劣质充电宝危害的认识。 4. "市场清理":对市场上的劣质充电宝进行清理,禁止销售和进口。 5. "消费者教育":教育消费者如何识别优质和劣质充电宝,鼓励购买知名品牌产品。 6. "责任追究":对生产和销售劣质充电宝的企业进行责任追究,包括罚款、吊销执照等。
### 总结: 劣质充电宝的“横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减少其对消费者和公共安全的威胁。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帮助改善充电宝市场,让消费者更安全地使用充电宝。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大小

记者走访发现,充电宝市场鱼龙混杂,亟待整治规范。

充电宝市场没有一个统一的生产标准,整个生产过程没有任何规范,品牌越来越多,造假也越来越多。这些现状或将因首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的出台而得以改善。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逐渐普及的情况下,电池续航能力的“短板”使得充电宝这一新兴产物日益受到追捧。然而,在火爆的市场背后,电量虚标、假货横行等业内通病同样突出。商报记者近日走访本市虬江路电子商场发现,该市场在售充电宝几乎均无3C认证,部分店铺以“5万毫安容量”为噱头招揽生意,却也自认是“有名无实”。

■调查

同款产品价差甚大

市民潘先生手头刚刚“罢工”的一个充电宝是上个月他出差时在火车上买的。“当时手机快没电了,看火车上有服务员兜售充电宝,就想买个先救救急。”潘先生说,服务员起初开价160元,声称质量有保证,1万毫安电量能为手机充电5次以上。几番讨价还价下来,最终以100元的价格成交。

“然而实际用下来,不仅充了一次就没电了,更可气的是,质量非常糟糕,摔过一下后就彻底没法用了。”潘先生后来在淘宝网上一查,同款产品网上最便宜的只卖45元。粗粗一算,自己费了口舌压低来的价格仍然比网购价贵出了一倍多。

且不论火车所赋予充电宝的“特殊身价”,事实上,即便是在两家实体商铺内,同款充电宝要价也相差甚远。商报记者以其中比较普遍的一款标示为10400毫安、官方售价69元的小米品牌充电宝为例,通过太平洋数码与虬江路市场的对比发现,该产品贵的卖到六七十元,便宜的仅售三四十元,甚至还有还价的余地。

同品牌同电量,且官方明码标价的充电宝,开价竟可如此随意?走访中,一位从事充电宝生意多年的私营老板向记者透露,市场售价之所以存在高低之分,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商铺的地理位置和租金,而另一部分原因就是正品和仿货之间的区别了。“一般正规大商场内卖的移动电源肯定比我们这种小店铺来得贵,流动摊贩卖的又比我们来得便宜。同样,我们进货一般会选择价格合适的中小品牌,大商场相对来说知名品牌多一些,而像摊贩手中的多是一些劣质仿货,这就与正品形成了不小的价格差。”

■乱象

商铺老板自爆售假

为了摸清充电宝市场中的种种乱象,商报记者特地前往著名的以买卖旧电子产品为主的虬江路电子市场。走访前记者料想,此处的市井气息可能更能还原这一市场的鱼龙混杂之象。

果不其然,那种只有在网购过程中才有的同种产品货比十家的购物感能在此处真实还原。现场,不论大小商铺,几乎每家都有充电宝在售,标示着“超大毫安”的一个个“廉价”充电宝被摆放在了柜台最显眼的位置,由此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见记者在柜台前逗留时拿起标示着“2万毫安”的某品牌充电宝,一位商铺老板主动上前搭话。“要买个什么样的充电宝?给什么手机充电?大概几寸屏幕啊?”得知记者的手机是4.7寸屏后,该店主从玻璃柜面内挑了几款1万毫安左右的充电宝供记者选择。记者指着原先“中意”的那款2万毫安充电宝想询问一二,该店主竟直截了当地表示,“那是假的。”

“我也不坑你。像这类标着2万(毫安)的,甚至标着5万(毫安)的,基本是假的。现在市场上还是少有能达到2万(毫安)的(充电宝)。”该店主实实在在地拿出一个标示为1万毫安的充电宝让记者比对着掂分量,2万毫安的充电宝竟还不及1万毫安的重。

当记者质疑如此假货是否还有市场时,该店主旋即又扔给记者几款外观粗糙、品牌不详的充电宝,打趣儿道,“不像小米、三星这类品牌,这种杂牌产品你肯定没听说过。如果不识货,给你开价100元,你也会信;识货的,可能20元清仓价直接甩卖给你了。”该店主直言不讳地表示,很多人本身就是图便宜才来虬江路淘货,明知山寨货也不会较真。

■排查

实际电量大打折扣

为对国内充电宝市场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去年,国家质检总局曾分别委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与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对国内充电宝市场进行全面的质量风险监测。结果发现,在采样的32批次产品共224件样品中,有17批次的电芯容量(也就是电源容量)测试值明显低于标注值,总体不符合率为53.1%;抽查的充电宝中有一半以上都存在容量虚标的现象,且全部存在安全风险。

无独有偶,在上海市消保委此前针对充电宝市场的一次比较试验中也发现,抽检的40件样品中,实测容量与标称容量都存在较大偏差,偏差最小的为28.4%,偏差最大竟达到57.9%。

对此,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黄如告诉商报记者,由于在增压充电和输出放电过程中,电量转化本身会消耗一部分能量而出现一些损耗,导致最后输出放电电量肯定比理论数据要小一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市场在售的充电宝在外包装上标注的只是电芯实际容量,并不标注输出后的折损容量,这就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导。而部分产品在外包装上标示的“100%标示电量”、“真实不虚标”等广告语则明显涉嫌虚假宣传。

黄如预计,按照一定的能量消耗来算,充电宝的实际电量如能达到所标示能量的70%以上,基本还是属于合格产品。而对于充电宝电量的预估,黄如提醒,消费者可根据产品的实际重量来做简单判断,“一般而言,标示为2000毫安的充电宝重量在40克左右;如要达到2万毫安,整体重量至少应该在400克以上。”

■规范

强制标准8月实施

黄如透露,事实上,移动电源的技术门槛非常低,而这也正是充电宝市场乱象丛生的源头所在。“从内部构造来说,充电宝的组成非常简单,一般由充电电芯、保护电路、USB接口、开关以及包装外壳等几部分组成。对于小型厂家而言,只需要购买电芯等部件进行组装即可,并没有多少技术可言。”

正因为充电宝的内部核心集中在了充电电芯上,因此它就成为了决定充电宝成本以及收益的最重要部分。部分小厂家为了压缩产品成本,会将拆机电芯、次品电芯、无认证电芯等劣质电芯和保护电路重新组装加工成充电宝后对外销售,由此增加了不可预知的产品安全风险。近年来,各类充电宝爆炸、烧坏手机等事件确实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充电宝市场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生产标准。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整个生产过程没有任何规范,品牌越来越多,造假也越来越多,质量自然越来越堪忧。”黄如透露,但这些现状或将因首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的出台而得以改善。据他介绍,该标准包含了30多项数据指标,从温度、振动、跌落、洗涤、充电、短路等多方面对产品性能提出了详细要求,并且对笔记本电脑、手机、对讲机、照相机、导航器、录音笔等数码产品也同样适用。据悉,作为国内首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该标准将于2015年8月起正式实施。

市消保委:给消费者和厂商敲警钟

针对移动电源行业内的各种乱象,市消保委近日发布提醒说,消费者应选购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品牌、产品容量等信息标注清晰完整,中文说明书等配件齐全的产品,如输入输出参数、产品容量等基本信息应在产品机身或外包装箱上体现。如需单独购买为移动电源充电的充电器(电源适配器),则应选择与移动电源标称输入参数匹配且经过认证的充电器。

在使用移动电源时,要按照说明书使用,例如产品的充放电参数、方法等,以及产品明示的满电、空电状态,避免长时间(如通宵)充放电。同时,应避免在寒冷的室外或低温下使用。业内专家解释称,这是因为温度过低会降低电池的活性,导致其电芯充放电性能下降,从而减少产品的输出容量。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在使用时还应远离高温、火源或腐蚀材料,如发现电池鼓胀、漏液或有异味时,需立即停止使用。温度较高的夏天,切勿将移动电源置于封闭的汽车内为手机等充电。

另外,对于生产厂商,市消保委提醒说,为规范移动电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生产商在标注产品容量时,应当综合考虑各种能量损耗因素,按照产品实际可提供的容量标注,而不只是简单地使用内部电芯容量进行标注。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