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犹疑,AI“贴脸开大”时代,揭秘普通人如何识破假象不落坑

眼见犹疑,AI“贴脸开大”时代,揭秘普通人如何识破假象不落坑"/

在AI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特别是在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领域,AI“贴脸开大”现象确实存在,这可能会给普通人带来信息误导。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普通人避免掉入此类陷阱:
1. "增强信息辨别能力": - 学会分辨图片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对比多个来源的信息来判断。 - 关注权威媒体的报道,避免轻信未经证实的网络信息。
2. "了解AI技术原理": - 对AI如何处理图像、视频等有基本的了解,知道AI可以生成非常逼真的图像,但并不代表它们一定是真实的。
3. "培养批判性思维": - 对网络上的内容保持怀疑态度,不轻易相信未经验证的信息。 - 对于看起来过于完美或不合常理的图片或视频,要提高警惕。
4. "使用验证工具": - 利用现有的图像和视频验证工具,如Google Reverse Image Search,来检查图片或视频的来源和真实性。
5. "提高法律意识": - 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恶意使用AI技术制造虚假信息的行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6. "加强自我保护": - 在社交媒体上谨慎分享个人信息,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 对于要求提供敏感信息的情况,要保持警惕。
7. "关注官方公告": - 关注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官方公告,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和信息真实性认证信息。

相关内容:

最近,短视频平台充斥着大量“雷军”AI配音骂人视频,把这位科技大佬塑造成“出口成脏”的形象。有网友调侃称“国庆七天被雷军追着骂了八天”。

不过,这些语音包虽然给大家带来不少乐子,但也引发诸多争议,掀起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近段时间,全球各地都有AI语音或视频的危害事件。AI造假,似乎已成为一个无法关闭的潘多拉魔盒。前不久三只羊就陷入“卢总录音门”风波,后据警方调查,音频内容不实,属于AI伪造。

AI工具的实用性在过去几年越发地有口皆碑,但尝到甜头的不止是一般用户,也有不法分子。

AI换脸制造图片视频、AI伪造图片传播谣言、AI合成视频实施诈骗……“有图有真相”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在网络上看到的图片、音频,甚至视频,都可能是深度伪造技术做出来的。

当电信诈骗披上AI的“外壳”,很多风险都应该被重新审视一遍,比如“耳听为虚”,但“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落实具体案例上,AI诈骗可能会是这样的——

诈骗团队不知从哪拿到了你的照片,用AI合成到了一条低俗视频里,给你发了短信,要求你转账删除。但这视频制作得相当粗劣,人脸处“贴图感”和“边缘锯齿”过于明显,你可能一笑而过、不会上套,但自己被贴到视频上这件事总还是让你觉得别扭。

换脸给女性造黄谣、P图,对不法分子来说简直就是动动手指的事。
2023年初,武汉警方还破获了这样一个诈骗案件。杨女士在QQ上收到了自称“女儿同学”的人发来的语音,内容大意是其女儿手机没电,急需杨女士3.5万元缴纳培训报名费用,杨女士听到语音中的音色确实是自己女儿,于是立刻就汇了款。直到更晚些时候,杨女士和女儿通话才发觉自己被骗。
AI 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在信息时代的效率突飞猛进。
但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我们建立在信息化技术上的一切真假难辨时,该何去何从?
对于咱们个人来说,目前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抹平信息差,让周围的家人知道有这么个技术,它可以达到什么地步,什么水平,不要掉以轻心。
其次,尽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要随意上传自己的语音或视频内容。保持低调,或许能降低被不法分子盯上的可能性。
因为无论语音包还是换脸视频,都需要利用公开音频、照片和视频等资料生成,社交平台就是他们的“素材库”。
来源丨红@卡拉没有K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