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乎看不起谁”这样的说法,这通常是一种网络上的调侃或批评,并不是指知乎公司或其员工有意识地看不起任何人。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平台,旨在提供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让用户可以自由地分享和获取知识。
至于“内测老用户为什么所剩无几”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用户增长与留存":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平台会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更多用户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早期用户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比如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平台,或者因为个人生活、工作等原因不再活跃。
2. "用户体验":随着平台的更新和变化,早期用户可能会发现新版本的用户体验与他们的期望不符,导致他们选择离开。
3. "内容质量":随着用户基数的扩大,内容质量可能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早期用户可能因为对内容质量的要求较高而选择离开。
4. "平台政策":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调整一些政策,比如内容审核标准、用户行为规范等,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早期用户的使用习惯。
5. "个人因素":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对平台的依赖程度。
总之,用户留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对于知乎这样的平台来说,持续优化用户体验、提升内容质量、保持良好的社区氛围,是吸引和留住用户的关键。
相关内容:
一位关注的知乎内测大佬的账号,自2019年4月后就再无动态。
这是一位14年就注册了知乎的朋友在朋友圈发的一条动态。在跟他的聊天中了解到,目前知乎上那批因为热爱、孜孜不倦为人解答问题的大佬已经走了大半了,现在知乎上面不是带私活就是炫“富”、装X、引战与抖机灵,自己受不了已经卸载知乎了。

其实朋友所说的知乎大佬流失的问题并不是主观臆断。目前,仅在百度的资讯页中输入“知乎大V出走”这一关键词条,就能展示出82600篇资讯,可见知乎大V出走的规模与事态的严重性。而与知乎大V出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知乎近些年来用户注册规模的节节走高,并且在资本市场也获得了腾讯、阿里等巨头的看好于注资,知乎看起来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既然如此,为何知乎的核心竞争力——大V(优质答主)为何会频繁的、规模的出走 呢?

不可否认的一点原因是竞争对手的挖墙脚所致。2018年末,字节跳动旗下的问答横空出世(类似知乎与百度知道),诞生之初就搞了个大新闻——挖走知乎300大V。虽然对于知乎来说,300大V仅是九牛一毛,但是这就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开始就停不下来。其实知乎早期,这些大V们真的就是用爱发电,但他们也需要吃饭生活啊!可这个时候知乎平台日子好了却忘了内容生产者,这让部分大V在生活面前选择换个更利己的阵地分享知识。

但最核心的原因还是知乎的运营团队急于变现。知乎最开始的定位是知识分享平台,其用户质量多是大学生、企业管理者、科研人员等高素质人群,但知乎在不断融资后需要良好的数据给投资人讲故事,因此就对抖机灵、引战、广告文等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还给予一定的流量扶持,这使得原来这部分大V不断与新用户产生摩擦,最终在读书人的气节下选择离开知乎。

当然,新上位的这批用户继承了原来这批专业人士的高傲气质,但却没有其专业的知识,这就导致“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等装X文,甚至还形成了知乎用户鄙视用户的鄙视链,殊不知中国互联网网民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用户占比仅为14%,到底是谁看不起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