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序章启航——二手ThinkPad Neo14酷睿版淘机全攻略

变革序章启航——二手ThinkPad

标题:变革的序曲——二手ThinkPad Neo14 酷睿版淘机攻略
导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二手电脑市场也日益繁荣。ThinkPad Neo14 酷睿版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稳定的品质,成为了不少用户的选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淘到性价比高的二手ThinkPad Neo14 酷睿版。
一、了解ThinkPad Neo14 酷睿版
1. 硬件配置: - 处理器:Intel Core i5/i7 - 内存:4GB/8GB(可升级) - 硬盘:128GB/256GB SSD(可升级) - 显卡:集成Intel UHD Graphics 620/630 - 屏幕尺寸:14英寸 - 电池续航:约8小时
2. 特点: - 稳定耐用 - 轻薄便携 - 防水防尘键盘 - 良好的散热性能
二、淘机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预算:根据个人需求和经济能力,确定购买二手ThinkPad Neo14 酷睿版的预算。
2. 了解市场行情:关注二手市场,了解ThinkPad Neo14 酷睿版的价格走势。
3. 确定购买渠道:可以选择在线平台(如闲鱼、淘宝、

相关内容:

一、ThinkPad Neo14 酷睿版的整体印象


ThinkPad Neo14有两个版本,酷睿版和锐龙版,我个人对锐龙版推崇备至,对酷睿版兴趣不大,倒不是说酷睿版一无是处,我感觉作为商务本,续航太短这个太致命,所以一开始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个机器,后续准备写T14P初代和二代,两代T14P暂时只有酷睿版,所以我想前作Neo14酷睿版也得写上,将来好有个承前启后的关系,于是有了这篇。


二丶配置选择思路

CPU


i5-12500H:4大8小,共12核心16线程 18M三缓 80EU的XE核显

i7-12700H:6大8小,共14线程20线程 24M三缓 96EU的XE核显


11代酷睿全面列装了10NM工艺之后(10代移动端是14nm+和10nm混用,而且10nm的10代上市太晚还几乎没有存在感),仍然不敌AMD,在核心线程上仍然处于全面的劣势,移动端11代几乎只有i5-1135G7和i7-1165G7两个低压处理器因为打磨的比较好知名度高点,在标压处理器里,11代酷睿几乎没多少存在感,甫一登场人们就要么转向AMD,要么等下一代更新了。

从性能释放上来看,Neo14的酷睿版或者锐龙版,应该都是同型号处理器里,性能释放的T0梯队,性能释放的高度和持久度都让我倍感意外,比thinkbook 14+ 2022款都强不少,传统Tp设计性能释放时候都是偏保守静音的一个程度,Neo14一下子这么强我还挺不适应,

i5-12500H的Neo14甚至多核性能跑分甚至追上了不少别的牌子的i7-12700H。



屏幕


标配的屏幕只有一种:

2240x1400 IPS,300nit,无触摸功能,100%sRGB

16:10比例的14寸面板,屏幕观感极好,非常舒适,ThinkPad能在这个价位的产品上用这么一块屏幕非常难能可贵。不过屏幕不是同一厂家供应,也有调教偏暖色调和偏冷色调的区别。

屏幕一如既往的很容易有键盘印,不过键盘印开机基本不影响视觉体验,而且使用时间到2年,Tp很难避免键盘印,坏点有一两个也正常,白斑就很影响视觉体验了。



内存


LPDDR5 4800,只有16G和32G两个版本,板载无拓展能力。

    • i5版:仅16GB内存,未见32GB选项,独显版(RTX 2050)仅16GB。
    • i7版:核显版可选16GB或32GB,独显版(RTX 2050)仅16GB。

这代标压是纯粹的力大砖飞,i5-12500H在CPU能力上就略胜R7-6800H,i7-12700H就能拉开更大差距了。



显卡


  • 核显版

Intel Iris Xe核显(80/96EU),性能接近MX350。

  • RTX 2050独显版
  • 仅搭配16GB内存(无32GB版本),35W性能释放,支持DLSS技术。

官网介绍是单烤CPU是50W的性能释放水平,双烤是整机60W,处理器20W+显卡40W,不过实际测试的时候,性能模式下(就是桌面右下角电池那里调到最右侧),不管是单烤还是双烤,都能跑出比官网给的参考数据更高的水平。独显版完全可以稳定在整机70W的水平,不过酷睿版没有试135W适配器能不能更好点,Neo14锐龙换135W适配器能明显看到性能释放的提升。

酷睿版这边是单烤能吃满并且稳住,双烤温度撞墙之后,处理器下降到20-30W,独显还是保40来瓦的性能释放,而锐龙版那边则是优先功耗给到处理器,简单来说,就是同样都是双烤,酷睿版优先保独显,锐龙版优先保处理器,这种差异一个是红蓝两厂对笔电设计的分歧,从结果来看,强核显才是当下技术条件下14寸标压机器的最优选,锐龙版的核显技术的优势在Neo14上简直如鱼得水,温度控制更好,双烤下性能释放更持久,离电纯office办公的续航则足足长酷睿版一倍多。

2050可以开DLSS,至于光追就不用给予期望了,知乎有位用户评价的很贴切,2050开光追和太监逛青楼没什么区别。

这次我试了试deepseek,请它帮我做一个表格,汇总Neo14三种显卡的对比,大家看看做的怎么样,有没有很直观好理解。


参数

Intel Iris Xe(12代酷睿核显)

RTX 2050(移动端)

Radeon 680M(R7-6800H核显)

架构

Xe-LP(Gen12)

Ampere

RDNA 2

计算单元

80/96 EU(i5/i7)

2048 CUDA核心

12 CU(768流处理器)

显存/共享内存

共享系统内存(LPDDR5)

4GB GDDR6

共享系统内存(LPDDR5)

显存带宽

依赖内存(约76.8 GB/s)

112 GB/s

依赖内存(约76.8 GB/s)

TGP/功耗

15-28W(与CPU共享)

30-45W

15-45W(与CPU共享)

技术特性

支持DX12 Ultimate

支持DLSS/光追

支持FSR/光追(有限)


  • 第一梯队(RTX 2050)
    • 优势:DLSS技术大幅提升帧率,35W功耗下性能接近GTX 1660。
    • 适合:轻度3A游戏(如《巫师3》《赛博朋克2077》中低画质)、视频剪辑加速。
    • 短板:续航缩水(比核显还少1小时),高负载下键盘区温度超50℃。
  • 第二梯队(Radeon 680M)
    • 优势:能效比高,续航比RTX 2050长2-3小时,FSR优化较好。
    • 适合:网游、轻度创作。
    • 短板:显存带宽依赖内存,复杂场景易卡顿。
  • 第三梯队(Intel Iris Xe)
    • 优势:低功耗,适合办公/轻度娱乐。
    • 适合:《英雄联盟》《DOTA2》高画质流畅,无独显需求用户。
    • 短板:近年份的3A游戏基本不可玩


  • 具体到使用群体上就是:
  • 纯网游+老3A用户(LOL/CS2+地平线4/COD4重置)
    • 优先选Radeon 680M(续航+性能平衡)。
    • 其他工作刚需酷睿处理器可选Intel Iris Xe(游戏需降低画质),但是吃鸡玩起来就没体验感了,锐龙好点。
  • 轻度新3A玩家(原神/巫师3)
    • 必选RTX 2050(DLSS提升帧率明显)。
    • 接受低帧率可选Radeon 680M(需开FSR+720P)。
  • 大型3A/光追玩家
    • 老老实实找RTX 3050/4050起步的笔记本。



硬盘


如果说T14 2022两个版本里,酷睿版明显比锐龙版用的固态要好,那么Neo 14则是平等的歧视酷睿版和锐龙版,都用的是铠侠BG5之类的名为pcie4.0,实为pcie3.0的固态(主要是说读写速度就是pcie3.0*4的水平)。

在最早接触Neo14锐龙的时候,我曾经疑惑是不是担心固态读写速度太高发热大容易过热,出于质量控制的顾虑而使用低速固态,经过这一年的了解,我估计就是单纯为了压成本省点钱。所以大伙需要更大容量固态的话,也直接换SD10这种中速pcie4.0固态吧。

如果需要第二硬盘的话,这次需要买pcie3.0*4的固态了,SN530这种,不是SN520那种双口2242了,这次是单口的。



键盘与触控板




三、其他事项


机身与成色


珍惜立轴钢炮吧,T14p 2024就不是立轴了。

C面是工程塑料+类肤涂层材质,触感依然ThinkPad。键盘是经典的TP 6行半全尺寸防泼溅键盘,带两档白色背光,搭配迷人的小红点和本世代统一的1.5mm键程,永远是轻薄笔记本中的手感之王!

贴纸都集中在了左下角,值得注意的是那个橙色的X-Rite潘通认证贴纸是本世代ThinkPad中的头一号,代表Neo14的屏幕是经过预校色过的,更加适合对色彩要求高的行业,作为一款不到6000元的轻薄创作本来说非常难得。另外可以看到扬声器是哈曼卡顿认证,系统中可以开启杜比全景声效果,在影音这方面也无短板。

D面也是铝合金材质,磨砂触感冰冰凉,角落里有ThinkPad传统的型号的材质标识,大面积镂空散热孔大约占了D壳2/5的面积。

Neo14的外壳做工很好但是强度不行,这个抗摔击的能力还没有T14模具强,很容易造成不可恢复的凹陷。

看Neo14散热的时候,经常想起来上次Tp搞这种标压性能本(去掉工作站系列不提),还是2016年的黑将S5,那时候官网的宣传还挺中二:

上次大张旗鼓搞这种追求性能释放的标压性能本,一开始有多外向,结果就有多内向,ThinkPad用了6年消化上次闹笑话的心理阴影。

这次,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有几分像从前。




可维护性/拆解难度


  • 后盖需拧下6颗六角螺丝(T5螺丝刀),卡扣较紧,建议用吸盘辅助打开。
  • 可升级部件:仅硬盘(内存为板载),清灰换硅脂需拆散热模组(新手慎操作)。

拆机难度略大于T480s,远小于T490-T14 Gen2,接近X13。




接口




典型使用痛点

  • 外设冲突:若同时使用有线鼠标和 U 盘,需频繁插拔或依赖扩展坞。
  • 特殊场景限制:例如需连接 USB-A 加密狗(如银行 U 盾)、传统打印机等设备时,扩展方案可能增加复杂性。

低成本解决方案

  • 微型扩展坞:推荐使用 USB-C 转 USB-A 多口转换器(如 Anker 4 合1,价格约 100 元),占用一个雷电4 接口即可扩展出 2-3 个 USB-A。
  • 无线化替代:
    • 鼠标/键盘:切换至蓝牙版本(如 ThinkPad 蓝牙鼠标)。
    • 文件传输:通过云存储、NAS 或手机 USB-C 直连(Neo14 支持手机文件管理)。
  • 固定场景外设:在办公室/家中常驻一个扩展坞,保持桌面设备“一线连”(仅需插拔一个雷电4 接口)。


  • 官方扩展坞:ThinkPad Universal Dock(40B0),通过雷电4 接口提供:
    • 4×USB-A、2×HDMI、DP、RJ45、3.5mm 等接口。
    • 同时支持 100W PD 供电,实现单线连接笔记本。
  • 模块化设计:搭配底座式扩展坞,可保持桌面整洁并快速切换办公场景。只不过现在40B0贵上天,不像8代酷睿用的40AJ这会只有150来块。官网这东西2000多块,二手成色一般的也得500起步,个人手里的全新未拆封的也得800-1000,所以这个配件只适合可以让公司单位报销的使用者,自费购买绝对绝对的不理智。







电池与电源


56Wh电池+12代酷睿=续航硬伤,尤其是电池健康度低于80%之后,那个续航的缩水格外的明显,12代酷睿相比6000系锐龙的能耗比实在太差了。到了下一代,13代标压,通过优化调整低负载性能释放曲线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个问题,但是毕竟治标不治本,酷睿机器的续航,要么需要大电池,要么需要Ultra拯救了。


适配器是100W的,不要被人用65W的type-c适配器骗了。



散热


性能没的说,就是左侧键盘温度有点太高了,即便是i5无独显版温度也高了点

核显版可以满载运行,独显版版高负载下CPU可能会降频,功耗优先分配给GPU。

ThinkPad Neo14的整体噪音水平都比同样50W性能释放的笔记本电脑低了一个台阶,噪音水平较为舒适。



网卡


wifi6E



4G模块


我还没有见过LTE版本的Neo14(包含酷睿版和锐龙版),2242硬盘位应该也只能装载2242 pcie3.0*4的固态,装不了4G模块。

我估计当时压根没考虑Neo14上LTE的事,毕竟这个设计思路在ThinkPad里还是头一遭,谁也不敢打包票说这个机器就一定卖的好,而增加LTE模块不仅要增加测试流程,还得工信部报备,成本显著高不少。

双硬盘终于回归14寸酷睿版ThinkPad,你晓不晓得,我有多想他。



四、二手市场情况


闲鱼现况简评


这个机器是联想在拿下ThinkPad 近20年之后,向彻底消化ThinkPad目标迈的很大一步,完全由中国大陆本土的PM牵头设计发行,本土设计人员的牛刀小试之作,所以Neo14阶段只有国行,没有美版,甚至HK那边都没见过这个机器。

Neo14的新机售价是一个高开低走的过程,酷睿版上市起步6999,比Thinkbook 14+的起售价贵2000来块,后期价格调整之后,锐龙版4599,酷睿版稍贵点,这个价格就相当有吸引力了,甚至都能追着Thinkbook 14+拼性价比。多数Neo14都是22年大后期和23年出掉的,前期销量并不多,买首发的客户也结结实实被价格背刺了一下。

ThinkPad Neo14酷睿版是一台严格绑定配置的商务本,加上没有在北美市场发行,ThinkPad传统最大的市场没有参与,也没有开放定制化选配,所以原厂配置在内存显卡选择余地非常有限。原厂配置应该只有五个组合,加上颜色区别,共9个SKU:

i5-12代+16G+512G+核显(黑银两色)

i5-12代+16G+512G+RTX2050独显(黑银两色)

i7-12代+16G+512G+核显(黑银两色)

i7-12代+32G+512G+核显(只有黑色)

i7-12代+16G+512G+RTX2050独显(黑银两色)

在单一型号动辄40+个SKU的ThinkPad里,Neo14的生产选品是很克制的了。

原厂32G内存的只见过i7-12代核显的配置,没有i5或者i7独显的。可能当时考虑到i7+2050独显+32G内存售价太高,所以没上这个SKU吧。

接口不如小老弟thinkbook14+,但是性能释放和质感都远在Tb14+之上,在2022年后期Neo14降价之后,相比Tb14+也有显著的性价比,现在二手价格同配置也相差无多(两个型号之间,酷睿版Neo14贵200-500元,锐龙版基本平价),我个人在Thinkbook 14+和Neo14之间,还是更愿意选择Neo14。

现在看闲鱼和平时回收情况来看,基本就是国内个人手里有这个机器,没有外版,公司采购也极少,虽然23年年底,我和联想一位售后部门的员工聊起来,他肯定的告诉我,Neo14也是对公采购是主力,零售的量并不多,但是到现在为止,着实也没见过几台公司采购的机器。

原本我以为14pro是名不见经传的同模具猴版产品,经“ThinkBou”指正,才弄明白Neo14的工程机前期的没型号,后期的直接叫的14Pro。那些P28处理器+MX显卡的Neo14,估计也不是正式零售的机器,也是末期款的工程机,正式上市发行的只有标压+RTX显卡的配置。

另外Neo14只出了一代产品,下一代就改名为T14P Gen1,划分到了T系列,不存在Neo14 二代,闲鱼上的i7-13代+2050配置的Neo14二代是工程机,最后上市的T14P Gen1也是13代酷睿+3050,不是2050。

不要买工程机,除非你很懂电脑,也能接受花不多的钱买个机器没用多久彻底废了的下场,那么捡便宜买来玩也确实是个选择,工程机一般都有显著的价格折让。但是鼓吹让数码小白买工程机当主力机使用绝对是造孽。

像下面这种4400块的工程机就纯粹蹲一个傻子来给他置办年货呢。

应该是没有i7-12代+32+2050的原厂配置,因为我一直想找个配置的机器收藏,一直也没见到。

i7-16G和i7-32G的差价是600来块,差不多比人工换内存贵150这样子,如果需要32G内存,还是推荐买原装32G的。



推荐淘机的配置思路



  • i5-12500H(推荐首选):12核16线程,性能足够应对90%重度办公场景,性价比高且发热相对可控。
    • 内存限制:全系仅支持板载16GB内存,无32GB选项。
  • i7-12700H(谨慎选择):14核20线程,多核性能提升约15%,但高负载下发热加剧,续航进一步缩水(比i5版少0.5-1小时)。
    • 内存优势:部分机型提供32GB板载内存(仅核显版),适合虚拟机/大型项目用户。
    • 独显限制:i7版若搭配RTX 2050独显,仅提供16GB内存,无法选配32GB。

对于RTX 2050独显版,我个人的态度是仅推荐低价捡漏(溢价<500元),且需接受内存和散热妥协。若追求均衡体验,2024年二手市场更推荐R7-6800H锐龙版或13代酷睿机型。RTX 2050独显版是Neo14酷睿版的究极进化版本,在进一步牺牲续航的前提下换取有限的游戏/创作性能提升,因此建议低价捡漏(溢价<500元)。对多数用户而言,R7-6800H核显版或新款酷睿Ultra机型仍是更均衡的选择。

硬盘原装只有512G,需要大容量的用户只能更换大容量1T或者2T固态了,2242虽然可以拓展,速度和经济性没有换一个2280 pcie4.0*4固态快。




五,总结


ThinkPad Neo14酷睿版是高性能短续航商务本的典型代表,搭载12代酷睿H系列标压处理器,性能释放激进,适合对CPU性能要求高的场景(如编程、数据分析、虚拟机多开),12代酷睿H处理器在2024年仍属中上游水平,但续航短板注定它只适合“性能优先+充电自由”的用户。

在2022年的时候,我也没想到Neo14能这么快就转正,次年即重新以T14P Gen1的名义登场。

这个机器很大的硬伤就是接口的缺乏,商务办公需要频繁的插拔切换USB设备,而且接口还在机身后部的出风口附近,每次都需要人站起来或者翻转机身才可以插拔,远不如放在机身两侧方便。如果有3个及以上的USB-A口,已经有两个在机身两侧的话,那么机身后部增加USB-A口我会夸空间利用的典范,但是唯一一个USB口还放在机身后侧,这怎么也不能说是好事了。

ThinkPad Neo 14产品自身已经做得还算好,在提供了生产力场景所需要的高性能、强散热的前提下,ThinkPad neo 14 锐龙版还能够保持安静的风扇噪音、超长的续航和待机,我很喜欢这种硬朗的立轴设计。

Neo14的成功,对我个人来说,使我坚定了一个想法:日本大和实验室对于中国大陆市场的认知已经完全跟不上市场,ThinkPad早就该由中国大陆人负责设计走向了。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小时候正好赶上外国货全面优于国货的时候,内心还是很相信日本设计的功底的。一个横贯20年的跨国收购,终于在2022年的时候初露端倪,真正走向了彻底消化Thinkpad的初始目标。

本科时候有个老头在上经管专业课的时候,讲到千禧年到08年奥运那会,中国企业第一次大规模走出去跨国收购那些成名已久的企业,下场败多胜少,原因也百花齐放,浪费了很多钱吃了很多亏。还讲成功的大资金量级的跨国收购成功的只有联想吃掉ThinkPad、吉利拿下沃尔沃。


到今天真是天翻地覆。



祝大家淘机顺利!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