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航空母舰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工程,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源。以下是一个非常简化的步骤指南,用于说明理论上如何组装一个航空母舰。请注意,实际操作远比以下描述复杂得多,并且需要专业的团队、详细的计划和严格的监管。
### 准备阶段
1. "设计阶段":
- "确定规格":根据任务需求确定航空母舰的尺寸、排水量、动力系统、武器系统等。
- "设计图纸":由工程师团队完成详细的工程设计图纸。
2. "采购材料":
- 钢铁、铝、钛等合金材料。
- 涂层材料、绝缘材料、密封材料等。
- 船用设备、武器系统、雷达系统等。
3. "建造设施":
- 在合适的船厂建设或改造干船坞。
- 准备必要的起重设备、焊接设备、切割设备等。
### 组装阶段
1. "船体建造":
- "分段制造":在船厂内制造船体的各个分段,如船体、甲板、侧壁等。
- "分段焊接":将分段焊接成整体。
2. "动力系统安装":
- 安装发动机、螺旋桨、推进器等。
- 连接动力系统的电气和液压管线。
3. "上层建筑安装":
- 安装指挥
相关内容:
浮动的海上机场国家海军装备和国防实力的象征
2017年,我国第二艘航母山东舰正式下水,舷号为“17”,我国国产航母的建造,迈入新的篇章。
船体用钢板:船体的水下部分为了防止鱼雷与潜艇导弹的攻击,采用钢板厚度200毫米左右,有时会制成双层或三层船体增强抗打击能力。装甲钢板:一般用核心部位。航母上有两个地方最重要,一个是指挥中心,钢板最厚达330毫米;另外一个是航母的动力系统要重点保护。此外,炮台等地方也要用防弹装甲板进行保护。结构板:主要用于飞机跑道、隔仓及船体结构等,要求高强度、大面积、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举个例子,甲板作为航母舰体结构的关键部位,甲板用钢不但要承受重达几十吨的舰载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产生的强烈冲击,还要承受喷气式飞机尾焰高达几千度的高温环境。所以,飞行甲板钢材的屈服强度一般要达到800兆帕(普通低碳钢的几倍),且要求不平度达5毫米/米以下,否则会影响飞机升降的质量。
因为性能和工艺条件要求极高,全世界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可以生产真正用于航母建造的甲板用钢。被称为“世界轧机之王”的五米五超宽轧机,就装配在我国的鞍钢集团。
想一想飞机的机翼上的铆钉,以螺栓连接为主的连接方式对于航空母舰来说强度还是不太够,并且这种连接方式不是密封的,容易进水。
(通过热场和力场输入重构金属键排布)对于以热源为主的焊接,里面的工艺过程是一个高深的学问,这里不仅有街上常见的手工电弧焊,还有氩弧焊(MIG)、埋弧焊(SAW)、钨极氩弧焊(TIG)、等离子弧焊(PAW)等高级电弧焊,以及电子束焊和激光焊等。
焊接金属构件时,母材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温度的变化会使之产生变形。如果这种变形受到约束,就会在输电塔内部产生应力,这种应力称为热应力。如果合金在受热过程中还发生了结构变化(phase transformation),并且造成材料的比体积发生变化,产生变形。这种变化所带来的体积变化如果受到制约,就会产生相变应力。当焊缝从高温冷却时,体积收缩,受到周围材料的拉应力作用,而焊件边缘为了保持受力平衡,受到压应力作用。沿焊缝方向上的残余应力(纵向应力)分布对于平板对接类型,当焊缝比较长时,在焊缝中段会出现一个稳定区。因为板的端面截面处是自由边界,端面之外没有材料,其内应力值自然为零。
组装工艺的合理性:要尽可能考虑后续装备作业的需要,还要扩大分段焊接自动化的范围,缩短工时。对于一般航空母舰动力系统,由原动机与推进器机械联接构成独立的推进装置,舰上辅助机械及生活系统所需的电能则由独立的船载电站负责供应。在原动机选择上,可以选择蒸汽涡轮机/燃气涡轮机/核动力。总体架构上来说,建造方式有总段建造法(首先将船的基准总段运输到船台固定,然后依次吊装前后的相邻总段)、塔式建造法(建造时以中部偏后的某一底部分段为基准分段,由此向前、向后扩展,自下而上,依次吊装)、两段建造法(将船体分为两段,在船台或者船坞内分别建成)。未来的智能船厂长啥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曾描述“船舶智能制造”的愿景和实现路径。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技术人员只要在后台轻点鼠标,发出各项执行指令,就可以控制机器人来造船。同时还可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现场作业可视化指导,实现设计信息到现场的无缝对接与准确传递。
你没有异想天开哦有一种神奇的金属材料—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在室温下:具有比一般金属材料还要高的强度加热进入过冷液体区间:变得像黏性流体一样拥有很好的变形能力
封面来源:解放军报参考资料
- https://mp.weixin.qq.com/s/DM7MYws0IiOe80x8c4dLBQ
- https://mp.weixin.qq.com/s/PZAVBgKBzzDFULfaE5g9Hw
- https://mp.weixin.qq.com/s/CQFoOpqQ6a13i2NN8N0Stg
- https://mp.weixin.qq.com/s/Sk6wxUuCAT76t1iXwXZQ8g
- Ning J , Zhang L J , Bai Q L ,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2A97 Al-Li alloy joints between autogenous and non-autogenous laser welding. Materials and Design, 2017, 120:144-156.
- Wang X , Bo L , Li M , et al. Study of local-zone microstructure,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hybrid laser-metal-inert-gas-welded A7N01 aluminum alloy joint.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7, 688:114-122.
- 方洪渊. 焊接结构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 Wu, S. C , Hu, et al. On the fatigue performance of laser hybrid welded high Zn 7000 alloys for next generation railway compon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6,91: 1–10
- Han B , Chen Y , Tao W , et al. Nano-indentation investigation on the local softening of equiaxed zone in 2060-T8/2099-T83 aluminum-lithium alloys T-joints welded by double-sided laser beam welding. Journal of Alloys & Compounds, 2018, 756:145-162.
- Hu Y N , Wu S C , Chen L . Review on failure behaviors of fusion welded high-strength Al alloys due to fine equiaxed zone.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19, 208:45-71.
- https://mp.weixin.qq.com/s/EaW3yrHHu8qYtQ-yCh4hZg
- https://mp.weixin.qq.com/s/jZ5jMuOCsVGtfcPWW_ziYw
- https://mp.weixin.qq.com/s/_iCHpWG0BRiVupjKSpoz3w
- https://mp.weixin.qq.com/s/AqgL8NrTNC_EO6jc8CEq6w
- Zhang B, Wang W H 2007 Chin. Sci. Bull. 52 1477 (in Chinese)
- Fu J , Yang J , Wu K , et al. Metallic Glue for Designing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Tailorable Properties. Materials Horizons, 2021,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