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提醒,在进行无人机航拍测绘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合法合规操作":确保无人机航拍测绘活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
2. "遵守飞行规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飞行管理暂行规定》,按照规定申请飞行空域,不得在禁飞区、限飞区飞行。
3. "个人信息保护":在航拍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4. "数据安全":确保收集的数据安全,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5. "技术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无人机及设备,确保飞行安全。
6. "气象条件":选择适宜的气象条件进行航拍,避免在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飞行。
7. "紧急应对":熟悉无人机操作流程,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确保航拍活动的安全。
8. "尊重公共秩序":在航拍过程中,尊重当地公共秩序,不得干扰公共安全。
9. "培训与资质":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无人机操作资质,并接受专业培训。
10. "合作与协作":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协作,确保航拍测绘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严格遵守以上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无人机航拍测绘活动的安全、合规和有效。
相关内容:
近年来,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灾害救援、农业植保、环境监测、航拍摄影等领域,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然而,个别组织、人员无视相关禁飞法规,使用无人机开展非法航拍测绘,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隐患。如何合法合规地开展无人机航拍测绘?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共同学习掌握。
问题一:个人和单位能否进行航拍测绘?
正确答案:个人和单位在取得相关资质后能进行航拍测绘。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二十七条至三十二条、《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条件,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后,方可从事测绘活动。
——警示案例。某测绘公司工作人员林某在不具备无人机驾驶资质,且未向空域管理部门提出飞行申请的情况下,擅自使用自己组装的无人机进行拍照测绘,被某战区雷达检测为异常空情,耗费大量资源处置。最终,该测绘公司和林某向有关单位赔偿损失费用12万元,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刊登道歉声明。
问题二:是否能随意破解无人机禁飞、限飞功能?
正确答案:不能。
——法律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八条、第十四条规定:从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设计、生产、使用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实名登记激活、飞行区域限制、应急处置、网络信息安全等规定,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对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进行改装的,应当符合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
——警示案例。张某违规通过境外某网站购买无人机解禁证书程序,并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发布破解无人机禁飞、限飞、限高的服务广告。经查,张某共解禁无人机21台,违规获利1.5万元。最终,张某受到法律的严惩。
问题三:航拍涉密场所是否违法?
正确答案:违法。
——法律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四条:禁止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违法拍摄军事设施、军工设施或者其他涉密场所。
——警示案例。某测绘公司在承接一商业楼盘项目用地测绘过程中,在明知该测绘项目周边有我涉密区域的情况下,使用无人机对我某涉密区域进行了空中高清拍摄,并将拍摄的照片存储在连接互联网的电脑硬盘中。经查,该测绘公司拍摄的图像包含国家秘密,测绘公司及涉案人员均已受到法律的严惩。
问题四:测绘项目转包是否可信?
正确答案:不可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测绘单位不得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转包。
——警示案例。某境外组织负责人“琪姐”以商业拍摄、建筑测绘等名义,教唆境内人员黄某某拍摄涉及重要军事设施照片384张,并要求黄某某通过网络向境外传输。最终,黄某某因犯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4万元。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广大人民群众如发现使用无人机违法拍摄我相关重点敏感场所、军事目标区域、装备设施等可疑线索,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国家安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