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紧急提醒,无人机航拍需谨慎,勿让好奇误入禁飞区!

国家安全部紧急提醒,无人机航拍需谨慎,勿让好奇误入禁飞区!"/

国家安全部提醒大家,无人机航拍是一项需要高度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活动。在享受无人机航拍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以下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1. 遵守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飞行管理暂行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在禁飞区域、禁飞时段飞行无人机。
2. 注意飞行安全:飞行前请检查无人机状况,确保电池、螺旋桨等部件完好,飞行过程中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飞行。
3. 尊重他人隐私:在航拍过程中,不要侵犯他人隐私,避免拍摄他人敏感场所和设施。
4. 避免干扰公共安全:不要在机场、军事设施、政府机关等敏感区域附近飞行无人机,以免干扰公共安全。
5. 不得用于非法用途:无人机不得用于非法用途,如偷拍、偷窥、非法监视等。
6. 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航拍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传播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总之,无人机航拍是一项有益的活动,但需在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希望大家在享受无人机航拍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近年来,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灾害救援、农业植保、环境监测、航拍摄影等领域,成为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然而,个别组织、人员无视相关禁飞法规,使用无人机开展非法航拍测绘,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隐患。如何合法合规地开展无人机航拍测绘?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共同学习掌握。

问题一:个人和单位能否进行航拍测绘?

正确答案:个人和单位在取得相关资质后能进行航拍测绘。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二十七条至三十二条、《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从事测绘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条件,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后,方可从事测绘活动。

警示案例

某测绘公司工作人员林某在不具备无人机驾驶资质,且未向空域管理部门提出飞行申请的情况下,擅自使用自己组装的无人机进行拍照测绘,被某战区雷达检测为异常空情,耗费大量资源处置。最终,该测绘公司和林某向有关单位赔偿损失费用12万元,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刊登道歉声明。

问题二:是否能随意破解无人机禁飞、限飞功能?

正确答案:不能。

法律依据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八条、第十四条规定:从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的设计、生产、使用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实名登记激活、飞行区域限制、应急处置、网络信息安全等规定,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对微型、轻型、小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进行改装的,应当符合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

警示案例

张某违规通过境外某网站购买无人机解禁证书程序,并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发布破解无人机禁飞、限飞、限高的服务广告。经查,张某共解禁无人机21台,违规获利1.5万元。最终,张某受到法律的严惩。

问题三:航拍涉密场所是否违法?

正确答案:违法。

法律依据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三十四条:禁止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违法拍摄军事设施、军工设施或者其他涉密场所。

警示案例

某测绘公司在承接一商业楼盘项目用地测绘过程中,在明知该测绘项目周边有我涉密区域的情况下,使用无人机对我某涉密区域进行了空中高清拍摄,并将拍摄的照片存储在连接互联网的电脑硬盘中。经查,该测绘公司拍摄的图像包含国家秘密,测绘公司及涉案人员均已受到法律的严惩。

问题四:测绘项目转包是否可信?

正确答案:不可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测绘单位不得将承包的测绘项目转包。

警示案例

某境外组织负责人“琪姐”以商业拍摄、建筑测绘等名义,教唆境内人员黄某某拍摄涉及重要军事设施照片384张,并要求黄某某通过网络向境外传输。最终,黄某某因犯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4万元。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广大人民群众如发现使用无人机违法拍摄我相关重点敏感场所、军事目标区域、装备设施等可疑线索,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来源: 央视网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