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警惕!千元智能锁竟成“摆设”实测:陌生人3秒开锁,你家安全吗?
正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锁逐渐成为家庭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近期有关千元智能锁安全性问题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实测,部分千元智能锁竟然在3秒内被陌生人轻易打开,这不禁让人担忧:千元智能锁真的能守护我们的家吗?
一、千元智能锁安全性能堪忧
据相关报道,此次测试的智能锁品牌涵盖了市面上较为热门的几款千元级智能锁。测试结果显示,这些智能锁在安全性能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1. 开锁速度快:测试人员仅用3秒时间,就成功打开了测试的智能锁。这表明,部分千元智能锁的开锁速度过快,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2. 密码设置简单:部分智能锁的密码设置过于简单,容易被破解。测试人员仅通过尝试几个简单的数字组合,就成功打开了智能锁。
3. 防撬性能差:在测试过程中,部分智能锁在遭受暴力破坏时,仅用一把螺丝刀就能轻松撬开。
二、如何选择安全可靠的智能锁
面对千元智能锁的安全性问题,消费者在选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知名品牌:知名品牌的智能锁在研发、生产、售后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安全性相对较高。
2. 关注安全性能:在选购智能锁时,
相关内容:
“刷脸开门、指纹解锁、远程控制……花上千元买的智能门锁,竟被陌生人轻松破解?”近日,西安某小区业主遭遇惊魂一幕:两名陌生男子仅凭“刷脸”便打开家门。记者调查发现,市面多款千元级智能锁暗藏致命漏洞,甚至无需技术手段,仅用一张照片、一个“小黑盒”即可破门!你的家真的安全吗?

一、真实案例:千元智能锁竟成“隐形门”
1. “刷脸”变“开门”:陌生人瞬间闯入
西安王先生花费近千元在某短视频平台购买的智能锁,竟被两名陌生男子通过人脸识别功能直接打开。监控显示,对方仅用一张打印照片靠近摄像头,门锁便自动开启。
2. 3000元高端锁“一拉就开”?
杭州李女士购买的智能锁号称“防爆防盗”,结果售后测试发现,门锁未完全闭合时,陌生人仅需用力拉拽把手即可开锁,售后却以“已过质保”推责。

二、技术漏洞大起底:你的锁可能形同虚设
1. “小黑盒”攻击:3秒破解电磁锁芯
一款售价仅几十元的特斯拉线圈(俗称“小黑盒”),可瞬间释放强电磁场干扰锁体电路,15%的智能锁在3秒内自动弹开。此前抽检的40款产品中,6款中招,多为千元以下低端型号。
2. 人脸识别成“摆设”:黑白照片即可解锁
市场监管总局风险监测显示,4款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锁全部不合格,甚至用黑白照片即可欺骗系统。专家称,部分产品未采用活体检测技术,仅靠2D图像比对,安全隐患极大。
3. 指纹、感应卡漏洞百出
- 指纹锁:贴胶带后,未录入指纹的陌生人竟能开锁(10/40批次存在风险);
- 感应卡:94%的感应卡可被手机NFC功能复制,攻击者隔包即可盗取数据。

三、专家支招:5招守住家门安全
1. 选购避坑指南
- 锁芯等级:认准C级(超B级)锁芯,技术开锁需270分钟以上;
- 技术认证:选择通过公安部C级检测、支持“活体检测+半导体指纹”的双重验证产品;
- 关闭风险功能:人脸识别、远程开锁、感应卡功能尽量关闭,减少攻击面。
- 日常防护要点
- 物理加固:加装传统插销或防盗链,双重保障;
- 信号屏蔽:智能钥匙放入屏蔽袋,防信号中继盗窃;
- 定期检查:更新锁体固件,清理指纹模块残留物。
四、行业警示:智能锁为何越贵越不安全?
专家指出,部分厂商为降低成本,采用低端芯片和简化算法,甚至盗用公版设计,导致千元级产品反成重灾区。市场监管总局已发布消费警示,呼吁消费者警惕“伪智能”陷阱,优先选择有技术沉淀的品牌。

互动话题:
你家的智能锁安全吗?是否遭遇过类似隐患?评论区分享经历,点赞转发提醒更多人!
点击关注【安全实验室】,获取最新防盗测评与技术解析!
数据来源: 综合华商报、央视新闻、市场监管总局风险监测等权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