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手机型号信息成诈骗新手段,商家频受害,行业警钟长鸣

篡改手机型号信息成诈骗新手段,商家频受害,行业警钟长鸣"/

篡改手机型号信息实施诈骗确实是一种常见的欺诈手段。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信息:
1. "诈骗手段":不法分子通过篡改手机型号信息,使得手机在第三方平台上显示为更高端、更值钱的型号,从而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种手段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 获取一部普通手机。 - 通过软件或硬件手段篡改手机型号信息。 - 在第三方平台上发布虚假广告,声称出售高端手机。 - 骗取买家信任,以高价卖出手机。
2. "受害者":这类诈骗主要针对对手机市场不太了解的消费者,特别是那些想要购买高端手机但预算有限的消费者。
3. "商家损失":一些商家为了扩大销售,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这种诈骗活动。他们可能会购买这类手机,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最终导致损失。
4. "防范措施": - 在购买手机时,务必在正规渠道购买,避免在第三方平台上购买。 - 仔细检查手机信息,包括型号、IMEI码等。 - 谨慎对待低价出售的高端手机广告。 - 如发现被骗,及时报警。
5. "法律后果":篡改手机型号信息实施诈骗属于违法行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此类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总之,篡改手机型号信息实施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消费者和商家都应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篡改手机型号信息,以“低端机”冒充“高端机型”卖给手机回收店,靠着这套“狸猫换太子”的把戏,王某坑了不少商家。2024年11月,经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王某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手机回收暗藏诈骗陷阱

“老板,我有一部某品牌的新款手机想卖掉,你看能回收吗?”2024年5月,周先生经营的手机店内来了一个要转卖手机的顾客。确认过手机名称、内存、系统等信息,发现的确显示是该品牌新款机型,周先生就没有怀疑。

“我就想抵押换点钱,手机里面有重要信息,后面我会来赎回的。”在洽谈时,对方表示自己只是一时抵押手机应急而非真要卖掉这款“新机”。想到不管对方是否赎回自己都不会亏,思忖之后,周先生答应了对方“抵押”的请求。

眼看到了约定的时间,对方也没有来赎回手机,周先生便开始操作“刷机”,可恢复出厂设置后,他竟发现这部“新款机型”实际上是该品牌同系列的“低端机”,两者回收价格相差千余元。

意识到自己遭遇了骗局,周先生匆忙报警求助,2024年5月,正当王某在另一手机店内兜售着“新款机型”时,民警当场将其抓获。

“高端机”竟是手动“升级”版

“我发现有的手机外观基本一致,只要把部分信息改掉就很难分辨……”到案后,王某交代道。

原来,王某偶然得知了可以更改手机内部信息的方法,便琢磨出了用便宜的手机伪装成“高端机”卖给手机回收店赚取差价的“生意经”。

在王某的一番操作“升级”后,不少店主被蒙骗落入了其设下的诈骗陷阱。王某则靠着这样一套“狸猫换太子”的把戏从十余名手机店主处骗得钱款9000余元。

2024年10月,金山区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王某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作出上述判决。

检察官提醒:

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各品牌手机的型号、款式也在日益丰富,本案中,王某就是利用了品牌系列手机型号的微差,以次充好,专盯手机回收店设下骗局。

检察官提醒,如需回收或购买二手手机,切勿只看外包装后就购买,谨防对方以次充好调包售卖,应当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序列号、IMEI码等信息确认商品真伪,并在交易过程中保留好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证据,一旦发现购买到货不对板的商品,应立即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通讯员 徐杰瑛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