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防沉迷系统难以“防住”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价格低廉":4元人民币的租号费用非常低,对于一些玩家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绕过防沉迷系统的经济负担。
2. "市场需求":部分玩家可能因为游戏成瘾或特定游戏内容对他们有极大吸引力,愿意支付少量费用来延长游戏时间。
3. "监管难度":防沉迷系统通常依赖于玩家身份验证和在线时长限制。然而,租号平台通过提供真实账号给他人使用,绕过了这些限制。
4. "技术漏洞":防沉迷系统可能存在技术漏洞,租号平台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规避了系统的检测。
5. "监管不足":如果监管机构对租号平台的管理不够严格,或者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那么这种违法行为就更容易滋生。
6. "玩家意识薄弱":一些玩家可能对防沉迷系统的存在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自己可以通过租号等方式规避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加强监管":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租号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 "技术升级":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应不断升级防沉迷系统,提高其检测和拦截能力。
- "提高玩家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玩家对游戏成瘾和防沉迷系统的认识。
- "经济手段":通过提高租号成本或实施
相关内容:
近日,央视曝光只需4元就可绕开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江苏的张女士发现,她9岁的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孩子竟花了2000多元租用网络游戏账号。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大家已知的冒用家长身份证信息或手机账号信息注册登录外,未成年人还可通过租号、买号甚至是代练等方式,轻松绕开防沉迷系统。
据报道,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近2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这也被称为最严防沉迷新规。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新规实施以来,未成年实名制难落实,各种绕开防沉迷系统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此次央视新闻调查发现,租号就是其中一种,记者只花了4元钱就成功租到账号登录游戏,整个过程都不存在任何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核实验证。除此之外,买号和游戏代练也成为绕开防沉迷系统的“温床”。在一些电商平台,绕开防沉迷系统俨然成了一门生意,成交量还不小。
防沉迷为何“防不住”?一方面,这说明系统本身仍存在漏洞,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实名制以及人脸认证等,实现“人证合一”,避免利用他人身份或帐号登录游戏。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监管,对这类代练、租号等黑灰产业加大打击力度,一经发现,严惩不贷,防止游戏企业或商家因为逐利本性 “围猎”未成年人。
技术的问题,当然可以用技术的手段去解决。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防止未成年沉迷游戏,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教育问题,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筑牢防火墙。
如今,智能手机和电脑已非常普及,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触网已不可避免,如何正确引导至关重要。网络游戏也是一样,不是不能玩,只是不能沉迷其中。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家长首先应把好第一道关,避免孩子利用各种手段“畅玩”。除此之外,家长还应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拓展兴趣爱好,避免被游戏“围猎”。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